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7月21日,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西瑶小区的村民金银潭、马桂仙夫妇,在花园田氏医院享受免费体检。
而在此之前,金银潭夫妇只有羡慕的份儿。2017年3月,东阳市委市政府决定,他们所在的西瑶村连同周边8个村一起并入花园村。金银潭一家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人,享受村里的一切福利待遇。
穿行在新并入的9个村,村民说得最多的是花园村规民约带来的“变化”:并村前,村里很多工作,如拆违、整治脏乱差等,很难推进;并村后,各项工作神速展开,也就个把月时间,违章自行拆除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不见了、村容环境整洁了……
花园村第一支部副书记郭晓龙称之为“并村前后出现的180度转身”。并村前,他是南城村干部,让他吃惊的是,“同样是村规民约,花园村的村规民约竟有这样大的作用。”
“这是花园村第一次并村产生的‘质量效应’。”花园村党委副书记金光强说,并村十多年来,村容环境、村民生活质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第一次“1+9”的成功,让这次并入的村民看到了希望、充满了信心。
【打造理想状态下的安居环境】
7月21日,前蔡小区卢华良家的联体排屋正在内装饰。“速度快的村民,赶在鸡年春节前就入住了。”卢华良说。
小区内新房整齐划一,两户一幢、三层半高,6米院子、7米路,房前屋后各一米绿化带,外墙红白相间。
前蔡小区负责人卢国进介绍,当年前蔡新屋较多,并村后选择了旧村改造。10多年过去,居住环境显得落后。小区居民强烈要求进行第二轮改造。2016年5月,小区启动第二轮改造,90%以上的房子都拆掉重建。他指着村民们的房子说,“每平米村里补贴几百元,大家花费很少就把房盖起来了。”
随着前蔡小区的顺利拆建,花园村10个小区不再有老房旧房。
2004年10月,东阳市进行行政村区域调整,老花园村与周边9个行政村合并,组建成新花园村,村民人口由不到500人增加到5000多人,面积由1平方公里扩大到了5平方公里。
从此,花园村按照“合理布局、全面规划、整体拆建、分步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方案,统一规划建设新花园。
如今,走进花园村,纵横的街路、热闹的街区、林立的商铺、鳞次的高楼、整洁的小区、红白相间的小洋房,就像走进了一座精致秀丽的城市,宜居宜业宜游。
未并入花园村前,卢头小区地处低洼带,土木房、红砖房、泥土路,脏乱差,逢雨天就要穿雨鞋。并村后,卢头整村搬迁,家家住进了三层半小楼房。
71岁的包香云说,并村前,她兄弟的孩子不愿来作客,“卢头的姑姑家最不好,最不想去”。现在“卢头的姑姑家最好了”。孩子们喜欢来,白天逛逛离小区不远的农贸市场,晚上则流连在吉祥湖畔,看看音乐喷泉、水幕电影,很开心。
老人说,花园有很多景点,有免费公交车,她经常会乘车去景点玩。前不久,她乘车回了趟曾经的卢头所在地,发现那里建起了外国语学校,很漂亮。“真像个大花园。”老人感叹。
对此,方店小区负责人厉丽香也深有同感。小区三面环湖,周边全是景区,有荷花池、生态农业园、民俗馆、百花园等。她说,“生活在这里什么都不缺,不比城里人差。”
链接1:2005年以来,花园村以农房改造为切入点,整体搬迁4个村,整体拆建4个村,旧村改造2个村,共拆建农户1700多户、拆除民房5000多间,面积52万多平方米,新建房屋4000多间,节约土地700多亩。
至2016年底,花园村拥有绿化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1.3%,人均公共绿地412平方米。
【创造处处是机会的创业环境】
花园村有句话:生活靠集体,致富靠自己。就是说,每月村里统一发放的生活保障管你温饱,但要富有,自己创去。
花园村还有一句话:在花园这个大舞台里,只有怂人,没有闲人。就是说,只要有心,这里处处是创业机会。
来自江西上饶的郑良在相隔不远的区域里连开了两家超市。他早年在浦江开超市,4年前,听闻花园红木市场的名声而来,结果就恋上了。2016年底,见超市生意好,他开了第二家。
许多上饶同乡在花园开超市、饭店,也有办红木厂的。郑良说,村里屋价噌噌噌往上涨,但他看好花园,打算购置房子,“做个名副其实的花园人。”
在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看来,花园村处处、时时、人人都有创业就业机会,“集体搭台、群众唱戏,来者都是客,机会都均等,关键是看谁能够把握住和利用好。”
饮食一条街、建材两条街、服装一条街、工艺品雕刻一条街、红木家具生产一条街,以及花园购物广场、粮油商贸城、花园大排档……花园村通过规划特色街道、开辟专业市场、支持第三产业等措施,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同时,为村民就地放下裤腿创业开辟广阔天地。
在这样的大舞台下,邵伟珍一家从泥工中转行,和弟弟办起了红木家具厂,还拥有了自己红木市场摊位,生意红红火火。
年轻人选择到企业上班、自主创业,老人们则守着房子赚钱。前蔡小区71岁的卢显义有六间街面房,房子大多用于出租,租客达30余人,年租金收入超10万元。“做梦都想不到啊。”他家二楼全部打通,并配有数间卧室。“这是当初按租客要求设计的。”卢显义说。
链接2:2016年底,花园村全村拥有个体工商户2827家,实现产值461.23亿元,产值、利润、税收各项指标同比均增长20%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6万元。
2004年10个村刚合并时,9个村的集体经济不足千万,2016年,村集体收入1.98亿元,全村资产达15.43亿元。
【营造浓浓的村民归属感】
在新并进的渼陂下小区采访时,村民正在领卡,每人每月30斤米、2斤肉、2斤蛋、1斤油。女40岁以上、男45岁以上的村民正在登记,参加村里统一的免费体检。
“已是花园人,就享有花园人一样的福利。”领到卡,69岁的村民邵海文一脸自豪。
花园村民享受的福利远不止这些。
从2005年开始,花园村每年用于公共服务和村民福利投入超过2亿元。花园村党委很明确,不让一个人掉队,让每位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目前,全村建立和健全了医保、社保和养老等保障体系,村民拥有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三项保险待遇;享有建房补贴、奖学金制度、电话月租费等多达31项的生活保障福利;村民子女上学实行16年免费教育制,从幼儿园到高中书学费全免。
68岁的村民卢金余举了个例子,村里有田氏医院,去看病,除医保报销,自费部分村里还会承担一半。“现在最重要就是身体健康,多享几年福。”他说。
在花园村,外来人员也享受相应的待遇。2015年开始,外来人员在花园买房、住宿、购物等,可以到村里报销一部分作为福利。村里的剧院、图书馆、医院、公园以及免费公交车等公共设施服务,本地村民与外来人员同等享受。为照顾务工者家庭孩子教育,村里还专门建造了花园幼儿园分园。
“让人人都能有获得感、归属感。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邵钦祥说。
安居、乐业,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劳有所得、幼有好学、病有良医、老有善养、弱有多助、住有美庐……在村民的笑脸上,读出了花园人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读出了花园人的生活质量。
链接3:花园村设有大学生就业创业基金,凡是回村创业、就业的大学生,每年对博士生奖励5万元、硕士生奖励2万元、本科生奖励1万元。老年人享有高龄补贴,100岁以上的每年1万元、90至99岁的每年5000元、80至89岁的每年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