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丝瓜效益真的蛮不错,现在价格一天天看涨,每斤卖到两块半元,俺家头茬丝瓜就卖了6000多块钱,这多亏了市里来的孙书记送给咱们的‘致富大元宝’。”3月29日,东海县双店镇竹北村村民苗保斌一边忙着采摘长线丝瓜,一边笑呵呵地对笔者说。
项目选对头,村民有盼头。竹北村是十三五期间的江苏省经济薄弱村。近年来,经过省市县精准发力,联手帮扶,实施光伏发电产业扶贫项目和引导村民实施花生加工业,全村1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提前实现脱贫。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辟致富好“钱程”?2020年4月,市委驻东海帮扶工作队队员、市人大老干部处处长孙存建下派村到竹北村,他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探索实践了“书记+项目+扶技+贫困户”的产业脱贫“四步走战略”。
知其知彼,才能百战不特,军人出身的孙书记进驻竹北的第一天便雷厉风行地迈出了“走访问策,扶贫立项”的第一步。他怀揣钢笔和记事本,走进党员、村组干部、村民代表中间,心贴心交流,细致摸清村情民情和大伙的所思所想所盼。“现在周边村民建设温室大棚种植花卉蔬菜,看得咱们心里直痒痒,也想家门口创业,拥有自己的‘摇钱树’和‘聚宝盆’,但苦于建造大棚前期投入较大,不敢冒然行事。”这是大部分村民的心结和心里话。
“村民所盼的,就是村党支部竭尽全力要办的。”孙书记与村组干部达成共识后,马不停蹄迈出了“多方筹措,争取项目资金落户”的步伐。只要心中有民,就没有越不过的坎,他三番五次地上市里,跑县里,找领导,真诚所致,金石为开,项目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获批了,160万元的扶贫资金如期到位。孙书记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笔扶贫款是村民的致富希望,必须不折不扣花在刀刃上。”去年秋收过后,在交通便捷的268公路一旁流转300亩土地的竹北村扶贫产业园动工兴建了。通过公开招标上来的施工队开始加班加点施工,孙书记带领村两委和德高望重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工程监督小分队流动在施工现场,用“婆婆嘴”指指点点、找茬挑刺,钢筋支架用“国标”,塑料薄膜、草苫都用最好的,机械挖掘操作,统一质量和标准,一期连片兴建的15栋土堆式大棚造型美观,质量上乘。赶在今年春节前夕,按照每栋2.5万元的最底价格租赁给致富意愿强烈的村民经营,集体赢得“红利”。“不用俺操心费事就种上平价大棚,这是俺想都不敢想的幸福事。”大棚种植户钱保光说。
初次尝试种植,大棚选择什么蔬菜?孙书记结合本镇北沟村“百合+丝瓜,效益顶呱呱”的链式种植经验,大棚种植由村党支部牵头,统一到连云港瑞克斯旺种业有限公司购置无土培植的优质长线丝瓜种苗,聘请市县农业技术专家现场传经送宝,提供栽培技术,合理密植,重施有机肥,无公害管理,并组建蔬菜销售专业合作社,解决村民蔬菜销售问题。
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孙书记富民兴村“招招鲜”,一个个村民忙碌大棚,造血增收长出“钱串串”。据村民钱保华讲,从现在丝瓜上市至到8月份腾茬种植百合或者彩菊,至少可以采摘八九茬丝瓜,综合不同时期的价格,一个大棚至少可以进账5万元,有了这大棚作本钱,咱不用担心返贫了。(宋彦伟 赵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