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前身为宋教仁在东京创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同盟会成立后,将其改为《民报》作为会刊。
《民报》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论杂志,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辞,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三民主义”。是革命派的主要宣传阵地,曾与改良派刊物《新民众报》进行思想论战。《民报》设有《论说》、《时评》、《谈丛》、《纪事》、《译丛》等栏目,每期六、七万字,150页左右,内有铜板照片数张,还有少量广告,原为月刊,但由于经常脱期和中途停刊,至1910年2月终刊,共出26期。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
【报刊简介】《民报》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前身为宋教仁在东京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因第二期因载《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等文,尚未发行即遭日本政府没收,杂志被查封。同盟会成立后,将其改为《民报》作为会刊。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该报最高发行量达到1.7万份,第6至24期由章太炎主编。
【发刊词】近时杂志作者亦伙矣。姱词以为美,嚣听而无所终,摘埴索涂,不获则反复其词而自惑。求其斟时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谓对症下药者,已不可见,而况夫孤怀宏识,远瞩将来者乎?夫缮群之道,与群俱进,而择别取舍,惟其最宜。此群之历史既与彼群殊,则所以掖而进之之阶级,不无后先进止之别。有之不贰,此所以为舆论之母也。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泊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七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治化焉。其他施维于小己大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