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强势夺冠!少年强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教育秘密?

2022年08月13日03:34:05 热门 1570

前段时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和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PhO)官宣结果:数学奥赛中中国队6名成员获得满分,成为本届奥数比赛中唯一获得全金的代表队,并以绝对优势领先。物理奥赛中,中国队包揽世界前五,并获得国际物理奥赛团体第一。


中国队强势夺得两大国际奥林匹克赛事冠军,不仅展现了“少年强则国强”的风貌精神,更是我国教育获得极大提升的重要体现。


简 述·奥 赛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创办于1959年有"数学世界杯"之称,每年举办一次,由参赛国轮流主办。目的是为了发现并鼓励世界上具有数学天份的青少年,为各国进行科学教育交流创造条件,增进各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国际科学奥林匹克历史最长的赛事,是国际中学生数学大赛,在世界上影响非常之大。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主办经费由东道国提供,但旅费由参赛国自理。每支代表队参赛选手最多6位参赛中学生、一名领队、一名副领队和观察员。参赛者必须在比赛时未满20岁,且不能有任何比中学程度较高的学历;参加IMO的次数不限。


自第24届(1983年)起,IMO试卷由6道题目组成,每题7分,满分42分。赛事分两日进行,所有题目不超出公认的中学数学课程范围,一般分为代数、几何、数论和组合数学四大类。


考试分两天进行,每天连续进行4.5小时,考3道题目。


比赛后有两天批改答卷。每一题由各国领队和副领队及主办国指定的协调员评改,商议出最后分数。领队为参赛者向协调员尽量争取分数,若他们未能达成一致结果,则交由主试委员会仲裁。


竞赛设一等奖(金牌)、二等奖(银牌)、三等奖(铜牌),比例大致为1:2:3;获奖者总数不能超过参赛学生的半数。各届获奖的标准与当届考试的成绩有关。


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IPhO)


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是国际中学生的物理大赛,1967年由波兰等三个东欧国家的物理学家倡议发起。


竞赛的目的是增进中学物理教学的国际交流;促进物理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激发参赛者的创造能力,提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1988年修订的章程,这一竞赛每年举办一次,轮流在各会员国举办,每个国家可选派五名中学生参赛,参赛者年龄在竞赛当年的6月30日前不得超过20岁。


竞赛内容包括光学及原子物理学、电磁学四个部分。考试有理论与实验两门,分两天进行。理论题3道,总分30分;实验题1-2道,总分20分。按积分成绩,分别授予参赛者金奖、银奖与铜奖。此外,还颁发特别奖,如理论成绩最佳奖、实验成绩最佳奖、女生成绩最佳奖等。


评卷、获奖等级的划分、优胜者的确定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国际委员会负责,国际委员会由各国代表团团长和主办国指定的主席组成。


国内奥赛现状如何?


我国奥赛以奥数比赛最为显著,其发展过程一波三折。


引入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起源于苏联,自上世纪50年代引入我国,并开始效仿这类数学竞赛模式。


1956年,中国数学会指示下属各分会,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举办中学生数学竞赛。在华罗庚等人的倡导下,先于该年在北京、上海、武汉、天津四城市举办“高中数学竞赛”。这是中国“官办奥数”的开端。当时的教材内容,主要取自苏联历年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


遭受批判


这种苏式数学竞赛,断断续续于各省市约略举办了20余次,至1965年彻底终止。其断续与终止,与中苏关系的波折起伏有关。


同样地,鉴于上述缘由,此一时期苏联国家阵营所举办的IMO,中国始终未派代表参加。


重新启动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数学竞赛活动重启。华罗庚亲自主持了规模空前的全国八省市高中数学竞赛。


另外,1986年,为纪念华罗庚对我国数学做出的贡献,中国少年报社(现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主办了华罗庚金杯赛,即“华杯赛”。该比赛也是国内小学阶段规模最大、最正式也是难度最高的比赛。


1990年开始创办“希望杯”数学竞赛


......


全民奥数


31届IMO之后,中国已经拥有了一支奥林匹克教练员的队伍。当时,各级教练员人数达到6500人左右。绝大部分地区已办了业余数学奥林匹克学校,有关数学竞赛的书刊已成为热门货。


1986年,社会上已经掀起了一定程度的小学生竞赛潮。1991年6月,中国数学会举办的第一届小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开赛。报名人数仅四川就达到40万人,最后不得不将全国名额限制在20万以内。


1990年代末,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实行就近入学。重点初中往往名额有限,于是“特长”成为了进入重点中学的重要条件。在特长生中,因为大学择优录取奥数特长生,拉动着高中择优录取奥数特长生,这最终使得重点初中对小学奥数生也尤为青睐。


小学生的奥数成绩,一下成为一个硬指标,奥数的重量陡然加重。


在这期间,也有数学界的专家站出来表示反对,但都无济于事。


逐渐失控


1986年正式组队参加IMO后,为了让每年参加国家集训队二十多个学生安心备战,就都给予其免试上大学的保证。1980年代,国家教委出台政策规定包括数学、化学、计算机等在内的五个学科高中联赛成绩好的可以免试上大学。推荐保送和竞赛的关联由此确定下来。


尽管负责奥数比赛的专家并不认同这一做法,认为奥赛成绩并不能代表学业水平,但每一届数学联赛结束后,某些省前50名名单一出来,各大学就会争相前去招生。


同时,小升初取消考试后,使得市场上的培训机构大力重视数学学科起来,大量的奥数培训机构出现在市面上。


奥校热的急剧升温,不单造成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任课老师的本职工作也因奥校课程的占用而受到影响。


