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地图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当今地球上每30个人就有一人以它为家。丰富的天然资源引发各国觊觎,长年饱受殖民剥削与战争蹂躏。
壹
欧洲人为什么比日本人捷足先登印尼群岛?
当印尼民族党领袖苏加诺宣布印尼独立后,他解放的是个不完整的国家,仅凭想象统一了表面上拥有共同历史和少许共通文化的一大片破碎岛屿。草草拟就的独立宣言只提到“将尽速处理其他事宜”,而且是在参与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骤然投降两天后仓促公布的。
日本曾在1942年侵略荷属东印度,陆续将荷兰殖民者赶出印尼群岛。印尼民族党本以为这是件可喜可贺的事,因为他们极不信任白种人,谁叫荷兰人用搜刮民脂民膏的手段统治了印尼350年,可是后来才发现,日本鬼子跟荷兰人一样可恶,只是表现方式不同罢了。苏加诺及其随从匆匆宣布独立的用意,就是想让印尼诸岛脱离任何贪婪外来者的魔掌。
19世纪法国的一个香料铺
欧洲人比日本人捷足先登的主因是,他们在印尼各地市场发现了香料和其他财富,现在的印尼正是因为这些贪婪的荷兰商人才团结起来。欧洲人尚未登陆之前的几世纪,阿拉伯和亚洲贸易商已和印尼群岛各封建领地做过生意,他们在海风协助下远渡重洋来到印尼,人类史上大部分的长程贸易也是由海风带动。
加里曼丹岛地形图
每年之中的某段时间,赤道附近的信风会改变风向,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海面上,为两国商船提供一条便于通行的运输航道。12月至隔年3月间,来自东亚的东北风袭向南方。自6月到9月,海上的东南风又迅速朝北吹至印度。因此,举凡想在印度和中国之间运送丝绸、棉布、瓷器、铁器、茶叶和银器的商人,不是得翻越喜马拉雅山,就是得通过现在的印尼领海。
大航海时代
在风向不定的过渡期,印尼群岛的贸易活动往往陷入停顿,外来贸易商就利用这几个月,停留在某些热闹的港口装卸货物、整修船只、补给食物,甚至跟当地女子通婚,顺便为下一批生意取得货源。肉豆蔻粉和晒干的丁香花苞来自东方列岛,西端的亚齐和苏门答腊的苏丹国可供应胡椒,地方领主争相吸引商人和船长们前来自己的封地,有的港口是供应量贩胡椒最佳管道,有的商港以提供安全仓储名闻遐迩,有的港埠收费低廉,贸易商也比较不易遭人抢劫。
马可波罗在1290年左右从中国返回意大利的途中,曾通过印尼海域,他如此形容爪哇港口的繁忙盛况:“此地迭有船舶往来,屡见买卖货物、获利丰厚之商贾,岛上珍奇繁多,不及备载。”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 :印度奎隆王国收胡椒的黑人
印尼现代贸易城的市场里的景象和气息,可以说还接近马可波罗在700多年前所描述的见闻。摊子紧挨着彼此,用老旧的包装箱、废弃的家具、没人要的木板条任意拼凑而成,没有人在乎摊贩的外观,摆在桌上的货色才重要。
香料
摊位上摆着木箱,第一箱塞满肉豆蔻粉,第二箱装满胡椒粒,第三箱是干燥丁香花苞,另外二十二个排排站的箱子,则是盛满姜黄、老姜、南姜、香菜子等,用舌头一尝就能辨识的香料。
贰
波斯和穆斯林也来了——商业影响了印尼群岛的宗教和语言
市场里的商人一律用“印尼国语”而非“方言”与可能乐于掏腰包的顾客交谈。他们彼此通用的语言,其实是贸易商使用了数千年的一种马来语。很久很久以前,一波又一波的外国商人,纷纷乘着商船从印尼群岛之间的几道海峡,通过操着各种方言的岛屿社区。
世上最大的佛寺“婆罗浮屠”于第九世纪在爪哇落成
