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对于一个潮汕妇女来说意味着什么?一首潮汕女子赞歌献给她们

2022年10月03日23:32:27 热门 1731

我们常常会欢欣于节日的到来,互道“某某节快乐!”可是在潮汕地区,节日的到来,对于一个家庭主妇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采办应节食品、牲口、钱纸、香烛;祭拜门神、财神、天公,祭拜祖先。焖、炸、炒、煎、煮;茶杯、酒杯、碗、盘、筷。。。。。。

从年底二十五六开始便忙着准备各种材料,制作红粿、鼠曲粿、落汤钱、麦粿、萝卜糕等等,迎接年关的大祭拜。香烛要上三落,此三落又要等待乡里老大通知,何时可上都是要统一时间,听候花炮通知的,所以要在家与神前间来来去去,不敢松懈。每月的初一十五有的人也把十五忽略掉,把初一早上的拜拜提前到前一晚上十一点前。必竟生计是第一位的,如此繁复的拜拜工程,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啊。冬至过后得翻查日历,找一个与全体家人相合的好日子,取下乘竹枝叶,将其绑在长长的竹竿末端,将家里的屋顶及各个角落一一清扫,再将家里的眠床、被褥、衣物等等一一拆洗,翻晒焖、炸、炒、煎、煮;茶杯、酒杯、碗、盘、筷。。。。。。中元节正是盛夏酷暑,天气炎热难耐之时,而拜拜又是在露天中举行,顶多也是搭个竹棚,顶上披上塑料布,主妇们在这一天要流多少汗水,可想而知了。客人酒足饭饱后,女主人这边厢忙着收拾残渣,那边厢神前礼花声声,锣鼓急急,催促着各家提出灯笼参加营灯活动。于是忙将碗筷搁于一边,取出香烛、灯笼,呼儿吆女前往神前,点亮灯笼。中秋节早上,当然是例定的拜门神、灶神、财神等诸位神明,但是拜的同时又要忙着煮甜汤、煎鱼、摆桌椅等等,今天是也要拜祖的。拜祖也是有讲究的,喜节正常不用拜米饭,如果是是银纸节,便要拜米饭。

节日对于一个潮汕妇女来说意味着什么?一首潮汕女子赞歌献给她们 - 天天要闻

一一准备妥当后,虔诚叩拜,家人安康。对于一家的女主人来讲,家人身体健康,出门平平安安,便是头等大事,是她们年年月月跪倒尘埃地时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为此,她们的大半生甚至一辈子都在香烛钱纸间忙忙碌碌。

前几天邻居阿姨跟我讲,五月初二是她家公的祭日,且那一天又是她孩子参加升中考试的第一天,所以她在那一天肯定会忙得喘不过气来。我听了不由抽出一口寒气。初一十五每家每户拜灶神公、天公、地主爷,这是雷打不动的习俗。五月初五又是端午节,当天除了要祭拜诸位神明外,还要祭祀自家祖先。祭祖比之祭拜众神,又要更加的隆重。摆了方正的大桌子,有条件的家庭更是要摆上八仙床。恭恭敬敬的请上祖宗乡炉,摆上祭祀用洋油灯,一层层摆齐筷子、茶杯、酒杯,上茶、上酒。甜碗、斋碗是必有的,以及各式海鲜疏果,都需要在临祭拜前采购并进行烹调。所以阿姨从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这五天过得不容易啊,五天之中便有三天有得他忙碌,又恰逢孩子中考,更是忙碌异常啊!

节日对于一个潮汕妇女来说意味着什么?一首潮汕女子赞歌献给她们 - 天天要闻

我常常会想,潮汕女人真的不容易啊。一年之中除了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之外,还有那么多的节日需要她们辛勤操持,年又一年,多少女人在大金、小金、银锭、青红之中,容颜渐老。


正月

正月初一祭拜祖先,这一天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天,万象更新之际怎可忘了与祖先一同分享喜悦啊。这个传统大概上全国各地皆有,像《红楼梦》里面就讲到了贾家一大家族祭祀先灵的隆重场面。可是潮汕人的祭祖仪式更加繁复,除夕下午的祭祀仪式仅仅是拉开了序幕,此后正月初一、初二,一直持续到年初三,拜祖仪式才结束。在这场一年中最为隆重持久的祭祖仪式中,女人们仅仅充当着打杂角色,却是上不了台面的。男丁们上至垂垂老朽,下至乳臭未干者,一一出场,按辈序长幼一一恭敬站立,拈香、上烛、叩拜,至诚至敬。

