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里有这样一个画面,张译饰演的研究核武器的专家高远因为自己从事国家的保密项目,三年前与爱人任素汐不告而别,而这一天他与昔日的爱人任素汐在公交车里重逢,面对任素汐的激动与深情告白,张译却强忍着心中的痛苦否认自己和任素汐相识。
这一幕曾经看哭了很多人,但这绝不是虚构的情节,在那个年代很多人为了国家的建设,选择隐姓埋名对自己工作内容至死保密,即便是面对最亲近的人依旧守口如瓶。
今天的主人公同样是一个与高远有着相似经历的共和国英雄……
从一等功英雄到普通农民
1965年,在部队生活了6年之久的吴洪甫退伍回到河北老家,见到了阔别多年的父母亲友。
军人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是光荣的,作为国家的战士,他们承担了保家卫国的责任,为了让人民过上安稳和平的日子,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有时甚至是鲜血的代价。
因此,吴洪甫这次回乡受到亲戚和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很多人第一时间都来到了吴洪甫家里,殷切地询问他:
“这几年在哪儿当的兵啊?”
“在部队都做什么呀?”
此刻的吴洪甫犯了难,这……这个问题根本没法回答。
退伍之前,营长岳振华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把他在部队做的事告诉任何人,包括亲近的父母朋友,这是组织上的纪律也是对他的信任。
现在要面对的是家人的询问,要怎么回答才显得自然?
没办法,吴洪甫只能模模糊糊地回答:
“大家都一样呗,训练,做任务啥的……”
本以为自己的含糊其辞能打消大家的追问,没想到亲友们问得更来劲儿了,这可怎么办?
吴洪甫是个老实人不怎么会撒谎,再让人家这么问下去,肯定会前言不搭后语,甚至露馅儿,不能再让他们追问了,吴洪甫打定了主意,不管说什么,都不要紧,但是唯独不能泄露秘密。
“平时也就喂喂猪,给战友们做做饭。”
吴洪甫破釜沉舟,心里想着必须要让大家失去兴趣。
果不其然,这话一出,家里所有人几乎都愣住了,谁也没想到,当兵六年吴洪甫竟然只是部队的炊事班的一名伙夫?这,让人怎么夸?难不成要说,做饭做得香,喂猪喂得肥?
短暂地沉默后,大家又都不约而同地对其满脸笑容:
“做饭也行,都很光荣。”
“对对对,不管干啥都是给国家做贡献”。
随后,乡亲们便相继搭讪着离开了吴洪甫家中,之后的几十年再也没有人来询问吴洪甫在部队做什么了。
吴洪甫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清净,但是也失去了受到别人崇拜的机会。回乡后的吴洪甫很快在家人的安排下结婚生子,而他自己也再没有主动提过部队的事,在回乡的30多年时间里始终践行着对组织的承诺,滴水未漏。
也没背井离乡去外面的世界闯荡,而是选择做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安于清贫,也逍遥自在,种地又何妨?但很多夜深人静的时候,吴洪甫也会回忆自己以前在部队的经历……
空军导弹标图员
1959年,这是18岁的吴洪甫第一次来到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第二营,彼时的他成为了一名标图员。
顾名思义,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导弹发射过程中,通过计算得知导弹的落点及定位信息,从而达到对弹道的精准预估。
这项工作乍一看很简单,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导弹的技术尚属于空白阶段,甚至空军的发展也在起步阶段,根本以往的过多信息可供参考,事实上即使是标图任务也是在苏联专家来华指导时吴洪甫生磨硬泡学了几天,剩下的基本全靠这几天知识的消化,然后自学成材。
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尤其是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农村娃,更何况标图的工作还要涉及大量的数学及物理计算,这个过程下来更是难上加难,但吴洪甫都克服了下来,并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渐成为部队上的标图技术好手,受到领导的重视。
