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大理影会,大家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大理国际影会自2009年拉开帷幕以来,已成功举办过五届。现已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摄影盛会,每年八月都会吸引来自国内外的摄影爱好者齐聚大理古城。在这酷暑的天气里,值得我们期待的是,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即将于8月5日开幕。
今年的大理国际影会延续了以“生活在别处——梦想与现实”为主题,将全面升级为“摄影的南博会”加强与南亚、东南亚摄影的交流与合作。影会将邀请到南亚、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的摄影节主席与文化机构负责人出席影会,并带来他们国家精彩的摄影作品。当然也少不了see+画廊,泰吉轩等多家专营国内外知名摄影师名作的画廊参与,还有国内外青年摄影师的作品。据悉展会将有来自国内外展览共100多个,作品6000余幅。
小编将这些画廊,参展机构展示的摄影师以中国内地和海外为区分,为您呈现大理摄影节上艺术家的精彩看点。
【国内篇】
高屯子作品
张晓作品
高屯子、张晓作品展
参展摄影师:高屯子、张晓
策展人:王强
地址:玖和院展区EF-2
高屯子历时多年关注羌族的迁徙与命运,记录羌人的现实生活,镜头里凸显着这个古老文明的民族信仰与生存处境危机。摄影师以图片、影像、文字的多样形式平行记录,展现出经历“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在那些尚存一丝历史余温和乡土气息的村寨里,敬天法祖、耕种劳作的羌,在现实与理想中叠化而成的,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影像。
张晓的作品都是围绕着他出生的那个村庄展开,故乡是每个人的原点,扎在心里,偶尔发作,隐隐作痛。故乡在变,而摄影师也在变,与故乡之间的情感支离破碎。作品用TIP即显影胶片的移膜技术,将一张即显相纸拆开然后在水中泡软并取下相纸的成像膜,并将成像膜移动到纸张上,也可以将数张作品拼贴在一起形成一张大幅作品。通过这种拼贴的影像,摄影师仿佛是在拼接与故乡破碎的印记,修补与故乡决裂的情感。
王庆松《历史的丰碑》
王庆松:历史的丰碑
参展摄影师:王庆松
地址:崇圣殿展区负一层C24
《历史的丰碑》是王庆松于2009年拍摄的作品,连续15天,邀请了200个左右的模特,用15张8x10的底片合成一张纪念浮雕式的摄影作品,最后的成品尺寸是1.25x42米, 刚好是一整卷相纸的长度出了这一张照片。连续15天,邀请了200个左右的模特,用15张8x10的底片合成一张纪念浮雕式的摄影作品,最后的成品尺寸是1.25x42米, 刚好是一整卷相纸的长度出了这一张照片。王庆松算得上是当代摄影作品买的最好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这系列作品也曾在阿尔勒摄影节上展出。王庆松的作品意在反思历史,但他又不那么重视历史。他觉得他的作品大家一看就明白,但却很难去解释。
程玉杨的作品底片
新经典-跨越时代七人典藏展
参展摄影师:程玉杨、老魔、胡国庆、marta、邱国俊、邸晋军、李朝晖、吕良远收藏展
策展机构:Mino画廊
地址:床单厂
程玉扬作品《创造·极致》的一个特点就是他用的是长1.6m×1m底片洗出来的照片,而这么大的底片拍摄的工具必然也非同一般。每次拍摄搭建这个超大画幅相机需要40多分钟,拍摄出的相片自然也不同凡响。程玉杨这次将展出的作品《四川甘孜色达佛学院》非常的来之不易。2014年5月程玉杨第一次去色达,未能带上大胶片,遗憾而归。2015年4月第二次去色达,水土不服,患急性肠胃炎高烧不退,只得下山,5月再返色达,顶着风雪拍了这张大底片。回北京冲洗后,用手刷银盐相纸,原底接触印相,制作了5张才成功一张。另外展出的1.8米X1.1米,63cmX93cm的两幅彩色千手观音,程玉杨用彩色相纸直接曝光拍摄,特意曝光不足,冲洗完后用水彩颜料着色,无底片拍摄,作品仅此一幅。
吕良远作品
吕良远收藏展展出的是台湾收藏家也同时是摄影师的吕良远的收藏。大陆知道吕良远的并不多,他从90年代就开始摄影收藏,他收藏包括琳·碧安琪、爱德华·韦斯顿、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爱德华·斯泰肯、保罗·斯特兰德等大师级摄影作品,被称为中国的亚当斯、著名的大画幅黑白摄影大师级人物的冯建国曾说,吕良远收藏的一些作品在画廊里是根本看不到的。而此次大理影会吕良远也会真出自己的黑白摄影作品。