大宗祠有集体祭祖的习俗,统一祭祖时间,各家轮流值日,当值者要负责祖厅的卫生打扫,预备酒水、米饭。这样做有弊有利,不当值时固然轻松,但是大家住处都离宗祠甚远,准备供品时动作又有快有慢,主妇们为了赶时间,压力也更大了。她们不得不从年底二十五六开始便忙着准备各种材料,制作红粿、鼠曲粿、落汤钱、麦粿、萝卜糕等等,迎接年关的大祭拜。现在有的人家把祖宗香炉请到家中坐位,各各供奉,如此主妇们省去了许多麻烦,祭拜时间可以适当调节,大多数人也把长达四天的仪式简化成只在除夕午后拜祭。

民俗农历十二月廿四诸神上天,在天庭欢度佳节,并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人间的善恶悲喜,领取未来一年各家各户的财气及健康签司,于正月初四返回人间。每家每户在这一天早上燃香接上神明归位。接神是有讲究的,既不能过早,神明还未赶到,也不能太晚,让神明久等了,毕竟一年的运程都要在这一天领取,主妇们又怎敢怠慢了呢?

正月初九求平安,主妇们要在此前便到她们心水处的“同姬(即被神明托附上身,传达神佛旨意的类似神棍或巫婆的人)”处,报上家人的生肖,求得家人这一年的平安符及各人在这一年中各月份需要什么样的钱财消灾补替。然后在正月初九这一天,祷告神明,为家人许愿,求得一年平安,来年年底进行答谢。

正月十五元宵节,一年中的第一个喜节,拜神拜祖都是必须的。除此之外,元宵节也是灯节,潮音中“灯”与“丁”音同,凡是在当年有娶亲的或添得男丁的人家,都会欢欢喜喜的到宗祠吊上标着姓氏的灯笼,这灯,寄托着一户户人家对添灯的喜悦与期盼。“大丛竹”的人家(即家中男丁多),家族开枝散叶越多,在乡人间名望越好。

几乎每个村每个姓氏都有约定俗成或者每年求签得来的一个“闹热”(即游神赛会)的日子,大多定在正二月间。这一天或者两天的劳热,更是一年中节日热闹之最,提前一两天,各家各户杀鸡宰鹅,制作红粿发粿甜粿及各式时鲜水果,各式钱纸、花篮。大户人家更赛起了全猪全羊、糖狮、大花篮、大花炮。。。。。。总之各尽所能的向亲友及同宗展示自家实力。

节日对于一个潮汕妇女来说意味着什么?一首潮汕女子赞歌献给她们 - 天天要闻

闹热当天一大早,一切准备妥当,门楼上一对大灯笼、厨房上灶神爷的神灯都燃得通红发亮。只等花炮三响,家家户户将贡品挑至神前,摆上八仙桌。此时神前锣鼓鞭炮喧天,一棚“纸影”、一棚“人戏”,演的是吕茂正回窑。乡民们各各烧香跪拜,祈求一年好运。至午时,各家中也早已高朋满座。在这一天里男主人一般会放下手头工作,忙着招呼人客,准备各式菜肴,但是对于女主人来讲,仍不轻松。香烛要上三落,此三落又要等待乡里老大通知,何时可上都是要统一时间,听候花炮通知的,所以她们要在家与神前间来来去去,不敢松懈。

闹热要持续到当晚,客人酒足饭饱后,女主人这边厢忙着收拾残渣,那边厢神前礼花声声,锣鼓急急,催促着各家提出灯笼参加营灯活动。于是忙将碗筷搁于一边,取出香烛、灯笼,呼儿吆女前往神前,点亮灯笼。锣鼓队、标队、老爷队、灯笼队,浩浩荡荡的营灯队伍走遍了每一条庵路。

节日对于一个潮汕妇女来说意味着什么?一首潮汕女子赞歌献给她们 - 天天要闻

二月

二月初一拜平安。家里的每位成员,属什么生肖、当年当月有什么避忌,需要什么要的钱财补替,都会被事先写在一张红纸条上,主妇们按指示一一进行。二月份一般是没什么特别的节日,除了几乎每个月都会月的诸如佛诞、老爷生之类的日子,现在有的主妇因为参加工作,也没太多的精力做得太多,故一些不是很重要的老爷生便忽略掉了。每月的初一十五有的人也把十五忽略掉,把初一早上的拜拜提前到前一晚上十一点前。必竟生计是第一位的,如此繁复的拜拜工程,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啊。


三月

节日对于一个潮汕妇女来说意味着什么?一首潮汕女子赞歌献给她们 - 天天要闻

三月份是清明节,清明节除了需要在家拜祖外,还要上山扫墓。带上贡品、香烛钱纸,镰刀,油、毛笔,一边拜祭,一边锄除坟头上的杂草,为墓碑上的刻字涂上油彩,寄托对先辈的缅怀之意。

