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发表电视讲话
自俄总统普京就顿巴斯问题发表电视讲话以来,全球目光再度集中到了俄乌两国,特别是从普京释放出的一系列非常规信息来看,着实让外界感受到了俄罗斯距离彻底爆发已非常接近。而就在普京电视讲话次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则通过社交媒体发文表示,俄方已决定,将使用包括战略核武器和新型武器在内的任何俄罗斯武器用以防御新加入的领土。
此番表态目的很明确,就是实现之前一日俄总统在表态中提及的对“我们将支持相关地区公民在公投中做出的决定”。据相关媒体报道,自行成立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以及“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正式对外官宣,将于9月23日至27日就加入俄罗斯联邦问题举行全民公投,同一时间,扎波罗热行政长官巴利茨基与赫尔松行政机构负责人萨尔多也宣布了公投具体时间。
▲靠近俄边境一侧的四个州计划公投
而根据俄调查机构INSOMAR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在相关计划公投的四个州,准备并计划参与公投的受访者超过了60%,特别是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有80%以上的受访者准备参与公投。至于公投结果,初步调查数据显示支持率明显占优。可见,只要这四个州,按计划展开公投,基本结果同2014年克里米亚差距不大,都将脱离乌克兰并加入俄罗斯。
不过虽然结果尚未确定,但西方国家表态却十分明朗——拒不承认公投结果。此时俄罗斯想要捍卫公投结果就必须拿出强有力的态度,甚至必须拿出足够的手段,才能达成这一目标。但摆在俄罗斯面前还有更大难题——俄军行动不利,导致传统军事手段逐渐失效。核威慑则成为现阶段俄罗斯仅存不多的底牌之一。
一、到底仅是威慑还是准备动手?
- 残酷的现实正在击垮俄军
▲俄乌战况仍十分焦灼
自8月份,乌军在哈尔科夫展开强势反击以来,整个乌东局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虽然不能说这种反击能彻底决定俄乌冲突最终走向,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俄军这种溃败绝不是像此前传出的所谓有什么“大计划”,现实就是俄军已经很难支持这场持续超过半年的特别军事行动,有两点足以证明。
首先,普京发表的电视讲话中明确提到将在俄罗斯进行部分动员。对此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也证实俄罗斯在实施部分动员令过程中将征召30万预备役人员,同时他还表示俄罗斯动员潜力约在2500万人左右。这是二战后俄罗斯首次发起动员令,这种军事动员,无论规模多大,涉及人员多少,只要发动,就足够证明,俄罗斯现阶段的军事行动应对俄乌危机已非常吃力,或者说是力不从心,作为一头外界眼中的“北极熊”如今连乌克兰也搞不定,这种残酷现实着实难令人接受,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被乌军缴获的俄军主战坦克
其次,俄军在乌军的这轮反击中,表现确实令人大跌眼镜。在乌方公布的视频中,俄军在撤退过程中丢弃了大量装备,甚至部分装备都是成规模,成建制的丢弃,这在俄乌冲突前夕完全都是乌军的所作所为,但现在同样一幕却发生了在俄军身上。并且,最为令人震惊的一点是大量俄军最新装备被完好无损的丢弃,包括T-90M突破3型坦克,这是仅次于T-14的俄军最新主战坦克,除此外还包括了BMP-3步兵战车、2S19M2自行火炮等多款重型先进装备。
对于俄军这种表现,用“丢盔弃甲”来形容毫不过分,至于俄军在这场反击过程中表现也只能用溃败来形容。虽然俄国防部一再表示,撤退的俄军将在伊久姆进行重新集结,重回战场,并且也加大了对乌基础设施的打击,但这所做的一切都无法掩饰俄军虚弱的现实。而这种现实背后,反映出的最直观信息就是,俄方已无法通过常规军事手段迅速结束这场特别军事行动。但这并不意味俄罗斯会就此放弃,因为这是一场俄罗斯输不得也输不起的行动。
2.退无可退,威慑也将成为现实
俄乌冲突结局将直接决定俄罗斯的未来,这看似夸张的表述背后,却必须承认这反而成为了事实。俄罗斯之所以会发起这场特别军事行动,其核心就是限制北约东扩对俄罗斯在欧洲的战略空间挤压,因为一旦乌克兰也顺利加入北约,引发的连锁反应,将彻底蚕食俄方在欧洲的所有战略空间、缓冲空间,并将直面来自家门口的美国军事威胁,这种威胁与冷战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几乎如出一辙,只不过双方身份进行了互换。
▲“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咋不忍?