阮义忠作品
想念·亚美尼亚——阮义忠摄影展
参展摄影师:阮义忠
策展人:何明
地址:玖和院展区BB-1
1997年,阮义忠正为入院的父亲准备刮胡刀却意外走进那家每天路过但从不曾踏入的唱片行时,一眼看中了CD《亚美尼亚音乐第一卷:圣咏》。歌声在失眠、寂静的深夜里响起,从未听过的旋律重重地击到他的灵魂深处,当最后一首独唱女高音嘎然而止收住尾音时,他首度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发愿要去亚美尼亚。千里迢迢因音乐而起,阮义忠用照片记录了亚美尼亚人最真实的生活片段、朋友和难忘的经历。
手机的本子——傅拥军作品展
参展摄影师:傅拥军
地址:复兴路展区
傅佣军,浙江龙游人,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快拍快拍网发起人。两次获得荷赛奖获得者。傅拥军在展览前言里写道“去年我丢了很多东西,幸好我的Iphone没有丢,有些找回了,有些永远找不回了……”。
卢彦鹏《雾-树枝》
魏壁《梦溪》系列
曾忆城作品
魏壁、曾忆城和卢彦鹏联展《物语》
参展摄影师:魏壁、曾忆城、卢彦鹏
策展机构:see+画廊
地址:床单厂大理影像博物馆一层8号
魏壁、曾忆城和卢彦鹏是三位出色的本土摄影师,他们的作品以其东方式的文化思考和以心映物,以景寄情,形成了与西方摄影语言的回应与对话,忧郁的空灵,舒缓的清虚,对生命和自然的眷恋之情,都以其各自的心灵尺度,诗意的氤氲在中国传统艺术之中。
杨发维《后毛时代的精神信仰》
杨发维、余明建、张富山三人联展
参展摄影师:杨发维、余建明、张富山
策展人:安光系
地址:崇圣殿展区负一层B2-B4
摄影师杨发维把镜头对准了中国乡村人家的私人生活空间,呈现更日常的生活景观。看似漫不经心的拍摄,实则传递出近乎矛盾的信息:一方面,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这些私人家庭景观似乎在向人们表明:即使是很穷,人们也依然会坚持自己的信仰。另一方面,这些凌乱的影像符号似乎在暗示躲在影像后面的主人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它进一步引发人们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人们的生存现状?这些景观反映并强化了一些特定的观念:阶级、财产所有权、资本积累及影响并控制着中国普通百姓的文化。
摄影师余明建镜头里的金丝猴单纯、安静而又人性十足。看似理想王国的和谐相处,能让人获得一种瞬间的稳定感。
张富山的影像咋一看似乎有些凌乱,很多照片看起来毫不相干。但这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城市景像,如同一张张病理切片,被摄影师定格在镜下。城市街道,各种生活场景,揭示着一个小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存、欲望、冲突、信仰。
“传给雅昌•未来先见”摄影展--科技传承艺术
策展机构:雅昌
2015年8月6日到8月10日,由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传给雅昌•未来先见”摄影展将于2015年大理国际影会银海山水间展区正式拉开序幕。展览中既有先进科技带来的全新互动体验,也有摄影艺术家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思考与关怀,更传递了策展者对于传统工艺和生活方式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认知。虽然形式各异,却都共同指向了策展者对于时代的发展与人类当下以及未来生存状态之间关系的思考、预见与期望。
享艺术,大阅读 ——雅昌装置艺术大书展
策展机构:雅昌
关于纸质书的前景,有人悲观地认为,消失将会是其最终宿命。但雅昌却注定要成为这个领域中的乐观主义者:雅昌提出全新的艺术书籍概念,将书籍的艺术化指标定格在高于普通书籍的尺寸和规格上,并将先锋设计、定制化服务和精细化印刷制作工艺一一呈现,为高级用户定制艺术装置作品,不仅满足用户对艺术图书的阅读需求,而且创造了图书收藏新价值。同时,雅昌将艺术图书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创造数字时代的优质用户体验:观众在此次展览现场通过扫描书中作品,即可观看由摄影师本人讲解创作故事的动态视频。作为艺术装置的艺术大书,为客户创造独具一格的展览效果,同时也为客户创建粉丝沟通平台,以多层面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藏家。
