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义务教育时代,农村的父母是如何筹学费?

2022年10月07日23:55:13 热门



在非义务教育时代,农村的父母是如何筹学费? - 天天要闻

我是70后,我们这一代人,处于国家建设的困难时期,没有享受到国家的教育福利,读小学到初中,都是要付费的。

虽然国家收费不高,但是在农村,几个孩子同时上学,一下子也需要拿出一笔钱,是不小的负担。

我们家在农村,兄弟姐妹一共有六个人。我上小学三四年级时,我们家就有六个孩子同时读书,哥哥姐姐上初中。我和弟弟们读小学。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供这几个孩子读书和吃吃喝喝,是一笔大的开支。

我的父亲非常重视孩子读书,不管男女,能读,他都会以砸锅卖铁的精神支撑!

我们家小时候开一个小酿酒厂,长期酿酒供给地方的小卖部或者一些渔民

除了做这份活来养活一家,父亲还做一些小买卖,收购我们老家的一些特殊农产品往上卖,比如西瓜籽腰果花梨木。有点经济头脑的父亲 ,还跟一些老板合作,他们提供资金,父亲负责发动人收购,拿一点盈利。

因为有了父亲的小能干,在家里六个孩子一起付费读书时孩,我们家从来没有面临过交学费的困难。

父亲也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表露过,没钱给我们读书。

反正每次开学,我们都能开开心心,带着书包上学校。

虽然没有像城里的孩子那样,穿着新衣裳,背着新书包。

但我们依然像出笼的小喜鹊,一群群地,叽叽喳喳地奔向学校,流露出喜悦的心情。

感恩遇见我的父亲母亲,他们用勤劳和智慧 ,为我们托起童年无忧无虑的天空。

我们从未没钱读书而发愁。

跟我一起玩的伙伴,有时候会听到他们唉声叹气地说,今年可能不能去上学了,父母拿不出学费。

每次看到一些伙伴忧心忡忡的样子,我都特别难过。

小的时候就萌生过这样的希望,希望有一天,我们上学不要交钱。

那时候一个人报名,有时是几十块,或者一百块块。一个家庭如果有几个孩子同时上学,包括住宿费用,一年也是一两千块钱。

在90年代,一个公务员的工资一年也就是一两千块钱。(在我们那个地区)

现在,我们这边的公务员,一年年薪也有十万八万。

也就是说,如果是现在,国家没有实行义务教育,我们的父母最少要花十万八万在子女教育阶段。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在当时,因为孩子多,教育要付费。很多农村家庭的父母都没法交得起学费,不是欠学费,就是到处借钱。

我曾经目睹过班里同学因为欠学费,父母久久拿不出钱来上缴,老师会在班上当着大家的面崔学费。

每次老师崔学费时,班里的同学会齐刷刷地看过去。

欠学费的同学总是难过地低下头,不敢面对老师和同学。

现在想想,老师是不是不应该当着同学的面催学费?

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老师也许没有选择,催学费也是他们的工作之一。

在童年的记忆里,每次出现这样的场面时,教室的上空一定是灰色的。

我们同情欠学费的同学,但交不上学费的同学一定更难过!

无奈是我们共同的感受!

有些同学因为欠学费辍学了,虽然是少数,但确实有。

以前没有控辍保学这样的政策。辍学自由。

听家里先生说,小时候,每到开学婆婆和公公都非常焦虑。

家里五六个孩子同时上学,小的在小学,大的在初高中。如果没有天灾人祸,家里的农作物收成好,家里养的猪也刚好出笼,学费应该没有问题。

如果是大气候不好,学费就像一座山,压在公公婆婆的肩上。

听先生说 ,有一年收成不好,养在笼里的猪也无缘无故地生病,没有经济来源。

开学迫在眼前。公公和婆婆把多年前种植的几棵大树卖掉,但学费依然不够。

跟了几个亲戚朋友借,但是人家也有孩子读书,实在是拿不出来。

公公和婆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实在没辙时,公公把他们兄弟姐妹召集在一起商量。

说今年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交学费,你们当中可能有人不能去读书,如果真的到这一步,谁愿意不去,让给其他人去?

他们兄弟姐妹听到父亲的话后,个个黯然失色,眼里流露出对辍学的极大恐慌。

先生说,看到自己父亲无助而无比伤感的神情,弟弟妹妹低头沉默,抽着衣角想哭又不敢出声的场景时,他的心像掉进了窟窿,特别难受。最后他提出了如果是凑不到钱,他可以辍学。

因为他已经可以上到了初中,弟弟妹妹还小。

后来,在婆婆和公公的分头行动下,学费也凑到了!

听先生说,他从小学到初中这几年,因为付费教育,经常担心自己,或者弟弟妹妹辍学。

在那个年代,受教育对于一些农村的孩子而言,是一种奢侈,更是一种负担,让父母囊中羞涩的负担。

在非义务教育时代,农村的父母是如何筹学费? - 天天要闻

那天在办公室谈到不是义务教育的年代,我叫两个70后,和一个80后,谈谈他们父母是如何凑学费的。

李大姐说,她们也是大家庭,兄弟姐妹六个人,她是老大。

她上初中时,弟弟妹妹也都上学了!

她的父母特别勤劳。种菜去卖,一批接着一批。学费就是从卖菜里凑的。

寒暑腊月,父母用血汗浇灌出来的一捆捆青菜,挑着往市场卖,才能换回一叠叠学费!

绿油油的菜圃,是学费,是希望,是孩子们的未来!

另外一位同事说,他们家孩子不多,就三个。

他们的学费都是靠养猪凑的。她爸爸妈妈,每年都必须养猪。把一头猪卖掉,几个孩子的学费也凑到了。

被圈在笼里养的小猪仔,一天天地长大,是一个家庭的教育费用的来源,更确切地说,是家庭的希望!

另外一个同事,爸爸妈妈都是老师。

她说她们家三个孩子。但当时老师的工资特别低,父母供他们读书也是很艰难。

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工薪阶层,还是农村家庭,都并不好过。再加上教义务育付费,上学成了一个家庭的负担。

还好,我们的父母都深知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深远意义,都以一种破釜沉舟的精神,支持孩子上学。

今天动手写这篇文章,就是想感谢国家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义务教育,让很多很多的家庭卸下一个教育开支的负担。

也特别感恩那个年代的父母,在那贫困的时代,他们以一种艰辛,一种格局,不求回报地把孩子送进校园,托起孩子的明天!

有一次我跟女儿分享关于爱的见解。

”你的外公外婆都是农民。在那个物质缺乏,重男轻女的年代。他们并没有嫌弃我是一个女孩,反而是倾尽所有供我读书!

我特别感恩,也很满足!

爸爸妈妈今天给予你的物质条件,比起我们那个时代,好了很多。

但比起很多富裕的家庭,这也不算什么。但爸爸妈妈也是跟外公外婆,倾尽一切去爱你,为你提供我们的力所能及,为你创造最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爱没法用付出和给予的量去衡量,但父母竭尽所能去爱,就很了不起!

在那个非义务教育的时代,农村的父母费尽洪荒之力去供孩子读书!很不容易!

谢谢我们的爸爸妈妈!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