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时地面的强烈旋扭和波浪起伏证明电磁共振成因

2022年11月02日10:17:41 热门 1114

《解开地震成因的真相》长篇连载(48)


——用中国智慧揭开地震成因之谜

作者:张宝盈

(本书已由华龄出版社于2020年10月出版发行,书名《探索自然之谜全三册》下册《地震成因》)此处是作者原稿,与正式出版的“洁本”文字略有差异。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接上篇)

9.5地震时地面的强烈旋扭证明电磁共振成因

强烈地震时地面会出现强烈的旋扭现象,这种旋转极其快速剧烈,旋转角度很大,必非岩层“走滑”所致。其实际作用机理已见本书第五章第三节。如唐山地震时,地震断层水平形变呈顺时针扭动,两侧的点位相对位移量约为2.5米,裂缝出现不同的扭动水平错距与上下沉降落差。一些地方由于受挤压,地面出现鼓包、鼓台。一些地方的扭动使道路、路旁树木错开。[34]观察发现无论是墙裂缝、地裂缝还是烟囱裂缝,凡是裂缝都有旋扭,以柱状体的断裂扭转最为明显(李泰来,1979)。

1951年西藏当雄8级地震中,“一组扭性地裂与形变带总体走向基本一致,裂面隐蔽且平直,具右旋性质。”[35]1927年甘肃古浪8级地震,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1902年新疆阿图什8.25级地震,1833年云南嵩明8级地震,[35]1811—1812年美国新马德里3次8.0—8.5级地震,1886年美国查尔斯顿8级地震,1891年日本美浓、尾张8.4级地震,1897年印度阿萨姆邦8.7级地震[36]等等,都有地面裂缝呈明显左旋或右旋特征的记载。同时有许多建筑物、烟囱出现旋扭,铁路、公路、行道树被旋扭弯曲、错开,人被抛掷过河,感觉头晕等等大量记载。

而且,唐山大地震时,(强大的螺旋力)“……使抱住树的人绕树转了好几圈,行进中的汽车旋转180°。”[38]“看到大地从北边往南边翻动,来回地滚,就像面条抖动似的。南面人行道边的大树,树梢被晃得挨着了地面,先是向北一扫,接着向南一扫,来回扫地,颠得人根本站不住。”[27]

《字林西报》(英文)1913.4.5(8)载:地震时其他正常运行的仪器表明,大地遭受了反复的旋转运动。

对地震的这一特别重要的显著特征,用“弹性回跳理论”或“粘滑说”是完全说不通的,震源深达数千米乃至数十、数百千米的岩层无论怎样“剪切破裂、走滑、粘滑”,也不会使人绕树转好几圈、汽车旋转180°,不会使大地像面条似的来回翻滚,使大树晃得树梢扫地。

那么导致地面、建筑物、物体、人体、树木强烈旋转的力是什么力呢?是洛伦兹力引发的带电粒子回旋共振——地下龙卷风产生的旋扭力。如图31所示,洛伦兹力使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由于地震前地壳内已经积累了强大的静电能,地下龙卷风和闪电-热核聚变发射的电磁脉冲会使电磁场更加强大,正是这种强大电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引发的回旋共振(地下龙卷风)导致了地震时的地面、建筑物、物体、人体、树木的强烈旋扭和旋转。因为处于震区尤其是震中区所有物体(包括地面、地层、物体、人体等等)都已强烈带电。所以人会被旋扭得绕树转几圈。

所以,地震中最大的破坏力就来自由洛伦兹力引发的回旋共振——地下龙卷风,是使建筑物倒塌、大地被撕裂的元凶。


地震时地面的强烈旋扭和波浪起伏证明电磁共振成因 - 天天要闻

图31洛伦兹力使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

不仅仅是地面、物体会发生旋转,人也会因为旋转而头晕。无论是汶川大地震还是唐山大地震都有此类现象发生,史料中也多有此类记载。网络上也有很多此类资料。如汶川地震时,Ⅷ、Ⅸ、Ⅹ、Ⅺ烈度区收集到的信息中提到的典型现象及用于描述的用语大都有:l)人们感觉到强烈晃动,头晕、恶心、站不稳、走不动、害怕、纷纷外逃、有人听到轰隆隆的响声、有世界末日的感觉。Ⅲ—XI烈度区都有人感觉到头晕或恶心;头晕现象多于恶心现象。其中Ⅲ度区主要是较高楼层的资料,所以人感到头晕的比例较大。除了Ⅲ度区外,基本上是越高烈度区感觉头晕的人数越多(夏坤,2010)。

