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乌战争开始出现有利于乌克兰的变化,乌克兰和西方在对俄问题上又躁动了起来。不过,乌克兰在对华态度上仍维持了较大程度的理性,仍在近期称赞了中国的立场。与此同时,自俄乌战争开始以来便极尽左右逢源之能的印度,却在反对东乌四州公投的提议中投了弃权票,堪称又一次打了美国人的脸。普京关于使用核武器保卫领土的“威胁”虽然没吓到泽连斯基,却结结实实吓到了不少欧洲人,部分欧洲国家甚至开始为遭受核打击做最坏准备。而刚刚推动完成了东乌四地公投的俄罗斯实际上正面临着军事、经济、政治上的三项严峻挑战。
9月30日,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乌克兰政府不认为中国支持俄罗斯对乌开战,中乌保持了30多年的良好关系,中国不会冒着双边关系恶化的风险而支持俄罗斯。库列巴语气中既有对中国的肯定,不过也带着一丝要挟的味道。很显然近期乌军在前线的一系列重大突破让乌克兰政府有了相当的底气,就连对无关的第三国表态都有了相当的自信。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中国在俄乌问题上永远站在和平一边,已经得到了包括乌克兰在内的绝大部分国家支持与理解。即使是在战争初期不断造谣或者影射“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的美国,也在此前密集表态称没有迹象表明中国支持俄罗斯。
当然了,乌克兰和美国的这几番表态固然源自中国坚定维护和平态度,不过其深层原因还是怕中国真的被逼走上支持俄罗斯的道路。毕竟如今的俄乌战场上,乌军虽然取得了战线上的较大突破,但这本质上还是因为俄军的一线兵力过于单薄、指挥出现了连续的低级错误,以及乌克兰方面此前获得的大量北约装备、训练支持。当下俄军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足够一线兵力,更缺乏足够的精确制导弹药,这才导致了一线战场屡屡处于被动。一旦中国真的在装备或者训练层面如北约支援乌克兰一样支援俄罗斯,那么俄乌战争的天平自然会再度向俄罗斯倾斜。
更要命的是,现在北约对乌克兰的援助也差不多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雷神公司等军火商已经把产能提高到了和平时期的上限,但这仍难以满足乌克兰战场黑洞一般的需求。尽管乌军利用“海马斯”火箭炮等武器确实给俄军造成了不小麻烦,但是其弹药储备也极大限制了乌军进一步发挥作用。如果此时军工生产能力堪比整个北约的中国开始大规模援助俄罗斯,那么乌军的处境恐怕就不堪设想了。因此乌克兰绝不愿意看到中国援助俄罗斯,自然得极力称赞中国维护和平的立场。
除了中国,印度在俄乌战争开战以来则奉行着类似的中立态度。由于印度此前就和西方更加亲近,因此尽管印度一直拒绝谴责或制裁俄罗斯,西方主要国家也没对印度发起此前威胁的连带制裁,甚至连正式的谴责都没说过几句。只不过在近期的东乌四州公投入俄事件后,印度的中立显然也让越来越多西方国家感到不安了。在8月2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在联合国发起过演讲动议。当时印度还投了赞成票,助力了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许多西方媒体甚至还将此解读为印度开始“支持乌克兰”的重要征兆。
然而在近期的联合国安理会上,西方发起的反对东乌四州公投的草案决议时,印度却让美国又一次失望了,印度代表投了弃权票。很显然,印度在这些核心问题上依然持中立态度,只是在一些程序性问题上才会支持乌克兰。此前支持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讲话,甚至很可能只是印度代表想看看泽连斯基的演说表演罢了,甚至很可能并不是因为欣赏或者尊敬泽连斯基本人,更不用说什么支持乌克兰了。
