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誉为“中国的英格丽·褒曼”。
对于她精湛的演技,影后胡蝶都说,“阿阮演得了我演过的角色,我演不了她演过的角色。”
导演孙瑜曾说,“天才演技,是中国默片时代的骄傲。”
她是中国百年电影史上最出色的100位电影演员之一。
她的灵柩从万国殡仪馆移出时,送葬的队伍排成长龙,灵车所经之处,万人空巷,沿途夹道送行者多达20万人。
她就是民国四大美女之一,最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演员,一代传奇影星阮玲玉。
阮玲玉,只要听到“人言可畏”四字,首先进入脑海的就是这三个字。小时候曾经听奶奶讲过阮玲玉的故事,年幼的我,对于故事情节其实早已淡忘,但不知为何脑海里一直觉得这个名字代表着悲凉与心疼。所以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去碰触阮玲玉的故事,因为我从来不喜欢悲剧,看完一部悲剧电影、一本悲剧小说会让我难过很久,所以潜意识排斥一切和悲剧有关的人和事。
长大后,鼓起勇气翻开了阮玲玉的过往,依然对其经历心疼不已,但心疼之后更是一种莫名的愤怒,愤怒于其软弱,如果她能再坚强一点点,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细读其经历后,也不由得一声叹息,阮玲玉的悲剧结局其实从一开始就早已注定。
01 从小的经历注定了一代影星软弱的性格,而性格则决定了她悲剧的命运
1910年,阮玲玉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里, 父亲是东亚细亚油栈的工人,然而在她6岁时父亲却病故了,生活的压力全部压在了母亲身上。不得已,母亲只能带着她到一户张姓的大宅院做帮佣。
因为这家张姓的老爷是学校的董事,母亲为了能让阮玲玉用读书改变命运,不再如她一般辛苦一辈子给人帮佣,所以苦苦去请求张家老爷能女儿去读书,最后以学费“半费的优待”进入上海崇德女校读书,而那时她的名字叫“阮玉英”,母亲的心愿是好的,然而可惜命运弄人,虽然进入了学校读书,但随之而来的发展轨迹却事与愿违。
阮玲玉从小乖巧、懂事、孝顺,妈妈为了让她不在学校里被人欺负,一再叮嘱她,不可能说出自己是女佣女儿的身份,也从来不敢去学校看望女儿。因为妈妈是张家的仆人,而她自己是仆人的女儿,自然也是仆人,这样“低贱”的身份被学校其它同学知道是会嘲笑她的,这样的出身让阮玲玉从小就感到自卑。
在那个年代,仆人与主人之间是有着明确界限,社会道德是不容逾越的,这一点也是母亲和张家大宅的主子们让阮玲玉从小明白的一个道理。小阮玲玉心疼母亲,经常逃课回来帮母亲做事,想减轻母亲的负担。
卑微的出身,明显的阶层区别,让阮玲玉从小养成了软弱、胆小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却是她最终走向命运悲剧的最根本原因,其它的只不过是诱因而已。
02 情窦初开,一片真心错付书写她一生悲剧的人
随着阮玲玉的长大,外加通过在学校里面的学习,让她出落得楚楚动人、气质非凡,内外兼修的女子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魅力。
在帮助妈妈做事的时候,这样出众的妙龄少女,自然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从小就很熟悉的张家四少爷张达民的注意。
此时的张达民从来没料到自己眼中的那个“丑小鸭”,居然在岁月的洗礼下变成了一只让他无法忘却的“白天鹅”,于是开始对阮玲玉展开了爱的追求。
他经常拉着从学校回家的阮玲玉去散步,然后等待在阮玲玉喜欢去的昆山花园,假装偶遇,制造浪漫邂逅的感觉。听说阮玲玉喜欢舞蹈家邓肯,就专门到书店给阮玲玉买了一本邓肯的书。阮玲玉不在家的时候,他还经常去看望照顾阮母,嘘寒问暖。
对于自小缺少父爱的阮玲玉,与母亲相依为命的阮玲玉来说,张达民是她一生中除母亲外,第一个如此对自己好的人,而且还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主子”少爷,如此“委屈求全”地来迎合自己,让少女的情怀被拨动地荡起了涟漪。
就正如阮玲玉自己所说:“我太弱,我这个人经不起别人对我好。要是有人对我好,我也真会疯了似的爱他!”