清明之后,家庭主妇便可稍微喘上一口气了。大的节日要到一两个月的端午节了。

四月

四月份算是比较清闲的,除了初一十五算得上名目的就是初八的释迦摩尼佛诞辰,简称“佛诞生”。四月是小满时节,农事繁忙,春稻初结穗,田间管理工作到位了才会有好收成,中稻也即将要准备播种了,但凡劳力斗集中到地里上头,是否因为这样且将拜神之事缓一缓了呢? 佛诞日在佛教中是一个重大的日子,对于信奉“老爷”的潮汕人家却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爷生,备上素面一斤,猪肉、鸡蛋、鱼小三牲简单叩拜。

五月

端午节源于屈原,但是孝道的潮汕人在这一天,也把对屈子的敬意寄托到了缅怀先祖中了。因此在这一天的祭祖拜拜,也是一年中几个较大的节日之一了。这个节侯水果品种较多,贡品中除了棕球,水果也占了较大比例。这个时候雨水也较多,人们把这雨水称为龙湫水,这水饮用了,能够去除疳积,因此好多人选择在这一天为小孩药疳积,驱除体内寄生虫。


六月

农历六月初六的前几天,集市上多了卖桃枝柳枝的小贩。六月初六是潮汕民俗中“鬼担西瓜”的日子。初五晚各家各户都要在门上、窗上插上桃枝、柳枝,早早的关闭门窗,到处一片恐怖气氛。当晚鬼魂出来游荡,见到有插桃柳的人家,便不敢进入。而当年有新丧的人家是插不得的,他们要在这个晚上为新丧的家人担上西瓜到乡里大路口路祭,一边走还要一边呼喊新鬼在生名字。传说鬼魂经此一祭后,灵魂方徐徐奔向奈何桥,超生而去。

七月

七月十五中元节,在这一天缅怀早已仙去的先祖,也是再确当不过了。清茶薄酒,缭绕香烟中,先人故事尽现脑海。此一日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拜拜要令主妇们忙得喘不上气的,便是“拜孤爷”,“孤爷”在这里意为孤魂野鬼,它们孤苦伶仃,亡灵没有享受到在生亲人的供养。在路口搭上竹棚,主妇们将供品摆上,将香插在路旁地上。供品中有两样是必备的,就是一大碗米饭,上面盖两个萝卜干;另一样是水煮空心菜。为什么非要煮这二道菜式,好像谁都说不清楚。

鬼节 中元节

节日对于一个潮汕妇女来说意味着什么?一首潮汕女子赞歌献给她们 - 天天要闻

七月十五最重要的钱纸是“孤衣”。灵魂们得到“孤衣”,自此有吃有穿,安乐而去,不要来祸害人家。由于拜的是孤魂野鬼,主妇们基本上不让孩子们出来帮忙。此时正是盛夏酷暑,天气炎热难耐,而拜拜又是在露天中举行,顶多也是搭个竹棚,顶上披上塑料布,主妇们在这一天要流多少汗水,可想而知了。

七月份对我家来说是比较多事的。除了初一、十五的拜拜、家里两成员过生日外,还有个祖公忌日,这一天也是要置办一席进行祭祀的。

八月

过了月便是八月了,八月中秋一年一度的团圆喜节。中华民族以孝为先,对长辈的探望、送礼,在其它节日里还可以忽略,只有中秋节和春节是不能不行的。因此民众的这一集体送礼行为,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各大商家可是卯足了劲,做足了气氛铺垫,使得节日的气氛更为浓烈。

家庭主妇在节前十来天便开始忙碌起来,筹备送长辈礼品及拜神、拜祖供品。送长辈的烟、茶、酒、糕点、补料等等,要根据不同长辈的身份、爱好等等精挑细选。中秋节拜月娘时还要献上花篮以及各式钱财,这些能先准备的还是先备好了再说。到节前的一天,水果、肉、鱼、菜以及制作甜汤的白果、芋头之类再一一采购齐全。中秋节是柚子初熟季节,几乎每家都会买上一个金黄肥大的柚子,拜月时在柚子上贴上大红喜字,喜气洋洋啊。这一天妈妈们会为孩子买些铅笔及笔记本之类,拜月娘时放在桌子上,祈求阿娘保佑孩子读书上进。

