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最近争议不断。
在亮相一年之后,小鹏旗下最重要的旗舰车型——小鹏G9,终于姗姗来迟。在发布会上,小鹏G9被称为“50万以内最好的SUV”,并将接棒保时捷成标杆,明年销量超过奥迪Q5。
不过,在配置选择上遭到了一众吐槽。
最终,小鹏改配置、改价格、改选装包,甚至连车型命名的逻辑都改了。与发布会相比,修改之后的车型相当于变相降价2万。
与此同时,股价也剧烈波动。
9月21日,小鹏汽车(9868.HK)大跌11.55%;截至10月4日,小鹏汽车股价从74.49美元下跌至11.98美元,累计跌幅83.92%,市值蒸发超530亿美元。
在这种压力下,小鹏汽车董事长坐不住了。
9月23日,小鹏汽车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何小鹏通过全资持有公司,从公开市场增持小鹏汽车220万股ADS,增持金额约人民币2.1亿元。不过,还是没能够阻止股价的下跌。截至10月4日,增持后的跌幅又达到了10%。
对于小鹏汽车而言,有这么几个问题急需解决。
第一,工程师思维而非用户思维。
在小鹏汽车发布会上,重点展示了“5D音乐座舱、XNGP辅助驾驶、800V超快充”等功能;此外,双腔空气悬挂也是其一大卖点之一。
但是,上述卖点全部需要选配。
众所周知,小鹏汽车的智能化能力位居国内头部,但从发布会来看,这个卖点并未明显突出。相反,在很多人看来,“5D音乐座舱”稍显浮夸和累赘,“800V超快充”只有顶配才有,而2023年该项技术极有可能迎来普及。
国际投行瑞银直截了当的表示:
“全数配备NGO、音乐座舱和4C快充的高端版本售价高达46万元人民币,或要选取附加支付的选装包,理解为公司在价格竞争力和潜在利润的折中。跟同行模型相比,小鹏G9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这让很多人想起了小鹏P5。
首先,小鹏P5主打“双激光雷达”,但交付环节却迟迟缺货;其次,小鹏P5主打的“娱乐场景”和“睡眠场景”,也被用户吐槽不实用。
数据不会说谎。
今年9月,小鹏P5销量2417辆,连续三个月下降;而在去年12月,小鹏P5月销就已经超过了5000辆。显然,P5这款车没能够达到官方的预期目标。
第二,小鹏汽车“品牌向上,配置向下”。
9月23日,小鹏汽车总裁接受采访时表示:
“已经对电池供应商进行了多元化安排,宁德时代已不是最大供应商。目前,小鹏已经与包括亿纬锂能(300014.SZ)、中创新航在内的几家电池供应商合作。”
于是乎,引来市场质疑。
一方面,小鹏汽车越卖越贵,并且喊出了“50万以内最好SUV”,消费者买到的却是二三线电池品牌;另一方面,更换供应商意味着小鹏汽车的电池安全等级,从“PPB”下降至“PPM”,即缺陷率10亿分之一增加至百万分之一。
这让很多人想到曾经处于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的威马汽车,就因为更换供应商导致事故频发,最终导致品牌形象大幅受损。
第三,新能源车竞争日趋激烈,急需提升毛利率的小鹏汽车蒙上阴影。
与两年前不同,如今的新能源车市场开始变得拥挤。以小鹏G9为例,竞品包括特斯拉的Model y以及蔚来(9866.HK)的ET5、理想(2015.HK)的L8、华为问界M7。除此之外,传统车企新成立的子品牌,比如长安汽车(000625.SZ)旗下的阿维塔、吉利汽车旗下的极氪等等,都在发力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在20万以下市场,小鹏汽车又不可避免的遭到来自以比亚迪(002594.SZ)为代表的挤压。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鹏汽车既要实现品牌向上的目标,同时又要实现毛利率的回升,为扭亏为盈奠定基础。但事实却是,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毛利率11.6%,与2021年大致持平。其中,汽车毛利率9.7%,甚至较2021年更低。
一方面,在造车新势力里,小鹏的毛利率最低;另一方面,小鹏接下来“每个季度或将至少推出一款产品”,意味着公司资本开支将大幅增加,公司在财务上的压力将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