阮玲玉开始被张达民感动,接受了他的爱,并且开始幻想起能嫁于张达民,好好照顾母亲,过着幸福的一生。虽然她受过教育,依然不能完全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身为仆人女儿的自卑感让她骨子里一直觉得女人必须依靠男人才能生活得好,否则就是不完美的人生,而这种想法则是造成她之后悲剧的思想根源。
然而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永远是残酷的,1925年,阮玲玉的母亲突然被张家辞退了,而她本人也只能无奈被迫从学校退学。原来是张家夫人发现自己儿子喜欢上了佣人的女儿,自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把一切归结于阮玲玉勾引自己的儿子,把怒气撒在了阮玲玉母女身上,将他们赶出了张家。
张达民却不顾家里反对,把阮玲玉母女安排在了北四川路鸿庆坊,开始了和阮玲玉的同居生活。
故事开头总是甜蜜,但却总会有转折,这才是命运,阮玲玉自以为的幸福生活也是如此。在过了一段幸福但短暂的日子后,阮玲玉喜欢静,张达民喜欢动的性格不合在生活中慢慢展露,而张达民做为一名大宅子里的少爷秉性开始显露,他喜欢上了赌博,经常彻底不归,流连于声色场所,完全不顾阮玲玉的苦苦哀求。
虽然如此,阮玲玉还是觉得张达民是爱自己的,只是因为自己离家张家,所以经济困难才这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还在期待着能明媒正娶成为正儿八经的张太太,安心过日子。
因为张达民的嗜赌如命,家里已经快揭不开锅了,而此时属于阮玲玉人生转机出现了。
张达民的大哥张慧冲,是阮玲玉走入电影圈的引领者。1926年,在张慧冲的介绍上,阮玲玉报考了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拍摄了处女座《挂名的夫妻》。在那个无声电影的时代,没有台词音乐的烘托,阮玲玉凭借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表现力完美塑造了女主角,一炮而红。
从此她的演艺生涯开始逐渐不断向高峰攀登,《野草闲花》、《故都春梦》、《桃花泣血记》一一上映,用她精湛的演技征服了观众,成为了当时上海滩家喻户晓的女明星,只要是她主演的电影必定场场爆满。
事业的成功却抵挡不了感情的失败。最初那个含情脉脉、痴情的张达民一去不复返,现在只有一个赌鬼,无情地吮吸着阮玲玉的“血”。虽然此时的阮玲玉已有属于自己的收入,但也经不起张达民这样糟蹋。
为了赌,张达民还去借了高利贷,逼阮玲玉还钱,阮玲玉拒绝后就给了她两个耳光,家暴只有零次和无限次之分,之后张达民只要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动手打阮玲玉。经济已经完全独立的阮玲玉本可以离开张达民,但她却选择了屈从、退让,自卑与软弱的性格开始发挥了作用,而这种性格也将她导入了更深的深渊,逐渐走向死亡。
03 本以为是新的希望,结果却是绝望,跌入了永远爬不出来的深渊
在看透张达民的本性,厌恶极了这个“吸血鬼”,极力想摆脱却又身感觉无能为力时,1932年到香港避难的阮玲玉遇到了自以为的人生转机——唐季珊。
唐季珊是东南亚著名的茶叶商人,也是阮玲玉当时所在的联华电影公司的大股东。对阮玲玉一见钟情,在明知有张达民的情况下,还对阮玲玉展开了追求。对于这个圈里有名的花心浪荡公子,阮玲玉一开始是拒绝的,但在对张达民的极度失望和唐季珊对待女王般不懈的追求下,两相对比,阮玲玉的心失衡了。