波斯人在7世纪的时候统治过印尼,尔后阿拉伯人取而代之,继而又有来自印度西部古加拉特邦,以及东部柯罗曼德尔海岸的印度人上岸,华人则在12世纪开始大量出现,这些外来者的共通点是热中于贸易。后来拥有各种肤色、出自各类族群的诸岛居民,在为一篮篮珠母贝、一捆捆檀香木、一笼笼天堂鸟、一袋袋胡椒粒,以及一堆堆软趴趴的海参讨价还价时,一律说马来语,就跟现在一样。尽管各岛居民私下交谈时,还是习惯采用数百种土语,但几乎人人都会说印尼话。印尼话是公众场合的语言,来自不同背景、聚集在大城里的印尼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都说印尼话。
商业影响了印尼群岛的宗教和语言。从7世纪以来,与印度商人同行的学者,将印度教和佛教传入苏门答腊南边的室利佛逝王国,日后成为当地原住民建立的第一个海上商业帝国,统治者靠贸易累积庞大财富,足以建立军队,征服邻岛,将佛教渡海传播至爪哇,招纳远在今日泰国和柬埔寨南边的封臣国。
晨曦中的爪哇岛唐格尔山
金碧辉煌的庙宇开始在爪哇中部平原和丘陵勃然兴起,世上最大的佛寺“婆罗浮屠”在9世纪在爪哇落成,另一个崇拜印度教的王朝也不甘示弱,建立了令人惊艳的“巴兰班南”寺庙群。
下一波商人是阿拉伯穆斯林,分别来自南亚、华南和中东。由于共同的宗教信仰有如商业润滑剂,印尼诸岛的贸易商遂成为最早接受伊斯兰教的一群人。爪哇的王公贵族们逐渐扬弃梵文姓名,开始采用苏丹称号。到了16世纪初,爪哇岛的统治者几乎悉数改信伊斯兰教,唯独崇奉印度教的峇里岛仍保留印度式宫闱和种姓制度。
爪哇岛的地图(18世纪初)
印尼群岛拥有许多不同的封建领地,各地居民从不认为自己归属于某个领土完整的大国。然而,由于商人频繁往返于各岛,世居岛上的小老百姓变得乐意包容和接纳彼此的差异,养成了一种好客的态度,这些岛屿也成为诱惑外来者探险的地方。
叁
这里盛产香料:葡萄牙、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接踵而至
不过,如此开放也有缺点,导致印尼成为欧洲人的俎上肉,也改变了彼此的经商手法。
奥斯曼帝国
君士坦丁堡译(伊斯坦布尔)在15世纪中叶遭土耳其人攻陷后,欧洲的基督徒商人再也无法随心所欲地向亚洲的穆斯林商人采办货物。当时,香料是欧洲富裕家庭食品柜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在没有冰箱的年代,香料可防止肉类腐败及掩盖臭味。欧洲人若想继续拥有供应无缺的胡椒、丁香、肉豆蔻,势必得直接远赴种植这些香料的岛屿搜寻货源。
郑和出使西洋所到国家或地区与郑和船队贸易的香料品种
1497年,葡萄牙探险家达迦马绕着非洲南端航行,并发现通往东方的海路后,这个心愿终于可望实现。葡萄牙人迅速找到正确航道,可直奔盛产宝贵香料的马鲁古群岛(昔称摩鹿加群岛或香料群岛),第一个目的地就是遍植丁香的火山岛特尔纳特。该岛蜿蜒崎岖的海岸边,坐落着一个热闹非凡的城市,城中尚保留两座葡萄牙碉堡和一座苏丹宫遗址。对这里所盛产的香料的渴求也被认为是欧洲航海大发现的主要诱因之一。
东西方贸易
那座王宫曾经富丽堂皇,1570年-1583年,特尔纳特岛上的苏丹国国势鼎盛,势力扩张到苏拉威西岛东部、安汶岛、斯兰岛、帝汶岛、棉兰老岛南部甚至巴布亚部分地区。1579年,英国探险家德瑞克临时起意登陆特纳堤岛,作为环球航行的最后一站,并写下参观苏丹宫的感想。这位海盗出身的航海家什么金银财宝没见过,但依然对当地的苏丹腰缠金布、脚踏红鞋、手戴硕大金链和六枚戒指(镶有两颗钻石、两颗绿松石、一颗红宝石和一颗翡翠)留下深刻印象。
马鲁古群岛地形图
他端坐于王位,右侧立一面宝扇(其上密布刺绣,满缀蓝宝石),宫中闷热至极,扇叶以凉风送爽,为国王舒心。
在德瑞克那个年代,苏丹王座早已不再安稳舒适。葡萄牙人打着自由贸易的口号,用大炮给苏丹宫轰出了好多窟窿,他们并非只要一些香料,而想全部搬走。葡萄牙人以为贸易是一场零和博弈,只要某方败阵,则他方必胜,但事后证明,那些洋人不太擅长玩这种游戏。
根据德瑞克的记载:
“葡萄牙人……欲立专制政府以号令地方百姓……残杀国王。”
