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扈俊丽。
一个陪妈妈们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创业者。
专注家庭教育7年,既有理论,又有实操。
所有的原创文章,皆出自我在养育自己的孩子和服务其他孩子和家长的实际中所获,是理论与实际相互验证和结合后所得。
这是第192篇家庭教育文章:孩子的决定权。
以下为文章正文。
上一篇文章,辅导孩子遵循的基本原则讲了父母辅导孩子学习时遵循的一个原则,那就是,但凡孩子能自主搞定的,绝不出手。
这条原则的目的,除了培养孩子为自己学习操心、负责的能力外,还可以帮助孩子获得自己在学习上决定权。
别小看这小小的权利,亲子中的大部分矛盾,孩子学习上的诸多问题,都是因为这个决定权而引发的。
用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在丨辅导孩子中“辅”的任务中提到过,父母辅助孩子列出自己的学习任务清单。
但我在实际中遇到的很多情况是,父母自己动手,列出一个清单,交给孩子,你照着完成就行了。
父母这样做的理由有很多,比如,
孩子自己不知道要做什么,我帮他列好,列的清清楚楚;
孩子列得颠三倒四,杂乱无章,我帮他按顺序列好,这样不会乱;
孩子列的时间很不合理,有的内容,他列的时间肯定无法完成,有的内容又用掉了太多时间,时间规划不合理,时间和效率都浪费了;
孩子压根不知道怎么列,字都不会写,对学习没有概念,还是懵懵懂懂的状态,我就代劳了......
不得不说,现实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而且,实际的情况,可能比我遇到的还要复杂。
但无论孩子的情况多么不同,也不论孩子的状态多懵懂,都不意味着,父母这么做就是对的,合理的。
父母对孩子在学习上决定权的剥夺,相当于把孩子从学习上架空,你不用管那么多,只管照着去执行就可。
问题是,孩子并不是没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他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况且,学习是他的事情,他有权利为此负责。
这造成的后果,将会在后续孩子的学习中逐步体现。
很多父母曾向我咨询过:
孩子在学习上不上心,对自己的事情不负责任,丢三落四,今天丢课本,明天丢作业本,怎么才能让他改掉这个毛病;
孩子一写作业拖拖拉拉,磨蹭得让人抓狂,有什么办法让他能提高效率;
孩子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全靠父母提醒、催促在背后使劲推着往前走,怎么才能让他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孩子在学习上,没有动力,说了也不听,常常因为学习,作业争吵,特别影响亲子关系......
这个时候,问及孩子的年龄,大多已到了小学中高年级,甚至初中。
孩子身上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定是长期积累而来。
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孩子在学习上的主动权和决定权丧失有关。
而造成这一切的人却是父母。
未免造成这样的局面,从一开始,孩子上学第一天,父母就得把这份主动权和决定权,交给孩子,让他去主导自己的学习。
孩子懵懂,一无所知,都不要紧,这时候正是父母开展辅导的最好时机。
我们依然用上文提到过的列学习清单来举例,父母如何辅导孩子,通过列出学习任务清单,来获得和感知决定权。
曾经引导一个孩子列过一个这样的清单:
放学回家,洗手后开始写作业。
先写语文,再写数学,再写英语;
吃完晚饭,中文阅读,30分钟;英语阅读,30分钟。
之后是自由活动时间。
这个清单,只是大致的分类,没有用具体的时间去卡。
因为刚开始,孩子对学习内容的熟悉程度不够,学习能力也在初始阶段,无法把控具体的完成时间。
具体的内容顺序,由孩子自主决定。
清单中,孩子遇到不会写的字,如果他需要帮助,就帮他写;
如果他想用图画来代替,就画图,只要他明白即可。
这些都由他决定。
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可以决定,哪些任务需要父母陪伴,哪些任务则可独自完成,不需要父母陪伴。
这个清单,不是唯一,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和自家的情况,灵活设置。
比如有的孩子,希望放学后,先在户外玩半个小时,再回家写作业,如果情况许可,就听从孩子的安排
这样一份清单,制作起来,可以说十分简单。
但由于它是由孩子自主决定的,这件事情对孩子就有了很不一般的意义。
通过制作清单,孩子获得了在学习上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对自己学习上的事情说了算,他的责任感便会由此发展。
决定权也会带给孩子自信,他可以给安排爸爸妈妈事情,这让他觉得自己也是个有能力的人,可以做成很多事情。
决定权,也对父母和孩子的权利做出了划分,可以避免很多因为学习而引发的亲子矛盾。
这样的机会越多,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主性越强,可以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上心,父母需要操心的事情则越来越少,辅导的效率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