然而当年的美国无法容忍,如今的俄罗斯自然也无法接受这种直接的威胁,为此必须通过这场特别军事行动,警告北约停止对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并且这种行动背后也是在对周边那些蠢蠢欲动国家的警告。从这点出发,俄罗斯必须发动军事行动,也只能通过军事行动解决面临的危机。
此外,从这半年俄周边环境变化来看,俄罗斯也已没有任何退路。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组建了“集安组织”这一围绕在俄罗斯周围的军事联盟,俄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在稳固周边环境的同时,增强对中亚地区的控制。可这一军事联盟现如今却变得分崩离析,在6个成员国中,除俄罗斯外,有3国发生了边境冲突,冲突规模还不算小,而剩余2个,1个直接倒向美国,剩余1个则处于骑墙状态,两边都不给出绝对表态。
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直接原因就是俄罗斯在这场俄乌冲突中奇差无比的表现,行动尚未结束周边就乱成了一锅粥,一旦俄罗斯输掉这场特别军事行动,国家未来走向可想而知。从总体来看,这场行动,俄罗斯必须赢,也只能赢,但这就出现了矛盾,很明显传统军事手段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非常困难,而此时的不得不赢就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非传统军事手段,这自然也就包括了核威慑。由此来看,在面对如今这种退无可退的局面时,核威慑绝不是空口谈谈那么简单,是绝对有可能,有概率发生的事情。
二、核战争距离俄乌两国还有多远?
▲俄军核武器可不是摆设
客观来讲,通过普京一系列表态以及俄军的相关动态,俄乌双方距离核战争仅有一步之遥,未来一旦乌军对公投的四个地区发起武装行动,俄军便有理由、有可能展开核打击,但这一步想要真正迈过去倒也并不容易。
从征召预备役这点出发,俄方还是将希望寄托在了常规军事手段之上,试图在加强武装力量的同时阻止乌军更加猖狂的反击,最好还是能借机实现在2月底俄方所公布的所有特别军事行动目标。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俄军虽然已做好了核战争准备,但短时间内的常规军事行动仍将是俄军主要目标,并且是主要行动方向,而一旦通过征召的方式俄罗斯实现了既定目标,核战争的威胁自然也就随之消除。
其次,西方国家的态度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俄方的核决定。俄乌冲突之所以出现这种僵局,这背后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供的军事援助有着密不可分关系。而俄官方将核威慑拿到了台面上,并且极其有针对性地提到了四个公投地区,其目的就是在警告美国要适时收敛。
▲俄罗斯能源反制已让欧洲各国吃了大亏
面对这种如此直白的警告,美国不会熟视无睹,冲在遭受核打击最前线的那一众欧洲盟友,也必然尽全力阻止美国日渐失控的行动。而一旦西方对乌有所收敛,俄罗斯也就失去了核打击必要,核战争也就没有了爆发的可能。
归根结底,俄乌冲突不过是美国操纵乌克兰对俄罗斯的钳制与削弱,是美方想利用乌克兰降低对自身的“威胁”。而这个客观条件的存在就会导致美国绝不会像俄罗斯那样选择破釜沉舟,乃至同归于尽。毕竟美国不会因为一个乌克兰与俄罗斯直接大打出手,不会因为一个乌克兰互扔核武器,更不会因为一个乌克兰同归于尽,因此哪怕俄罗斯到最后迫不得已动用了核武器,也不过是为美国全面干预与制裁提供了新借口,但要说对俄发动核打击,美国没有这个胆量更没有这个勇气。
综上所述,俄罗斯已被逼上绝路,现阶段的核威慑正逐渐从威慑走向现实,但不到最后一刻,不到迫不得已,这种极端情况绝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