匠心造书—雅昌摄影图书展
策展机构:雅昌
在风光旖旎的大理古城,“传给雅昌•未来先见”摄影展将通过精品摄影类艺术书籍、世界最美艺术书墙、装置艺术大书、摄影名家典藏等艺术展示,向公众奉献丰富的艺术盛宴,从而展示数字科技使人文生活更美好的神奇力量:理性的现代科技不但完美再现了艺术作品全貌,也赐予感性的艺术全新的表现形式与生命力,使艺术以更美的姿态传承至千秋万代。
吴天章作品
台湾当代摄影联展
参展摄影家:谢春德 吴天章 陈界仁 沈昭良 郭英声 李小镜
策展人:傅尔得
地址:山水间展区L区MM2
每届大理国际影会影像展览中,台湾展都是重要展览之一。本次影会中,将展出由傅尔得策展的《肌理之下—台湾当代摄影联展》。展览由谢春德、吴天章、陈界仁、沈昭良、郭英声、李小镜六人作品组成,这六位在影像语言和艺术表现上,在台湾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通过摄影师的影像表达,呈现了台湾在前进的过程中,在历史和现实交织下,所面临过和正在面临的现实处境。
刘艺程《观照》其一
北京电影学院2015届毕业作品联展
摄影师:刘艺程,黎晨驰,袁远,仝丹奇,王译媚,沈孝怡,何博,吴涛。
策展人:朱炯
地址:玖和院展区E-1
在北京电影学院,入学年份是一个班的命名,就像DNA一样,为这个班的每个人注入了一个辨别生命特征的符号(曾经的78班…85班…)。摄影学院11级图片班,四年影像专业学习,中途有人加进来、有人退出去……现在加上班主任老师共20名,共同走过了四年的一段人生旅程。2011年起点的模样如昨日般清晰明朗,此刻却已然站在了2015年的终点线上。2015届的图片摄影专业本科毕业展览,还包括了4名2013级的专升本同学。从新疆到深圳、从澳门到北京,来自中国广阔大地的23名学生拿起相机,带着各自深深的文化背景烙印,在电影学院的影像大文化氛围中追寻、思索、行动、拍摄而得以成长。
张辉 《唐陵系列-肆 》
赵亚红《霾都2015系列》
西安理工大学摄影师生五人展
参展摄影师:张辉、赵亚红、王冬梅、汪海、李小舟
策展人:张辉
地址:玖和院展区
此次展览是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摄影专业师生5人的近年新作,有利用传统摄影工艺表达当下文化生存体验的《唐陵系列》《秦腔》《霾都2015》,也有用全新视角来阐述个人情感世界的《四世同堂》,以及以物表意、并思索生存环境的《像》,这些都是期望利用现代影像来表达自我的艺术态度,并最终去寻找属于自己文化的根脉。展览期望整理更好的思路,在今后的教学中少些遗憾,多些真情;在作品的创作中少些急切,多些积淀。
【国外篇】
《Three Farmers》奥古斯特·桑德
《Hotel Lobby,Ancona》伊娃·鲁宾斯坦
时代的面孔与平静的力量原作展
参展摄影师: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伊娃·鲁宾斯坦(EvaRubinstein)
策展机构:北京时光空间画廊
地点:床单厂大理影像博物馆一层7号
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1876—1964),被誉为“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摄影师”,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人像摄影家、时代面孔的留影者、日耳曼民族人性的见证者。他在摄影艺术上的探索成就,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德国杜塞尔多夫摄影系为代表的新客观主义摄影艺术的发展。
另一位阿根廷女摄影家伊娃·鲁宾斯坦(EvaRubinstein,1933-)是世界摄影史上的一位重要的摄影家,1970年代在美国纽约曾师从著名摄影大师莉赛特·莫德尔(LisetteModel,1901-1983)和黛安·阿勃丝(DianeArbus,1923-1971)学习摄影。她的黑白摄影作品非常经典,但与同时代的摄影大师莫德尔和阿勃丝截然不同。她对拍摄人像非常谨慎,从来不会偷拍他们,而那些空镜头的生活场景是她最放松的情感表白,她有能力将个人的情感呈现为可读的影像画面。
