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媒报道,疫情升温下,除了民众需要快筛,PCR核酸检测量能也受到关注。民众党“立委”高虹安10日在与同党“立委”邱臣远合开的记者会上表示,“指挥中心”称全台每日PCR量能22万件,目前病例集中北北基桃,事实就是量能可能够,但医检师的人力不足,导致采检到结果出炉时间可能超过1天。
高虹安表示,这样会让疫情没办法被及时掌握,甚至误判,重现“校正回归”乱象。她认为,“指挥中心”应重新检讨实际“医检师可操作”的量能是多少,并考虑疫情较轻的县市提供支援人力、或采检后“跨境委托检验”,这点需要“指挥中心”提出指引、出面协调各地方政府及适度松绑法规。
高虹安强调,部分县市的确诊数仍持续增加,“指挥中心”应弹性运用各地的真实检验量能,或搭配快速、简便的家用型PCR设备。她也提到,许多基层诊所都认为新冠治疗药物引进缓慢,给药方式也过于严格,呼吁“指挥中心”应把握确诊者的黄金投药期,以降低重症死亡率。
另一方面,台北市议员徐巧芯则指,去年7月时新闻报道“现阶段台湾PCR量能,已经到1天可以做12万,但实际上参考通报案例,可能只做了4万多”;后来“卫福部长”陈时中号称,PCR核酸检测每日检验量能可达22万件,“但真的能够做到这么多吗?为什么基层了解的情况仍然是经常塞车?”
徐巧芯引用近期有网友每天登记的每日PCR“已判读件数”与“未判读件数”,她指,我们的PCR检测量,以CDC法定通传系统来看,最高的一天也就是8万(当天宣布的确诊数字同样是最高,来到4.5万人),但大多数时候都在5到6万之间,甚至5月9日可能掉到4万,她称,这大概才是这几天确诊数字看起来下降的主因。
徐巧芯也指,疫情已经2年,基本上大家都可以想像得到,没有通报、检测的黑数有多少,我们的PCR检验能量号称22万,但实际上只有5至8万,“又再次是一个没有超前部署的例证。”(编辑:方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