毕竟对比唐季珊随处可见,无微不至的关怀,让阮玲玉已经被张达民伤得冰冷的心,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怀。我觉得哪怕她当时内心其实是知道这种关怀可能是短暂和虚假的,但她却愿意让自己沉溺在这种假想的幸福之中。虽然曾经是个浪荡公子,但也有可能对自己是真心的,何不赌一次?也许幸运女神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而这一点,却和现今社会中很多女人的想法是一样的,爱上了自己明知道不该爱的人,却还骗自己对方对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和对别的女人不一样,对方一定会陪自己走下去,会为自己不顾一切,然而结局却往往同阮玲玉的结局一样,只能收获绝望。
阮玲玉和唐季珊同居后,张达民失去了摇钱树,断了生活来源,自然让他无法接受。唐季珊找来律师,阮玲玉以每月给付张达民100元,为期两年的条件,解除了与张达民的同居关系,重获自由身。
人怕红眼病,张达民看着越来越红的阮玲玉,心里嫉妒魔鬼不停撕咬着自己,无法忍受,最后以刑事诉讼控告唐季珊与阮玲玉通奸,因为刑事诉讼当事人必须到底,而这样阮玲玉就必须到庭去面对各种质疑,将接受各种涉及个人隐私的事情公布于众,这对于脆弱的、看重名誉的阮玲玉而言,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张达民与唐季珊争夺阮玲玉的事件经上海数十家大小报刊的披露,轰动整个上海滩,成为当时最热门的桃色官司。各大报纸,尤其一些花边小报更是用各种不堪入目的词语“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这一盛况,不惜诋毁着阮玲玉的名声,置她于水深火热之中。
真正的罪魁祸首还在争抢着阮玲玉,他们哪是为了阮玲玉好,只不过是看中了她的赚钱能力,甚至有点为了所谓的男人“占有欲”。在他们眼中阮玲玉只是一件物品,可以争来抢去,没有人真正去关注阮玲玉的内心,关注她的名誉,而这才直接杀死阮玲玉的真凶。
不堪这些消息攻击的阮玲玉,最终选择了让大家扼腕叹息的不归路。
有人说阮玲玉不得不担心自己的名誉,也是有着自己的无得已。说白就是一个“面子”的问题,可是正是因为这个虚无的“面子”,最后她付出的是自己的生命。难道真的离开了张达民,哪怕她和张达民的事被所有人知道,主仆恋被公开,观众就会不喜欢她了?我看不见得。而且就算不喜欢她了,又如何,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哪怕不演戏,和母亲一样做帮佣也能养活自己,总比跟着一个人渣,最后送了命强。
导演卜万苍曾这样评价阮玲玉:“她像永远抒发不尽的悲伤,惹人伶爱。”阮玲玉这种悲伤也许正因为她的经历所造就的,生活已经是悲伤,电影中悲伤则是自然流露。
她的悲剧虽然有时代的原因,但其实最根源还是在于自己性格的软弱,同时期的大明星好友胡蝶也有着和阮玲玉相似的经历,同样遭遇了渣男丈夫,却勇敢站出来和对方对峙公堂,维持自己的利益,哪怕在法庭受到种种耻辱的拷问,将自己的隐私暴露在公众之下。
性格的坚强让胡蝶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最终获得了自己人生的幸福,享年81岁。
基本同样的遭遇,一个同命运抗争,一个却是屈服在命运之下;一个悲伤,却绝不自残,一个悲伤,最终选择伤害自己,留下满世的遗憾,而区别仅仅在于性格的不同。
阮玲玉如果再能多点坚强,少点自卑,多像她所拍《新女性》中所宣传的新女性,也许她的结局就会完全不同。
总结:
有人说过:有的人在苦难中把自己过得更苦难,而有的人在苦难中把自己变得更强大。虽然人言可畏,从古至今皆是如此,人言杀人,前有阮玲元,后有雪莉,也不知道未来还会不会有其它人。
只希望不要再有这样悲剧的发生。
固然人言可畏,但也希望自己内心能坚强一点,人生在世,总是苦难与幸福相伴,希望我们能勇敢地面对苦难,而不是顺着苦难为难自己。
对于女人来说,也许人生遇到一两个渣男也没什么,重要的是要学会止损,从不把生的希望、追求快乐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而只靠自己,那谁也没有权利拿走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