中秋节早上,当然是例定的拜门神、灶神、财神等诸位神明,但是拜的同时又要忙着煮甜汤、煎鱼、摆桌椅等等,今天是也要拜祖的。拜祖也是有讲究的,喜节正常不用拜米饭,如果是是银纸节,便要拜米饭。我家里每次拜祖时都会点上一根烟,插在香骨上,因为老嬷在世时是抽烟的。老嬷当年独自拉扯着儿女们成人,操了一辈子的心,所以敬上一支烟,表达一家人对她深深的怀念。

中秋节

节日对于一个潮汕妇女来说意味着什么?一首潮汕女子赞歌献给她们 - 天天要闻

中秋节最有特色的拜拜当然是拜月娘了。晚上七八点时候,天上月娘徐徐升起,地上人家朝月娘所在方向摆上果品,上香叩拜。家家门前香烟袅袅,“十五的月亮”的乐曲声到处飘扬。记得小时候,大人们拜月娘时,小孩子们便在旁边砌一个小小的砖窑,添些柴火,看着燃烧的火焰取乐。到了晚上十一时左右,一阵凉风吹来,不由打了个寒噤。虽已到中秋,但炎炎的太阳丝毫不比夏天逊色,众人身上穿着的,依然是短袖子。直至中秋夜的这一阵凉风,南国的秋真正的来了。

九月

对于每位祖先的忌辰都有祭拜的人家,重阳节这一天是什么都不用做的。但是如果由于家贫负担不起,或者怕麻烦,平时诸位祖先的忌辰都没有拜的,那么在这一天就要请来所有先灵,好好的祭拜了。我母家村里九月十三这天是太子爷生,也是个极隆重的节目,也是要做上三天三夜大戏(人戏,演出的都是潮汕传统潮剧剧目),也是要预备三牲五果集体拜拜的。

重阳节

节日对于一个潮汕妇女来说意味着什么?一首潮汕女子赞歌献给她们 - 天天要闻

重阳节时已是深秋时分了,但是潮汕地区的秋天一点都不萧杀,秋高气爽,气候宜人,这个时候旅游、放风筝都是极好的时机。秋天也是成熟的季节,沉甸甸的麦穗在风中起舞,昭示着丰收的喜悦,十月冬在望了。

十月

十月冬造,台风较少,雨水也少,不似六月冬时老天的不给力,所以主妇们在丰收过后,不忘怀着感恩之心,精心制作“五谷母粿”,在十月十五这天来到田头拜谢五谷母神的屁佑恩德。现在市区及市郊地带基本没有农田可种作,但是像我婆婆之类的虔诚信者,依旧会于每年的这一天在家里上香拜五角母神,拜祭完毕,将一盘沙田桔及香炉放于米缸内,到当天晚上方才收出来。拜五谷母神的供品倘被小孩吃了,那么这个小孩会“迷皮”,即不聪明,学习东西不上进。这是婆婆讲的,老一辈世代流传下来的规矩。我猜想是不是怕孩子太勤于农事,不以学业为重呢?


十一月

较长一段时间的休息之后,冬至即将来临了,冬至小过年啊,主妇们在感叹一年又过去的同时,忙碌的准备起了大扫除。这是一个“关睦”(即仪式),必须在冬至之前完成才能进行“送神”的拜祀。翻查日历,找一个与全体家人相合的好日子,取下乘竹枝叶,将其绑在长长的竹竿末端,将家里的屋顶及各个角落一一清扫,再将家里的眠床、被褥、衣物等等一一拆洗,翻晒。一翻忙碌之后,家里焕然一新。

节日对于一个潮汕妇女来说意味着什么?一首潮汕女子赞歌献给她们 - 天天要闻

食汤圆

“送神”不同于十二月廿四神上天的送别,这“送”在这里是答谢神明一年来的眷顾,大概有送礼的意思吧。“送神”必须在冬至之前进行,挑定良辰吉日,备了猪头五牲及各式供品,祭拜灶神爷,焚化上年求来的“平安符”。也有的人家把送神这一天定在冬至日,这样冬至这一天主妇们又要送神、拜祖,更是忙得团团奔转了。为此,她们一早便准备好了糯米粉等粉料,在前一晚组织全家老少“梭汤圆”、“落汤钱”。圆滚滚的汤圆一出炉,团团圆圆的年味也浓了。吃了汤圆,大家每人都添上一岁了。

冬至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门口插上一段乘树(榕树)及竹叶,拜灶神爷时也要在香炉上插上乘竹。潮州话中榕音为乘(成),此一习俗大概寓意为“成竹在胸”吧。在未来一年里凡事胸有成竹,心想事成,很实在的期盼。

