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该框架下,岛内多达500余项产品能够免税销往大陆,这也是大陆出于惠台善意所做出的让利,一度被两岸民众戏谑为“不平等协议”。
自佩洛西窜访以来,两岸关系高度紧张,大陆针对岛内“台独”分子,实施了一系列反对措施。然而这也引来部分农渔民以及中小企业担忧,大陆是否有取消ECFA的打算。
带着这样的疑问,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赴陆一行,国台办副主任陈元丰明确告知,不希望看到两岸关系恶化影响ECFA早收清单。由此判断目前应该没有类似问题,岛内民众大可放心。
岛内经济严重依赖大陆,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仅从今年1至8月的数据来看,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已达1047.4亿美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增速却明显放缓,截至8月前,台湾对大陆的出口额为1610.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2.2%,而2020年以及2021年,上述数据同期为16%以及24%,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另据台财务部门数据,8月台湾对大陆出口金额为151.17亿美元,同比下降9.9%
正因台湾经济对于大陆的高度依赖,一旦两岸交恶,势必会对岛内经济形势造成冲击。自解放军环台军演以来,岛内便始终伴有类似的忧虑。有分析称,倘若大陆有意打压台湾,甚至不必动武,只用“围岛”、“穷台”两步,就足以摧毁岛内经济。
举个例子,在佩洛西窜访期间,大陆便宣布暂停进口台湾的柑橘类水果、冰鲜白带鱼、冻竹荚鱼、饼干糖果等食品,并禁止百余家台湾市场厂商的产品输陆。
就上述农渔类产品而言,普遍具有贮藏期短、可替代性强的特点,大陆缺了它们,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可一旦台湾生鲜无法输陆,那么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找到可供替代的市场。岛内农渔民为此蒙受了一定的损失,纷纷归咎民进党的不作为。
西方主流媒体巧妙地捕捉了岛内的舆论,并将之渲染扩大,意在通过散播恐慌情绪,迫使岛内以半导体为首的各类产业外迁至西方。这种伎俩对于岛内企业影响几何尚不得而知,不过这种恐慌的情绪却切切实实地传递给外资。
据台湾金融机构所公布的数据可知,台湾地区8月外资净汇出54.54亿美元,而1至7月外资净汇出合计为112.46亿美元,前8月累计净汇出167亿美元,创史上同期最大净汇出量,可见大陆的反制措施,在西方媒体的极力渲染下,对于外资所造成的恐慌。
不过岛内不乏有强硬派,依旧对台湾的经济形势保持乐观,台金融机构前负责人曾铭宗便是其中之一。他声称台湾的外资余额仍高达2128.55亿美元,撤离的外资不足十分之一,加之美国大幅加息,外资流向美国是十分正常的情况,不值得大惊小怪。
如果单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曾铭宗的话倒也有几分道理。但他却忽略了地缘政治危机对于经济的影响,在中美对峙,两岸交恶的形势下,撇开政治,妄论经济形势,无疑是极其短视的表现。
就当前的形势来说,大陆对于台湾的经济反制,仍止步于“敲打”的阶段,连警示都算不上,不仅保留了最大的善意,也留给台湾转圜的余地。台当局倘若重视民意的话,就应切实反省种种“谋独”劣行,端正自身态度,谋求两岸对话,以推动两岸关系早日重回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