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前,希望各位朋友能够点击右上方免费的“关注”,这样您每天都可以收到作者为您提供的新闻了,谢谢每一位读者的支持。
富士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代工厂中的龙头企业之一,富士康一直以来都在国内拥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但是,近些年来富士康的发展情况急转直下,不仅名声越来越不好,经济效益也一年不如一年了。前段时间,很多富士康的员工还抱怨:“工厂一个月两三千的工资实在太低”之后纷纷表示不想干了,也正是因此出现了“离职潮”的情况。
大量员工不断离职让郭台铭自己都没有想到情况会变成今天这样。而很多内行人士却对此见怪不怪,表示:“这才是刚刚开始而已。”
可以说,富士康能够有今天的成绩,最重要的两大得益点就是:中国市场和苹果公司。
自1988年,郭台铭就开始在深圳投资建厂,创立了富士康公司。之后,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随后凭借着自己成本低、速度快的优点,从一众竞争对手中抢下了苹果公司的订单,获得了苹果公司的代工权。拿下了苹果公司的代工权后,富士康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是顺风顺水,根本没有同量级的竞争对手能和他相提并论。
渐渐地,郭台铭认为仅仅在中国发展还不够,于是就开始在印度和越南等中南亚国家建起了工厂。而前两年,郭台铭甚至还表示要将生产线全部迁移到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郭台铭认为: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要比中国更为低廉,所以要将重心进行转移。但是,这步棋如今却让郭台铭后悔不已。
一开始,郭台铭是瞄准了印度等地的低廉劳动力去的,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印度地区的员工不仅工资低廉,脑袋也很“低廉”。很多印度员工都比较好吃懒做,工作时不认真,效率极低,这让郭台铭十分头疼。而除此之外,近两年的疫情使得印度等地的工厂难以开工,这让郭台铭后悔不已,决定重新返回中国市场发展。
但是,目前富士康国内工厂缺少大量原材料,员工无法通过加班来获取更多工资,所以每月能拿到的工资也就两三千而已。而两三千对于年轻人来说也就仅仅能养活自己而已,想要买车买房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在这种看不到发展前景的工作环境下,自然有很多工人都选择了离职,去找其他工作了。
很多内行人士认为:离职只是开端,之后富士康的路会越来越难走的,原因有三大点。
虽说富士康目前将战略重心重新定在了中国,但是因为此前的重心转移,使得很多国内工厂的劳动力流失严重,短时间内是难以重新发展起来的。
并且,在富士康走的一段时间里,比亚迪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经占据了很多大量的市场份额,想要抢回这些份额也是很困难的。
这两大原因极大影响了富士康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除此之外,富士康还有最大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员工的待遇问题。如果一家公司的发展再好,但是对员工不好的话,那么最终只会会无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