在头条热榜中,拜登签署芯片法案引发了市场热议,北京时间8月9号晚上,拜登正式签署了《芯片和科学法案》,通过这个法案对美国本土的芯片产业提供巨额的补贴,致力于打造美国芯。
在芯片法案签署之前,美国的芯片商、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应用材料厂商,以及汽车制造商的负责人都参与了讨论,如何让公共投资加速半导体产业发展,保持美国经济和供应链安全。
这个芯片补贴的法案有哪些内容呢,对中国芯片产业有哪些影响,我们做一个深度的解读:
527亿美金补贴用在哪里?
1. 这个法案为美国芯片产业提供527亿美元的补贴,相当于人民币3500多亿,但这个补贴不是白给的,要拿到这笔补贴需要把芯片产业链,或者芯片代工厂搬到美国本土,在美国本土进行生产制造芯片,才能拿到巨额补贴。
2. 527亿的巨额补贴不是全部给芯片企业,其中的390亿元用于芯片制造业的激励和补贴,另外拿出20亿美金用于汽车和国防系统领域的传统芯片。
3. 对于在美国本土搭建芯片代工厂的企业,在企业税收方面也有优惠,可以获得25%的税收减免,527亿补贴中约24亿美金是对投资芯片工厂的税收减免。
4.这次芯片法案其实是对之前联合欧美日韩打造芯片产业联盟的兑现,500亿美金补贴吸引全球芯片巨头进入美国市场。
拜登签署的芯片法案对中国芯片产业有哪些影响?
从芯片法案的内容来看,拜登是希望重塑美国芯片制造产业,在近30年成型的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美国处于上游拥有技术和专利优势的,但芯片的量产和制造的中下游产业链,则集中在亚洲市场比如韩国三星,中国台积电,中芯国际等
美国经济的特点是借助美元世界货币,让全球产业链和服务业为美国市场服务,简单来说就是美元换实物资源和实体资产,但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美国本土产业高度金融化,实体制造大量流失海外市场,成为了一个金融空心化的经济体,会出现周期性的金融危机。
拜登想把原本在亚欧市场的芯片制造产业链,全部拉到美国本土市场,打造芯片和半导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拯救美国的实体制造行业,这也是解决美国经济双高通胀问题的长期策略,但短期很难看出效果,存在各种不确定性。
从数字经济和智能商业来看,芯片对于数字经济革命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十分重要,这也是中美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产业博弈,527亿的补贴也是在与中国争夺芯片制造市场。
对于中国来说,从美国对华为封锁芯片开始,国内芯片产业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甚至形成了一股创业风,大量优质人才和专业人士涌入这个行业,加上政策资金扶持,上海,深圳,北京等地都出现了大量芯片初创公司,发力国产芯片替代。
美国对芯片产业链的封锁,对华为等科技企业确实带来了影响,比如华为直接损失了手机业务,中高端手机市场不得不让给苹果和三星手机,而华为和OPPO只能填补低端手机市场份额,荣耀手机品牌也脱离华为开始单独发展,期待能拿回中高端手机市场份额吧。
过去我们以为什么都可以从欧美买过来,用市场换技术,出现了很多类似联想的贸工技模式的科技公司,看似是强大科技企业,但很多技术和专利都是欧美把控的,导致产业利润也主要流向欧美经济体。
倪光南等专注于国产芯片替代的专家院士,虽然有志于改变芯片产业格局,但也不得不妥协,那个年代,很多芯片和半导体国产化的项目都无疾而终了。
于是在芯片国产化发展方面,没有长期的投入和付出,使得过去可以千万投入解决的产业问题,如今需要耗费百亿千亿美金,面临着欧美的各种技术封锁,相对被动。
另外一个层面来看,全球芯片荒下,各类芯片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使得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收入大幅增长,价格波动带来的巨大利差,让很多人涌入这个行业,哪怕只是做半导体和芯片销售的业务员。
美国越是封锁什么,我们的国产替代越是加速实现,这已经成了一个定律了。
如今中国,欧盟,美国都开始大力投资芯片产业,都希望在本土市场打造全产业链体系,这也意味着未来10年,芯片产业的格局会发生巨大变化。
目前我们实现了中低端芯片量产,部分高端芯片半导体产业有局部优势,但整体来看,在高端芯片量产方面还存在不足,一些高端的芯片半导体设备也需要进口,短期的阵痛不可避免,长期看也是推动我们完善自己的芯片制造产业。
华为能够设计出高端芯片,而且拥有海思这样处于全球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奈何国内却没有成熟靠谱的芯片制造公司和产业链,为华为解决高端芯片量产问题。
在芯片国产替代风口中,华为也在3年时间投资了40多家芯片半导体公司,助力芯片产业的国产替代发展。
而对标美国和欧盟,中国也在上海等地落地了相关芯片投资产业基金,在不同城市打造芯片产业园区。
美国对芯片产业的封锁也对自身有反噬作用,毕竟芯片产业近30年才形成全球化的模式,亚洲才是最大的制造市场和消费市场,美国要逆转这种格局,仅仅用527亿美金的补贴是远远不够的。
你觉得拜登的527亿补贴,能够改变全球芯片产业格局,让芯片产业回到美国市场,成为美国制造业的一部分吗?分享你的观点,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