保罗·卡普尼格罗(Paul Caponigro)作品
自在之物的灵光--保罗·卡普尼格罗摄影作品展
参展摄影师:保罗·卡普尼格罗(Paul Caponigro)
策展机构:泰吉轩画廊
地点:床单厂大理影像博物馆一层4号
保罗·卡普尼格罗(Paul Caponigro),1935年生于美国波士顿,在世界摄影史中保罗卡普尼格罗与同安塞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保罗·斯特兰德等一系列“纯影派”、 “直接摄影”风格的艺术家被记载于同一时代,保罗·卡普尼格罗是这一时代唯一仍然在世的摄影家,同时,也是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老一代“纯影派”风格摄影家中最后一位世界级著名摄影大师。
保罗尝试用具象、现实的摄影去呈现事物的“灵性”,他使用黑白摄影,“因为,这样可以更抽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事物。它们深沉、安静而柔和。它们暗示着那里面有些东西,超越了所拍摄的事物。”这使他的作品和其他的黑白印象区别开来。
约瑟夫·卡什(Youseuf Karsh)作品
真实的瞬间--约瑟夫·卡什个展
参展摄影师:约瑟夫·卡什(Youseuf Karsh)
策展机构:see+画廊
地点:床单厂大理影像博物馆一层8号
约瑟夫·卡什(Youseuf Karsh,1908-2002)出生于亚美尼亚,加拿大具有国际声誉的肖像摄影大师,创作风格独特,善于表现各个领域顽强奋斗,不屈不挠的著名人物。约瑟夫·卡什最得意的杰作就是拍摄丘吉尔的肖像。这幅810英寸的巨幅照片,已成为享誉世界的传世之作。他是传统室内肖像摄影家中的杰出代表。除了丘吉尔,他还为海明威,萧伯纳,爱因斯坦等人拍过肖像。
杰瑞·尤斯曼(Jerry Uelsmann)作品
玛姬·泰勒(Maggie Taylor)作品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杰瑞·尤斯曼与玛姬·泰勒联展
参展摄影师:杰瑞·尤斯曼(Jerry Uelsmann)、玛姬·泰勒(Maggie Taylor)
杰瑞·尤斯曼(Jerry Uelsmann)与玛姬·泰勒(Maggie Taylor)是世界摄影史上传奇的大师夫妇,年逾八十的尤斯曼至今仍痴迷着半个多世纪前由他开创的摄影蒙太奇“后成像”,而他的太太玛姬则作为电脑合成的先驱,作品里始终携带着浓郁的绘画风格。虽然他们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手段来完成各自的作品,但同样的“密集型劳动”,在叙事的想象力方面异曲同工的留给了观者无限的凭借个人经验阐述的可能性。
让·弗朗索瓦·赫奇耶(Jean-François Rauzier)作品
《幻·境》让·弗朗索瓦·赫奇耶超维摄影作品展
参展摄影师:让·弗朗索瓦·赫奇耶(Jean-François Rauzier)
策展人:杜涓(Joyce Du),法国
地点:山水间展区K-1
展览将展出法国摄影家让·弗朗索瓦·赫奇耶用上百成千张数码摄影照片进行拼接贴合,最终形成单张上亿像素、画幅数米甚至数十米的作品。这种创作形式被称作“超精细摄影作品”,是艺术家在2002年创立,作品单幅尺寸宏大,曾在巴黎奥斯特列茨火车站显著位置以长廊的形式展出。展览分为四个主题系列,从写实到抽象,从北京到纽约,从唯美到旷寥,涵盖Jean-François不同的创作风格。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中有五张佳作从未展出过,其中2015年新创作的两幅作品借由树与根的形式,探索人类文学、文化的沉淀与积累。
弗兰蒂泽克·德瑞提科 Frantisek Drtikol 作品
杰罗米·芬克Jaromír Funke 作品
罗斯拉夫·罗斯勒Jaroslav Rossler作品
从前卫到当代—捷克联展
参展摄影师:弗兰蒂泽克·德瑞提科 Frantisek Drtikol 、杰罗米·芬克Jaromír Funke 、罗斯拉夫·罗斯勒Jaroslav Rossler
捷克共和国虽是位于欧洲的一个小国,却有着深厚的摄影传统,是摄影强国。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经常被认为是先锋艺术的中流砥柱,但其实捷克斯洛伐克才是先锋艺术摄影的先驱。此次联展将展出三位殿堂级大师弗兰蒂泽克·德瑞提科 Frantisek Drtikol (1883–1961) , 杰罗米·芬克Jaromír Funke (1896-1945) 和雅罗斯拉夫·罗斯勒Jaroslav Rossler (1902–1990)的作品,他们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影响了无数摄影师。