隆庆《华州志》卷十记载:“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晡时,觉地旋运,因而头晕。天昏惨。及夜半,月益无光。地反立,苑树如数扑地。忽西南如万车惊突,又如雷自地出,民惊愦,起者卧者皆失措,而垣屋无声皆倒矣……

《聊斋志异》中也有一篇名为《地震》的日记,文中记载了公元1668年7月25日发生在山东郯城的一次大地震。其中亦有“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的记载。

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7.6级和7.2级大地震之前,土溪、昆明的许多同志,尤其是中年妇女都感到头晕”(见田钧《震前人为何会头晕?》)。

为什么人在地震时会感到头晕呢?一方面是地下龙卷风导致的地面快速旋转本身会使人头晕,另一方面,在地震区,地壳与所有物体都已强烈带电,人体也不例外。当洛伦兹力引发带电粒子回旋共振即发生地下龙卷风时,人体中的包括大脑中的带电粒子也会随之发生回旋共振,做圆周(旋转)运动,故而使人感觉头晕。之所以在震前人就感到了头晕,是因为地下龙卷风实际上在地震发生前就已经形成了,只是龙卷风未与地壳发生同频共振而未发震,此时的地下龙卷风也会使人体内的带电粒子发生回旋共振而使人头晕。

由于断层成因说并未正确反映大自然的本来面目,对这些极为特殊也极为重要、极具价值的现象都无法给出合理解释,得不到应有重视,甚至被有意掩盖。除了像《唐山地震奇事录》这样的亲历者目击记之外,在学术专著、学术期刊中都是讳莫如深,绝少看到对这些现象的讨论,偶有也只是试图用岩层“剪切破裂”来解释。但是,所谓“剪切破裂”不过是“岩体内产生的相对位移与剪切面相平行时发生的一种破裂。其破裂面一般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于小于45°。”(《地震词典》)一方面,这样的机械的“剪切破裂”在实验室内的小块岩石上人工施以特殊方式挤压时也许可以出现,但在自然界,一个巨大巨厚的“板块”,仅靠挤压、碰撞,既没有足够的空间,也没有足够的动能来实现这样高难的“剪切破裂”。更不可能使距离震源十多千米乃至数十千米的地面的汽车旋转180°、使人围着大树转好几圈。而地震时实际发生的岩层的“剪切破裂”(旋扭破裂)其实是由伴有雷电的地下龙卷风产生的冲击波及引发的纵波共振、横波共振、回旋共振导致的。因此,大地震时出现的地面强烈旋转、旋扭完全不能用断层成因说来解释,电磁共振成因说是唯一正解。

9.6地震时的地面波浪式运动证明电磁共振成因

如图32所示,在一些较大震级的地震发生时,固体的地面竟然会像液体一样发生波浪式运动,整个地面波浪起伏,干涸的河床里的沙土也会像水一样流动。这一现象在《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中广为记载,我们在一些有关地震的电视资料片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地震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唐山大地震震害》第4册中第558—561幅图片也清晰地记录了地面波浪式翻滚的遗迹。这样的现象,如果仅仅是岩层的机械断裂,是绝不可能出现的。


地震时地面的强烈旋扭和波浪起伏证明电磁共振成因 - 天天要闻

图32地面波浪形运动示意图


地震导致地面波浪式运动的详细资料记载已如前述。

如果是“板块碰撞、岩层破裂”导致地震,考虑到地下岩层的固体状态,留给岩层的运动空间极其有限,岩层运动的“机动性”很小,而且岩石的性质是硬而脆的,仅仅发生断裂的话怎么可能突然之间就使地面发生这样的波浪式运动呢?

