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造潜艇有多拉胯:用印度专家、还因盗取韩国技术被起诉

2022年07月13日14:53:31 热门 1724

环球网援引岛内媒体的报道称,台军方知情人士称,台湾首艘“自造潜艇”进入稳定期,预定2023年9月下水。

台湾“潜艇自造”计划起始于2016年12月21日,历经近4年编预算、签约、划设计图到兴建厂房等开工准备,依建造合约自2019年5月3日起工期共78个月,2020年11月24日正式开工,目标是2024年第3季原型舰下水,2025年后展开各项海试,最终打造8至10艘2500吨至3000吨级潜舰,全面汰换当前服役多年的美制“茄比级”甚至荷制“剑龙级”等2型老旧柴电潜舰。

台湾自造潜艇有多拉胯:用印度专家、还因盗取韩国技术被起诉 - 天天要闻

2021年11月16日,台湾首型自主建造的常规潜艇开始铺设龙骨。该型艇艇长约70米,型宽8米,型高约18米,排水量2500—3000吨,采用“X型”艉舵,计划建造8艘,其中原型艇建造总预算近500亿元新台币。

事实上,台湾自造潜艇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这个项目最初在陈水扁时期是想通过采购来快速引进的,但是因为无人愿意向台湾出售(也没有国家敢出售),所以最后只能自己造。这种硬着头皮上马、打肿脸充胖子的项目,其实本身就先天不足。

据了解,该型艇建造所需系统和设备分为“红区”“黄区”“绿区”3类。其中,“红区”指台自身无研制能力,需向外求援的系统和设备,其中包括战斗集成系统、数位式声呐系统及潜望镜等辅助装备系统等。据岛内媒体2021年3月报道,该艇所需部分“红区”系统已获得美国出售许可。

这也透露出所谓的台湾“自主建造”潜艇,实际上对外依赖性非常大。根据此前路透社的报道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西班牙、加拿大以及印度7个国家将会在台湾地区建造潜艇的过程中,提供包括技术、零部件、人员等在内的帮助。

台湾自造潜艇有多拉胯:用印度专家、还因盗取韩国技术被起诉 - 天天要闻

其中美国对台湾地区潜艇建造的扶植力度最大,比如关键技术、柴油发动机、作战系统、数字声呐、潜望镜系统、鱼雷发射系统及鱼雷等,都将由美国提供。

英国在潜艇建造中扮演的则是“人力资源”的角色,伦敦主要负责协助从印度等国招揽工程师、退役潜艇人员、工人等人力。而此前印度国防研究所网站也曾于2021年12月2日高调报道称,印度专家将参与台湾首艘自制潜艇的建造工作。

不得不说,台湾当局的“勇气”可真大。根据数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球44次潜艇事故,印度占有9次,排名第二。印度本身的军工实力,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其潜艇建造维护能力更是令人堪忧。估计印度“帮助”台湾建造潜艇的主要目的是想趁机练手。

除此之外,台湾在自造潜艇期间,也是丑闻百出。

在今年6月份,韩联社曾报道称,韩国一家造船公司涉嫌向台湾泄露有关潜艇建造的相关技术,目前正通缉滞台涉事企业代表人。这件商业间谍丑闻涉及到民进党当局的“潜艇自造”,从这次韩国商业间谍案看出来,台军的造舰关键技术仍处处受制于人。

台湾自造潜艇有多拉胯:用印度专家、还因盗取韩国技术被起诉 - 天天要闻

除了韩国间谍案外,台湾防务部门负责人也曾公开坦承,“潜艇自造”现在遭遇很多问题,就连承造的台船公司也不讳言碰到严重瓶颈,设计人力不足、装备无法如期进场、厂商内斗等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因为黑箱作业,被下游承包商当成大肥羊,一个原价只要8万元新台币的马桶,竟然报价8万美元,价差高达30倍。

台湾“潜艇自造”计划一开始就不被看好,即使最后排除万难赶工完成,没有先进的武器、通信、卫星等周边设备支持,也不过是一具不堪一击的铁棺材而已。光研发建造的经费就是一笔天价,如果再加上后续的维护经费,比买一艘崭新的潜艇不知要贵上多少倍,说穿了“潜艇自造”就是一出“望梅止渴”的烂戏,既不叫好也不叫座。最大的作用估计也是满足蔡英文的好大喜功。在解放军强大的战力之下,蔡英文的徒劳不过是螳臂当车而已,负隅顽抗没有任何意义,只能徒增台湾百姓的经济负担。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