他们的计划引火自焚,特纳堤老百姓群起反抗,赶走了葡萄牙人。于是其他欧洲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接踵而至,竞相在马鲁古群岛采购香料卖到欧洲,导致产地价格上涨,欧洲利润下跌,令远洋贸易商大感不悦。1602年,荷兰商人决定采取行动,联合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
肆
荷兰东印度公司只差4年就可以庆祝成立200周年了
东印度公司是全世界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初期投资者达1800人。公司成立后大肆宣传,带动了世界最早股市交易;第一艘商船尚未启航,初期投资者便哄抬价格,出售手中股票。17位董事承受庞大压力,必须为股票持有人创造利润。他们提高获利的第一步是:垄断香料市场,剔除来自其他欧洲人的竞争,采行策略则是:贿赂+笼络+暴力。
17世纪时马鲁古群岛一如今日,北部的许多人家每逢采收季节,就把丁香树上一簇簇的粉红花苞打下来,孩子们将摘下的花苞铺在棕榈叶编成的圆盘上,大人们再把盘子抬到椰子叶搭盖的屋顶上晾干。那些花苞经过连日的风吹日晒,变得皱皱、黑黑、弯弯的,欧洲人会把它们放在圣诞节喝的热葡萄酒里添加香气。7月是晒丁香花苞的季节,如果这个时节在马鲁古群岛的某个小岛附近航行,恰巧海上飘来一阵风,那么你可能还没见着陆地,就闻到圣诞节气息了。
东印度公司打算买下每一朵丁香花苞,可是事与愿违——尽管马鲁古群岛北部几乎家家种丁丁香树,但他们宁可把花苞卖给穆斯林商人,也不愿交到这些浑身是毛的白种异教徒手上。后来东印度公司的17位董事想了个馊主意:砍倒马鲁古群岛所有的丁香树,只保留安汶岛上的丁香树。他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于是付给当地苏丹一大笔钱,开启了长达300多年贿赂和笼络地方领主的传统。
肉豆蔻市场较易垄断,因为当时全世界只有一个地方生长这种香料:班达群岛。这些蕞尔小岛与世隔绝、地处深海之上,大多数地图几乎看不见它们坐落于何方。荷兰人的笼络策略对它们起不了作用,因为这些小岛拥有坚不可摧的村落式民主传统,荷兰人在当地根本找不到可以行贿或恐吓的苏丹、国王、中央政权。
班达岛居民与荷兰人签下贸易协定后,却把肉豆蔻卖给英国人。1609年,东印度公司派军到当地兴建一座碉堡,竟遭岛民伏击,牺牲了一位海军上将和33名部下。12年后,荷兰人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报复行动。
丁香与肉豆蔻独占事业固然为东印度公司贡献了庞大收益,不过他们也为巩固这些事业付出了高昂代价。该公司因爪哇亲王之间时起纷争,而陷入一连串所费不赀的战役,以至于没有心思经营与中国之间的高获利贸易,接着就开始出现亏损,最终于1798年破产。
“黄金时代”的荷属殖民地示意图。荷兰东印度公司管理浅绿色地区;深绿色地区则为荷兰西印度公司掌控
当时东印度公司只差4年就可以举行成立200周年庆祝活动,而且员工多达5万人,拥有近150艘商船和数十艘战舰。由于该公司显然“大到不能倒”,荷兰王室遂接收其财产及债务,并接管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直到150年后遭日本入侵为止。
不过,荷属东印度究竟涵盖哪些岛屿,始终是个无解谜题。东印度公司倒闭之前,已在爪哇岛和盛产香料的马鲁古群岛建立某些权威,控制苏拉威西岛的繁忙港口望加锡,并且在苏门答腊岛设立有1-2个前哨站。
接下来一个半世纪里,荷兰王室循序渐进地将触角伸向更广大的领域,但接管这些岛屿的荷兰殖民统治者,也和往日的东印度公司一样,对赚钱兴趣比较大,不太关心当地人死活。他们砍倒苏门答腊的丛林,以种植橡胶与可可;为取得咖啡、茶叶、蔗糖、烟草,而铲除爪哇、苏拉威西和其他岛屿的灌木林;并大肆开发土地,以便挖掘锡矿、金矿和凿井取油。要是有哪座岛或哪个地区生产不出荷兰商人感兴趣的东西,殖民者就让当地王侯继续作威作福,直到1880年代才画下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