节日对于一个潮汕妇女来说意味着什么?一首潮汕女子赞歌献给她们 - 天天要闻

十二月

农历十二月廿四神上天,上面已有述及,补充一点,这一天拜化的钱纸中,有一样一年中只有这一天用到,就是“纸马纸鹤”,一种米白色、上面画有纸马纸鹤的钱纸,拿在手上,点燃了,在半空中作抛物线投掷,待纸马烧得差不多了,松手,让它徐徐落到地上,剩下一小堆灰烬。这纸马纸鹤,是送神明上天庭的坐骑,同时还要准备马头绳、马水、马料、马草。神明这次上天下地之行,关山叠叠,云深雾重,要把坐骑喂得膘肥体壮,方能一路顺风顺水,按时归来。

节日对于一个潮汕妇女来说意味着什么?一首潮汕女子赞歌献给她们 - 天天要闻

节日对于一个潮汕妇女来说意味着什么?一首潮汕女子赞歌献给她们 - 天天要闻

节日对于一个潮汕妇女来说意味着什么?一首潮汕女子赞歌献给她们 - 天天要闻

年味越来越浓了,各类服装店、鞋店早在农历十二月初,便生意大旺,至年底时,大多都已停止进货,开始清仓抛售了。大街小巷,卖春联的、糖果、补料、卤水肉、水果。。。。。各商户均门庭若市,又是一个绝好商机。主妇们月初忙着为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们“腊(即挑选)”衣服、鞋袜,若亲戚或朋友家有小孩,衣服也是送他们的最佳礼物。至十二月半后,她们把心思更多的放在采购应节物品及馈赠长辈礼品上。十二月廿四后,各式“人情”均已送出,家中成员读书的、上班的逐一放年假,主妇们及家人忙着洗刷门窗户落及拜拜需用到的碗盘碟筷。有些家中男丁较勤快的人家,还会把门、窗及窗蓬油刷一新。以前年关时,老父和哥哥油刷门窗,我和妈收洗各式杂物。一家人忙忙碌碌,心中感觉无限温馨。

除夕下午、初一早上拜祖,与老祖一同分享年味。除夕晚上要早早吃完饭,来年财气才多。除夕夜团圆桌的饭菜上,要有一道“芹菜蒜”,潮汕民彦“芹菜蒜,食了有钱啃”,芹同“勤”,“蒜”即算。精打细算,勤俭节约,潮汕人的治家之道。另一道是“蛤”,蛤在春节时正当时,肉饱血多,入口十分鲜甜。最重要的是这蛤壳,可是钱财哟,“蛤壳钱”嘛。团圆桌结束后,主妇们小心的将蛤壳放在在门后面,需等初一过后才收掉。


又是正月

正月初一早早的拜祖。为祖宗在天之灵斟上三杯喜酒、三杯甜茶,共驾新春佳节。正月初一早上是较少人会出门拜年的。拜完初一的祖后,主妇们的工作终于稍告一段落了,家中收拾停当,开始拜年行程。 正月初二是“仔婿日”,旧时女人出嫁之后,一年之间很难有回娘的机会,只有正月初二这一天,携夫婿、儿女,高高兴兴的回娘家拜年,与父母兄弟团聚、与闺中姐妹厮见,故这一天也是“走仔(女儿)会”。现在这个习俗依旧保留了下来,女儿女婿都会选择这一天回娘家拜年,食“仔婿桌”。

一年中的习俗七七八八的都已赘述完毕。如此繁琐的祭祀活动,会不会令人惊叹呢?

做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潮州女子,我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出嫁这么多年来,我常以“半家庭主妇”自称。家中的拜祭大事及日常生活中买菜、做饭诸事,均由婆婆包办,我只负责自己小夫妻及小孩的家务劳动,尚且时常觉得劳累,许多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不了。可是难保某一天,一大家子的重担都落到了我身上,我成了“全家庭主妇”。我深深的惧怕这一天的到来,婆婆现在做着的这些事情,我能做得了吗?我的精力、财力都足够应付得了吗?

附:潮汕民谣《十二月歌》又名《正月正

正月正,新仔婿,上客厅。

二月二,老妈仔,入庵寺。

三月三,桃仔李仔够你担。

四月四,桃仔李仔耐你背。

五月五,龙船仔,满溪橹。

六月六,新米饭,胀到目。

七月七,多年乌,龙眼。

(big字可能无法显示,见下图)

八月八,云片糕,生哩截。

十月十,尖担仔,四处插。

十一月十一,家家户户买纸笔。

十二月十二,收番批,预过年。

来源:咸古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南澳百事通团队,致力于传播潮汕文化,宣扬潮人精神,也不遗余力的提供汕头南澳岛的住宿、餐饮、游玩等服务。来南澳岛不知道怎么玩,可咨询小编。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