地震导致地面波浪式运动的机理已见第五章第五节。

尤其能对此做出佐证的是,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发生的波及近半个中国的超大型地震——山东郯城8.5级大地震,我国华东、华北地域10余个省份410余县,乃至朝鲜半岛约500余种县志、方志,碑文、诗文等对这次地震作了详尽的记载,其中有损坏的记载达150余县。

清·杨廉、郁之章《嘉善县志》卷一二载: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震,屋柱皆动,街道如浪涌……

同年同日发生在山东莱州府(治今掖县)的地震也是“荡如漂舟,声如殷雷”。发生在安徽当涂的这次地震也是“人如舟行波荡,数刻方宁”。

这样一次覆盖了浙江——安徽——山东等地,横跨小半个中国的大地震,同时出现了地面像波浪一样的运动,怎么可能是“板块碰撞、岩层断裂”所能造成的呢。难道什么板块在浙江、安徽、山东这样广大的区域都同时发生了“碰撞”并发生了岩层断裂?而且,按照上述分析,即使是发生了岩层破裂,也不会导致地面波浪式运动。所以这显然是说不通的。

这次地震震区面积巨大,但并没有沿“板块边界”或断裂带分布,看不出与板块有任何联系。地面震荡模式也与“岩层破裂”毫不搭界。

实际上,这次巨大地震不但有一个储存了巨量电磁能量的震源体在郯城,电磁能量还广泛分布于大面积地壳上,就像阴云布满了天空一样。由于地壳大面积带电,当震中发生了伴有雷电的地下龙卷风(这次地震涉及的面积巨大,应该属于地下台风)时,龙卷风的剧烈旋扭和发射的电磁波引发的横波共振效应,就导致了大面积地面波浪式运动。因此这次大地震之所以波及如此大的范围,一是震级足够大,二是共振效应产生了巨大作用。共振的威力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只有由震源电磁波引发的纵波共振、横波共振、回旋共振才可能使这次地震波及了10余省份410余县这样广大的面积。如果是岩层破裂所致,势必形成巨长、巨深的地裂缝,但事实上并没有出现。这次地震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各地都出现了地面波浪式运动,而这绝非岩层破裂的特征,而恰恰是由震源电磁波引发的横波共振的典型特征。

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越大,共振效应也越显著。共振之所以能使能量倍增,可能是激发了真空零点能。

清·程光滢《磁州续志》卷五亦载:有声轰然,自西北来,陡觉平地如小舟在大风浪中倾侧簸荡。

清·汪士侃《双流县志》卷四《刘如钦笔记》载:丙午仲夏六日,……有声如雷自东南来,稍近座侧,则气行地中,地为之起,如波涛乍兴,上下簸荡,房宇倾侧,耳目眩焉。

“气”行地中,才能使“地为之起,如波涛乍兴,上下簸荡”。而所谓“板块碰撞,岩层破裂”是不能导致这样的景象出现的。“气”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就是“电磁共振能”。

《时报》(上海)1927年2月5日载,(上海)前日午时地震两次。……人立地上如置身轮舶行于海洋之中,船被波浪冲激相似,……当震动时,一般人有如触电。

类似记载还有很多。

有证据表明,美国在美苏冷战时期进行的一次300万吨级深层地下氢弹爆炸试验中,地面出现了犹如大地震时的波浪运动(视频网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xNDQ5ODQw.html)。

这有力地证明了地震是地下雷电或伴有雷电的地下龙卷风导致的。

大地震亲历者的描述充分表明,在地震爆发的那一刻,在地下龙卷风即回旋共振和震源电磁波横波共振效应作用下地壳仿佛完全失去了它的固体属性,变成了一汪可以任意流淌、波荡的“弱水”,大地像一叶漂浮在惊涛骇浪、波峰浪尖和巨大漩涡上的扁舟,疯狂地翻滚、颠簸、倾侧、旋转,仿佛随时都会崩溃、陷落。恰如《唐山大地震奇事录》一书中描述的那样:“黑风起处大地翻滚”“地面像面条一样抖动”“大地像船一样摇晃”“震时像是踏在浪尖的甲板上”“地震波峰比办公桌高”。等等。这样的场景极度恐怖,而且持续时间很长,数分钟、十数分钟、数十分钟的都有。如果认为地下的岩层破裂、滑移一下就能造成如此景象,就太高估了岩层的能力了。

毫无疑问,任何的“板块碰撞,岩层破裂”都绝对不可能使固体的地面像水一样做波浪式运动。只有地下龙卷风(或台风)和闪电-热核聚变释放的电磁波导致的电磁波横波共振效应才有这样神奇的威力!因此可以说,地面波浪式运动也是电磁共振说的一个有力证据。

(未完待续,接下篇)

(文中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即行删除)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