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出彩来自脚踏实地的每一步
即使我们平凡
即使没有轰轰烈烈的奋斗故事
但我们奋斗的每一帧画面
都是最美的青春底色
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年”
十佳青年
遂宁法院“十佳青年”评选活动来袭,遂宁中院公众号每日将陆续推送15位正式候选人的成长故事,之后将进行遂宁法院“十佳青年”网络投票和最终决赛,敬请期待。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陈嘉龄(船山法院)
成长故事
遂宁法院十佳青年候选人
作为一位85后法官,陈嘉龄长期扎根于基层法院,2017年至今共计办理各类民商事案件2400余件。凭借对法官这个神圣职业的无比热爱,倾注了满腔热忱,抒写着自己无悔的人生,用奋斗谱写了一曲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严肃与温暖并举
她是一个“矛盾体”,让司法为民看得到摸得着。
她说,公正,关乎真假对错,关乎是非黑白,是每个公民渴望被对待的态度。温暖,是抬头时简单的微笑,是一问一答中周到的告知,是细微间真挚的关怀。在她的意识中,庭审是庄严的,认为执着于案情真伪的判断,才能树立法律的威严,对于一切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一切可能存在枉顾事实的辩解都会受到她的训诫,坚持于查找案情的真相,给当事人一个“泼辣”且“不近人情”的印象。但同时,庭审后她又是温暖的,例如承办的婚姻案件中,如果草草以判决的方式来维系或解除婚姻关系,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家庭的难题,所以会尽可能的调解当事人“好聚”或“好散”。所以,她会温柔细致地对双方进行调解,郑重地告诉当事人“好聚”后对婚姻应当如何进行经营,“好散”后会告知夫妻双方及其父母,不再因不幸的婚姻记恨对方,抛弃过往、重新翻篇,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其次,法律事实和客观真相常有差距,承办案件中经常会遇到当事人因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知识欠缺致使证据不足,导致应该胜诉却被败诉的案件,她即使可能刚刚因为庭审中对当事人的“不守庭审规矩”而对其进行了训诫,但庭后肯定会耐心的对此部分的当事人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告知其在接下来的生活及生产经营中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也是因为这些温暖,导致陈嘉龄同志承办的案件上诉率低,服判息访率高,即使是老百姓认为这个法官“泼辣”的同时,也认为她是“泼辣”得有道理,“泼辣”得正直,“泼辣”得为了老百姓!
质量与效率并行
她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让司法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同事们经常说陈嘉龄同志办案数量多,当事人常说陈法官办案速度快,这个“多”和“快”两个字就体现出了她身为人民法官的高度责任感。四年2400余件案件,凝聚了她无数的辛劳和汗水,坚信“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老百姓打官司最怕久拖不决”,四年中的三年时间,她都坚守在案多人少、审判任务最为繁重的速裁庭,在平凡的岗位上换来了骄人的成绩。
“既然决定了要去做一件事,就要脚踏实地的去做”,速裁庭案件虽案情稍简,但数量庞大,久经沙场的老将也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错误,无论是查明事实不清还是文字性错误,都是不允许的。所以,陈嘉龄同志每审理一起案件,都把“责任”看得最重,都要求自己以最高的标准完成。审查证据时反复看,校对文书时反复改,一旦遇到疑难问题,就反复琢磨,虚心求教,努力将每个案件都公平公正的判决。在一件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案件处理上,遂宁地区因城市发展进行拆迁安置还房,经常出现将未获产权证的房屋进行买卖转移的情形,对于该案在审理过程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法官多次与原、被告双方沟通并依据现有证据,客观认定案件事实,努力还原案件真相,在判决结果中,陈嘉龄同志准确把握排除执行的四个要件,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作出公平公正的判决,使原、被告双方心服口服。
回归初心
法官这个职业,没有优厚的待遇,没有鲜花和掌声,她是众多员额法官中的一员,如此平凡,却又如此特别,日复一日坚守岗位,扛起了肩上的义务和责任,为中国法治进程踏下了自己坚实的一步。
来源: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