吉隆坡摄影师Kim Teoh Weng作品
南亚、东南亚作品联展
策展人:来自南亚、东南亚各国的摄影节主席
参展摄影师:Mak Remissa(柬埔寨)、Dussadee note Muneewech(泰国)、Shantanu Sheorey(印度)、Mayco Naing(缅甸)、Md Farhad Rahman(孟加拉)、Ang Song Nian(新加坡)等。
地点:玖和院展区AH-1--B-0-1
南亚、东南亚作品联展由来自南亚、东南亚各国的摄影节主席以及主流文化机构负责人带来的其国家的代表性摄影师的作品。其中不乏包括柬埔寨、新加坡、泰国、印度等优秀摄影师作品。其实南亚、东南亚摄影市场在亚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去年某网站公布的最具影响力的30位亚洲摄影师,其中南亚、东南亚摄影师占14位。
戈尔申·希帕尤格鲁(GökşinSipahioğlu)作品
永远的sipa
参展摄影师:戈尔申·希帕尤格鲁(GökşinSipahioğlu)
策展机构:SIPA图片社
地址:山水间展区D区宰相府
希帕图片社是新闻摄影领域中一个响亮和广受尊敬的名字,这家有着近半个世纪历史的世界顶级图片社,在2013年3月发生了重大的发展转折。美籍华人收藏家靳宏伟,联合英国雷克斯图片社(Rex Features)以及比利时图片社(IsoPix),通过竞争最终获得巴黎商业法庭的并购申请,成为了法国希帕图片社的第一股东。希帕图片社其创始人戈尔申·希帕尤格鲁(GökşinSipahioğlu)是位世界新闻图片领域的传奇人物,在2011年去世时,有超过七百名法国和国外摄影师及记者自发地参加了他的追悼仪式。由于戈尔申Ÿ 希帕尤格鲁在西方新闻摄影领域的贡献,他的客户或是同行都亲切地尊称他“希帕先生”。
群聚SHOAL-曼蒂•巴克Mandy Barker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国际摄影展精品展
参展摄影师: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国际摄影展获奖者
策展人:郭宬
地点:床单厂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国际摄影展是由英国皇家摄影学会(RPS)主办的国际展览,它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影展,从1858年开始举办,截至2015年已经成功举办了158届。鉴于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的地位和权威性,以及其主办的国际影展在世界摄影界的广泛影响力,RPS国际摄影展的举办不通过美国摄影学会PSA或国际摄联FIAP的认证,这也是唯一一个不得到这两大世界摄影组织认证、独立特行却保持永久旺盛生命力的国际影展。本次展览精选英国皇家国际摄影展获奖作品20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能够让大家更好地品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际摄影展获奖作品的魅力。
Mauricio Toro Goya 智利 《受难地,死亡旅行队》
在大洋的彼岸─拉丁美洲当代摄影展
参展摄影师:Luis Gonzalez Palma(危地马拉)、Alejandor Olivares(智利)、Alejandro Almaraz(阿根廷)、Carolina Magnin(阿根廷)、Cristian kirby(智利)等。
策展人:秦伟
地址:山水间展区I区
展览展出14位分别来自拉美五国的13组作品风格多元,泾渭分明,有以传统纪实话语模式又或古典工艺手法,有后数码挪用拼合又或是建构性叙事等,艺术家以不同的影像话语,展示出现世的关怀及对这个时代的打量。
Ha ji kwon作品《韩国佛教寺院》
韩国五人联展
参展摄影师:Ha ji kwon 、Kim min bum 、Lee Jeong-lok 、Seung-hoon Lee 、Yong-Hwan Lee
策展人:Jae Hyun Seok
地点:玖和院展区AH-1
作者:佟雯
编辑: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