2009年,成都市公开宣布要“封杀”奥数教育,但并对奥数愈演愈烈的趋势并未产生根本影响。


奥赛取消


在奥数比赛推广逐渐失控时,2018年2月,我国政府颁发关于“给中小学生减轻课外负担,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通知。


中国队强势夺冠!少年强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教育秘密? - 天天要闻

图源:中国政府官网


紧接着,“华杯赛”、“希望杯”、“学而思杯”、“走美杯”等等一系列赛事暂停开赛。


2018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但是不难发现,尽管政府已禁止国内举行奥赛,奥赛类培训班依然存在,家长们依然会让孩子报名学习。


如何正确看待“学奥赛知识”成为现代社会探讨的话题之一。


美国VS中国,冠军竞争激烈


苏联解体后,中国队长期霸榜IMO。但是,从2015年-2019年,美国队却连续四年获得IMO冠军,这一转变令人诧异。到了今年,中国队又以绝对优势包揽金牌。奥赛竞争激烈是常态,然美国与中国之间冠军席位纪录的变化是否有各自的缘由所在?



#1

美国蝉联4年冠军?


反观美国,2019年前,美国队蝉联了4年IMO冠军。在大众印象中,美国不是一个“数学好”的国家,不少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都吐槽过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据最新公布的皮尤调查显示,约49%受过高中教育的美国人不知道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的重要原因。


数学计算能力受到吐槽、化学也不太好,但就是这样一个“理科不好”的国家,却在2015年-2019年基本包揽了IMO的冠军。


为何如此呢?这其中缘由很多,新学说仅从以下几点展开说明。


首先,当我们翻阅美国队的队员照片时会发现,美国队的队伍中,华裔占据了较大比例,因此,这也被不少网友戏称为“以华人对华人”。


中国队强势夺冠!少年强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教育秘密? - 天天要闻

图源网络


其次,功利性参赛的情况较少。在美国,尽管也是需要从20万报名者中层层选拔,但绝大部分来参加奥赛培训的学生都是真正的“奥赛粉丝”。被选拔进训练营后,他们只有三周半的集训时间。


另外,美国一些常春藤高校也拒绝过“奥赛冠军”,也就是说,奥赛夺冠与否对升学并无太大关联。


第三,美国奥数体制还形成了“反哺”机制。多年来,美国奥数队的很多老队员,也会积极参与奥数集训营和其他暑期培训项目的出题和培训工作:贡献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提供丰富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材料。


#2

中国队强势夺冠的秘密


正如前文所说,今年两大赛事,中国队都以极其强势的姿态获得冠军。为什么中国队今年能够获得如此圆满的胜利呢?新学说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展开分析:


宏观:先天优势与思想开放


首先,我国学生的理科基础本身较好。1985年,中国首次派了两名中学生参加IMO,其中一名学生得17分、排76名,获得一枚铜牌。首次参赛便成绩良好,在苏联解体后,更是长期霸榜IMO。


其次,我国对奥赛选手的选拔较为严格。自我国引进奥林匹克奥数比赛后,便开始借鉴和参考苏式的选拔模式:自1986年起,中国开始组织冬令营,选拔IMO选手。先自各省、市、自治区初选出有81名学生进入冬令营,再从冬令营中选拔21名优秀学生组成国家集训队,初步建立起“冬令营—国家集训队—国家队”的选拔模式。


第三,随着时代进步、思想的开放,学生自身的诉求得以被重视,政府下达了减负的号召,也对校外培训机构做了治理。与此同时,那些对奥赛知识真正充满热情和兴趣的学生也有机会、有精力和时间去展露自身才华,专心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科目。


中观:学校和家长的支持


取得胜利、获得冠军,单凭孤军奋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团队间的配合、学校和家长的支持。


据了解,今年的奥赛冠军们大多来自所属市内重点高中,比如数学奥赛冠军刘家瑜同学、物理奥赛冠军任雨奇同学均来自长沙市重点中学——雅礼中学;数学奥赛冠军江城同学、张贻然同学来自上海市重点中学——上海中学......


重点中学的确拥有更多成绩斐然、天赋较高的学生,相应地,学校本身也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专业且丰富的资源,帮助他们通过省队选拔,加入省队。


在省队中,专业教练不仅给选手们提供专业训练,还是他们的情绪疏导官。


当刘家瑜选手在第36届中国数学冬令营中失利,受到极大打击时,他的教练申东老师陪他在学校操场走了三个小时,安慰他、开解他、鼓励他。


家长对选手们也在生活上给予了最大的支持。由于学校学习+省队训练占据了大量的精力,家长们会在休息日时带着他们去放松身心、释放压力。


微观:选手自身的平衡


这些选手能够夺冠,除了对专业知识的热情和天赋,还有他们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例如刘家瑜同学。他对数学有非常大的天赋和热情,仅读高中的他,就曾在数学新星网上发表论文,并且修改论文的过程也十分享受、乐在其中。目前,刘家瑜同学已经发表了3篇论文。


他的教练也透露,刘家瑜同学的基本功十分扎实、同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


在他本人看来,的确要把重心放在学习上,但不能带着功利心学习。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带着功利心学习,会不知不觉把自己变成学习的工具,无法全身心投入其中,自然也就学不会、考不好。


而除了学习方面表现突出,刘家瑜同学也十分热爱运动,也是他们平时排球练习的主力二传。


学习和生活同等重要,达到自身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平衡才能更好地拥抱新天地。



从今年奥赛强势夺冠的喜讯,我们可以看见,我国在教育上所做出的努力,已取得了可喜的收获。我国教育已能够逐渐培养出符合全球标准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相信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会源源不断地为世界贡献更多宝贵的人才!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