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海都记者 陈燕燕/文 包华/图 通讯员 乐华斌
今天是教师节,
对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齐裕焜来说,
这是个举家同庆的节日,
因为四代从教,
他家有9个人都在高校工作。
更让他开心的是,
连续11年,他教过的博士、
硕士都会在教师节前赶来看他,
陪他吃一顿谢师宴。
对他来说,这一天比春节还热闹。
9月7日,20多个博士、硕士赶来,陪齐裕焜一家,共庆教师节
在家办学堂 老父亲免费教英语
今年的谢师宴挑在9月7日,当天是周六,20多个博士、硕士赶来,陪齐裕焜一家,共庆教师节。81岁的齐裕焜很高兴,他说,看到学生有所成就,是他最好的礼物。
席间,学生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齐家四代从教的故事。
原来,在齐家,
第一代教师是齐裕焜的父亲齐子义。
他曾在国家海关和外贸局任职,
精通英语,妻子出身书香门第,
是冰心的表妹。
齐子义与外国友人合著《旅游英语会话》,冰心为其作序
1971年,
61岁的齐老先生开办了
免费英语学习班。
没有教室,他就在卧室、食堂,
摆上小板凳,教孩子们读英语,
最多时,他的学生有100多人。
改革开放后,齐老先生创办了福州逸仙业余外语学校,《人民日报》1983年5月28日第3版曾报道,“福建省外贸局退休干部齐子义不计报酬,常年为国家培养外语人才。从1971年至今,共辅导了500多名干部、青年学生和待业青年。”
上世纪80年代,齐子义邀请外国友人到课堂,给学生们创造练习口语的机会
齐老先生很热心,有一次,一位同事生病,家人来不及赶来照顾,他主动帮着打饭、倒夜壶。学生夏荣强在21岁时患严重眼疾,导致双目失明。
从1981年起,在齐老先生的帮助下,他熟练掌握了英语,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免费的盲人业余英语学校。后来,夏先生成为福建省盲人协会主席,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在79岁高龄时,齐老先生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1989年齐子义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奖章
夫妻从教多年 救过学生的命
在齐子义的熏陶下,子孙大多从事教育行业。
1965年,齐裕焜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专业硕土研究生毕业,到兰州大学当老师。1983年,他才调回福建师大,从事古代小说研究和教学工作。平时,他喜欢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流,学生都喜欢他的课。
从教50年,齐裕焜曾担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如今,他已耄耋之年,还自学电脑,自己打字、写书,每学期还到师大文学院,给博士生们上一两次课。
他的夫人郑汀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在的中央财经大学)当过老师,随后,工作几经调动,1970年她也到兰州大学实验室工作过一年,80年代,她又在兰州大学经济系教过2年书。1983年,她和齐教授一起调回福建师大,曾担任学校财务处处长。
年逾七旬的齐子义老先生,还坚持上讲台授课
“父亲在世时,常说‘唯善最乐’!”这四个字成了齐家的家训,齐裕焜夫妇也很热心,有一年,学生陈颖的妻子魏稼刚从外地调到师大工作,上班时,她突发胰腺炎,郑汀立即叫了救护车,陪她到省立医院,又多方托人,才解决了住院床位问题。魏稼得到很好的治疗,才转危为安。今年谢师宴,魏稼也赶来了,她拉着郑汀的手,谢了又谢,她说,自己的命是齐教授夫妇救的。
多年来,只要学生有困难,齐教授夫妇常慷慨解囊,或帮他们介绍兼职。很多学生毕业后,成家、买房,都能得到齐教授夫妇的帮助。
81岁的齐裕焜(左四),四代从教,他家有9个人都在高校工作
四代从教 保有“三颗心”
齐家四代从教,对学生很严格,家庭教育却很民主,齐裕焜总对儿女说“国家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但他的儿子、儿媳、孙女、孙女婿都不约而同地当了老师,他们和祖父、父亲一样,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也喜欢帮助学生、朋友。
老师,
您辛苦了
他的长子齐学群曾在福建省教育厅工作,担任科技处、规划处处长等职。2014年6月起,齐学群到大专院校工作,至今还在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次子齐学东从福建师大中文系毕业后,是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的副教授。儿媳林佩璇是福建师大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孙女齐飞是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老师,孙女婿黄腾是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财经系老师。外甥女张维宁也是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的外语老师。今年,小孙女齐梦湲刚考上山东大学英语系,她说,将来她也想当老师。
齐飞说,至今,她还记得太爷爷在80多岁高龄时,戴着老花镜,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样子。
晚年,太爷爷还用一台油墨打印机,逐字逐句地编写了《英语900句》。长辈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就是齐家的传家宝,他们深深地领悟到,一名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具备三颗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今天,第35个教师节,
向所有的教育燃灯者致敬,
祝他们教师节快乐!
统筹:小烁 编辑:郭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