除了计算导弹轨迹,战机的航行轨迹计算也是吴洪甫的重要工作之一,尤其是在当时我国并不稳定的环境下,某些敌对势力一直想着反扑大陆,因而时常派遣战斗机来侦察,给我们的发展造成困扰,也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在面对国家安全时,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很多机会来得及反应,危险就会悄然降临。1962年,正在部队工作的吴洪甫接到一个消息,据南部地区发来的电报称,他们目前已经掌握了一些情报,一架U-2侦察机即将飞往内陆高空进行执行任务,这个任务有可能会对当地安全造成隐患。
因此,组织上要求吴洪甫所在的空军二营,利用已知的飞机轨迹来计算出敌方侦察机的位置,配合我方战斗机飞行员将敌机击落。
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讲,基本上是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的,一旦失败,国内的大量情报就有可能尽失敌手,甚至还会暴露我军的一些秘密军事基地的位置,造成国内情报的流失或者是对地区造成安全隐患。
吴洪甫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就来到了敌机预定地点处,等待对敌机第一次出现地点进行检测,从而计算出下一阶段的飞行轨迹。
9日,敌机果然不出所料地来到江西省鄱阳湖的上空地段开展侦察工作。让敌方没想到的是,我国空军部队在吴洪甫的测算下已经掌握了敌机的运行轨迹,并布下了包围圈,只待敌机飞到击落范围,我空军部队便会予以猛烈的火力打击。
在战场上轻敌是大忌,尤其是在不了解对方当前发展实力的时候,轻敌往往意味着毁灭,显然这架来侦查的U-2便犯了兵家大忌,9日上午十点左右开着侦察机大摇大摆的进入我空军的击打范围,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降临。
此刻的空军二营早就做好了准备,蓄势待发,当吴洪甫将最后一段标点发给营长岳振华后,我方空军战士在第一时间接到了信号,在多架飞机的合力围攻下,U-2被从高空击落,栽下了云层……
这一幕发生得实在太快,甚至连我方战士都没想到任务竟然进行得如此顺利。更让战士们没想到的是,竟然真的可以通过计算得知敌机的位置,真是太神奇了。此前很多人都不理解吴洪甫的工作内容,想着这个小子每天神叨叨地把自己憋在屋子里,满地的废纸,一见到他就是埋头苦算,没想到竟然真的这么有用。
更振奋人心的是,这次的敌机击落行动是我国自建国以来首次将地方侦察机击落,这一战不仅让二营成为了空军部队的标兵,更是让吴洪甫一战成名,成为了所有人心中的英雄。
当部队将这次战果上报给上级领导时,军区的领导也十分兴奋,经过综合评估与背景调查,组织上决定对吴洪甫授予个人一等功的奖励,吴洪甫所在的二营也因为这次行动的成功,被授予“空军英雄营”的称号,并上报国家予以通报表扬。
如果说这一幕是吴洪甫的高光时刻,那么接下来的巅峰时刻更会振奋人心。一战成名的吴洪甫在这次行动中也受到了鼓舞,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这也就意味着他军旅时光在往后的生命中都成为了他的人生亮点。光荣与荣誉并存,况且个人一等功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怎能不让人开心?
然而吴洪甫并没有被这次得到了无上荣耀冲昏了头脑,即便表彰的消息传到了中央,即便所有人都对他敬佩有加,吴洪甫依然恪守自己的工作职责,每天的工作也是如往常一样,外出标点定位,计算运行轨迹。
英雄标图员吴洪甫的人生巅峰
1963年11月,“英雄营”再一次得到消息,敌方在近期还会派遣另一架U-2经临我国上空进行侦查,有了上次的经验,这一次的工作就显得轻松了许多,但吴洪甫却没有放松警惕,虽然我方有了测算飞行轨迹的经验,但难保敌方没有逃避的经验,尤其是在去年侦察机被击落后,敌方肯定也会相应提高技术和警惕性,或许这次的任务已经不如上次那么轻松了。
接到任务的吴洪甫第一时间找到了营长岳振华,将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岳振华很是重视,在执行任务前特意交代了大家不能因为上次任务的顺利就放松了这次行动的精准性,两次任务虽然一样,但敌人只会更强大,况且这次敌机或许已经早有防备,所有人必须要严肃对待任务,并且与上次一样,只准成功不准失败!