实际上,由于此前美国刚刚承诺向巴基斯坦提供新一轮F16战斗机升级和大修服务,以方便巴基斯坦军队的“反恐需要”,此时已经引发了印度方面的强烈不满,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就在纽约公开抨击美国,称这一增加巴基斯坦军力的借口“糊弄不了任何人”。显然,印度人更在乎的还是削弱巴基斯坦军力,而不是为了千里之外的乌克兰和西方人站在一起。而随着巴基斯坦从中国大量进口歼10CE、枭龙block3战斗机,加之即将进行全面升级的F16,印度空军的压力已经陡然升级了很多。印度必然会进一步依赖俄罗斯提供更多武器,进一步密切与俄罗斯的关系,因而更不可能在俄乌战争问题上反对俄罗斯了。
不过此时,相当多欧洲国家显然也顾不上谴责印度的首鼠两端了。因为此前普京曾经暗示不排除使用核武器捍卫俄罗斯核心利益。虽然这句话大概率只是说说而已,但是对于欧洲人来说,不免感到久违的冷战核阴云又一次笼罩在了欧洲大陆上。耐人寻味的是,在俄乌战争刚刚爆发一个月后,欧盟内部就通过了一项“救援计划”,旨在帮助成员国应对各类大规模战争灾难,其中就包括了遭受核打击,颇有些未雨绸缪之感。
这一计划的基本要求是对任何化学、生物或核攻击进行快速反应,以及尽可能让欧洲公民免于此类威胁。根据这一计划,由于一旦发生核攻击,遭到袭击的地区对药品的需求将显著增加。因此欧盟已经拨出超过5.5亿美元的预算,将其用于购买和储存可在平民受到核攻击时使用的药物。
而这个计划的第二部分,则是准备专业团队和设备,以确定受核辐射影响的人员以及基础设施。同时,还要制定阻止核辐射污染扩散的计划。值得一提的是,该计划赋予了每个遭受核攻击的欧洲国家使用欧盟为此准备的战略药物、疫苗和必要设备的权利。很显然,欧盟内部其实早就想到了俄罗斯动用核武的可能性,甚至已经如临大敌地准备了一阵。
其实就客观情况来说,普京只要还保持着一丝理智,就不可能真的动用核武器,尤其不可能对西欧发起核打击。事实上,核武器的威力是被舆论以讹传讹地夸大了很多的。即使美俄现有的核武全部砸向欧洲,也远不能达到物理消灭欧盟的地步。如今美俄各自拥有约6000枚核弹头,其中能用于洲际打击的也就1500枚左右。由于中导条约的限制,俄罗斯也没有多少载具适合对距离不远不近的西欧发起核打击。更何况英法也有自己的成熟核武系统,对俄罗斯是有一定核反击能力的。尽管经历了西方的多轮对俄制裁,但是时至今日,俄罗斯经济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欧盟的交易,普京其实并没有理由对着自己的钱袋子扔核弹。
虽然欧洲人担心吃核弹的想法确实有点杞人忧天,但是如今普京面临的形势却是真的相当严峻。如果说俄乌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普京还是抱着逼泽连斯基政府下台,或者以合围中的基辅为诱饵全歼乌克兰主力的话,如今的俄罗斯将东乌四地纳入自己的领土,显然是想尽可能保住剩下的胜利果实了。毕竟按照俄罗斯法律,俄军义务兵是不能大规模派往国外作战的。如今东乌四州正式成为了俄罗斯法律层面的俄罗斯领土,普京就能名正言顺地将大量义务兵派往当地驻扎,将精锐的合同兵从防线中解放出来。这确实可以在军事和法律层面解燃眉之急。但是,乌军在北顿涅茨克等前线战区仍然有着明显的兵力优势,俄军即使能抽出一些此前滞留在国内的兵力,仍然难以摆脱短期内疲于招架的尴尬境地。而10月1日,红利曼俄军的撤退更是暴露了一个危险的信号:乌克兰军队已经有能力正面击败几个师的俄军了,这无疑会在东乌地区产生极大的心理震撼。
如果说军事上的燃眉之急是短期问题,那么如何推动东乌的俄罗斯领土地位获得国际承认,则是俄罗斯面临的政治难题。毕竟即使是2014年通过公投入俄的克里米亚,至今仍未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实际上还是停留在俄罗斯和几个铁杆盟友自说自话的阶段,如今东乌四州想要获得国际认可自然更是难上加难。
最后是经济挑战,虽然俄军暴露了大量奇怪的问题,但是如果能保住已经公投的东乌四州,那么至少控制了乌克兰最重要的农业、矿产地区。如赫尔松的黑土地,顿涅茨克的各类稀有金属矿藏等等。只不过经历多年战乱,这些地区的经济早已被战火荼毒过几轮了。普京如何拿得出足够投资来恢复当地经济建设更是个难以靠俄罗斯自身完成的任务。
军事、经济、政治三大难题同时摆在眼前,如何权衡,如何化解,确实考验普京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