岳振华的话说完,果然战士们收起了之前对敌人的轻慢之心,个个打起精神,严阵以待,万众一心,只等吴洪甫测算出轨迹后再次将敌机击落。
很快敌机就来到了江西上饶市的上空,与吴洪甫预想的一样,敌人通过上次的经验,果然提高了警惕,为了避免被我方炮火击中,在飞行时采用了更加灵活的方式,给我军的火力打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敌方不论如何防备,飞行轨迹都已经掌握在了我空军二营的手中。
这一次,我军还能顺利击落敌机吗?
1964年7月,吴洪甫和战友得到一封来自首都的邀请函,伟大的主席毛泽东同志决定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两次击落敌方侦察机的英雄部队,尤其是吴洪甫,作为两次战斗的最重要的一环,将会受到最高荣誉的嘉奖。
23日,空军代表们身戴大红花,第一次见到了最崇拜的毛主席,大家心里都很兴奋,毛主席亲切地与战士们握手,到吴洪甫时,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主席更是加重了力气,眼里都是满意和赞许,随后还与大家合影留念,所有人都沉浸在毫不掩饰的成功的喜悦中。
然而此刻的吴洪甫并没有想到,这张与毛主席的合影竟然会尘封30年之久……
第二年2月,吴洪甫服役期满,退伍回乡。在回乡的前一个晚上,所有人都很激动,兴奋自己终于能回到离开许久的家乡,能再次见到阔别已久的父母,过了今天就能吃到妈妈做的菜……
然而还有挥之不去的伤感,多年的军旅生涯,早已习惯了部队的生活,回到家乡还能适应吗?告别宴上大家都在极力克制自己,男子汉不能掉眼泪,可最终谁都没有控制住,很多人都在拥抱战友痛哭,这一别,此后就是天南海北再难相遇,怎能不让人感慨?
营长岳振华也很伤感,但这件最重要的事,他不得不再次叮嘱这些可爱的战士们,那就是在部队中执行过的任务,一定要保密不能和任何人说起,在得到了战士们严肃地保证后,袁振华的眼角也忍不住泛起了泪花。
37年后,已经61岁的吴洪甫做了一辈子的农民,膝下儿女双全,只剩下含饴弄孙,家里的田地被打理得井井有条,37年前的事就好像是做了一场梦,无数个午夜梦回的夜晚,他都见到了自己在二营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那些被尘封的过往和荣誉。
2002年6月的某天,吴洪甫按照习惯翻看着自己最喜欢的军事杂志,其中一篇文章让吴洪甫大吃一惊,杂志上的名字他再熟悉不过了,即便这个人的面相已经苍老,吴洪甫也第一眼将这个人认了出来,这不就是老营长岳振华吗?
吴洪甫赶忙浏览杂志内容,岳振华讲述了之前在二营的作战经历,吴洪甫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早已经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不再成为秘密,他藏了37年的心事,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宣之于口了!
他再也不是人们眼中那个一无是处的“炊事班”战士,而是那个为国家拼过命、流过血,荣立过一等功的英雄!
很快,吴洪甫的事迹就在十里八乡传了开来,无数乡亲、媒体记者和政府领导都来到吴洪甫家采访他、慰问他听他讲当年的故事,也来看看他那枚代表荣耀的一等功勋章。
在当地民政部门核实后,甚至还为吴洪甫办理了退休后的优抚待遇,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多次前来慰问吴洪甫,还为他多次授予了荣誉称号,而吴洪甫也得到来自家乡的尊敬和荣誉。
结语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无数像吴洪甫这样的国际英雄,他们有过荣誉也甘于平淡,而他们也终会成为人们的榜样,被永久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