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蜗牛旅行课](ID:snailfamilytour)——
专注于亲子出行定制
专注于传统课堂教育的补充
专注于一个家庭的成长
王宝强离婚事件每天都有新的进展,究竟谁对谁错,跟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好像关系不大。虽然咱也热爱八卦,但还是回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一句名言:你的家庭有多大问题,看看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回顾王宝强带女儿娜娜参加《爸爸去哪儿》,从女儿身上体现出来的对爸爸的不尊重、不亲近,王宝强作为父亲有责任,可也说明妈妈的教育也是有问题的。
我们不对比孩子,也痛恨那些针对孩子的谩骂和揣测,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单纯可爱的,娜娜也是一样。她对康康说,要和他一起打坏人。对大竣说,你不能踩植物,不能踩蜗牛,因为你踩到它们头发了,它们会疼的。很多细节都说明她是个很甜很暖的小姑娘。
娜娜的性格有些害羞,不太愿意去完成任务,不太愿意和其他宝宝玩,这跟临时插班有关,也和父母没有提前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有关。但娜娜也不断地去挑战自己,比如军训那期,娜娜的表现就很棒。
问题最大的是娜娜跟王宝强的相处方式。
王宝强问:“娜娜,跟爸爸去参加一个节目好吗?”
娜娜:“不去,我跟你又不熟。”
王宝强:“那节目可好玩了,山清水秀的地方,有可爱的小动物,漂亮的大姐姐……”
娜娜:“是吗,不错哦……”
娜娜对王宝强的颐指气使,可以看到王宝强在家里的影子。娜娜经常对她爸爸说 “你给我怎样怎样” ,直到马蓉在电视里对着王宝强说“你给我……”你就明白娜娜这些话都是跟谁学的了。
在节目中,王宝强说经常挨耳光,假设还有下跪求饶的戏码,那么娜娜看到过吗?
如果看到过,爸爸在他们心目中还有形象可言吗?网友爆料说马蓉7年都没让王宝强回家过年,我揣测,孩子们和爸爸的家人也都不熟。
相反,刘烨和邓超的家庭在娱乐圈一直都是楷模。来看一看他们跟孩子的互动。
邓超微博说,孩子在家里要仰视父亲;刘烨不让孩子在家说法语,等等,虽然玩笑的成分多,可也都说明父亲在家中有绝对权威。
相比来说,王宝强的教育方式就有很大问题了,比如低自尊、无条件的溺爱、无条件的表扬,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等等。
再来比较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妈妈的差距——马蓉Vs安娜,马蓉Vs黄嘉千,在对待孩子尊重父亲的问题上,差距可见。
父母互相尊重的家庭,才是岁月静好。
如果有意无意地常在孩子面前破坏另一半的权威,否定另一半的判断,那产生裂痕的可不仅是夫妻关系,还会造成亲子平衡关系的崩塌,让孩子过多的依赖一方,疏远另一方,孩子成人后的心理也会存在阴霾。
下面这一组测试题目,来问一下自己有没有不经意的这样做过,如果你做过超过8件事,那真的要反思,你是不是正在破坏另一半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1、你是否常当着孩子的面否定另一半的说法、对某个细小问题非要争个高下?
2、当你的另一半已经说不可以的时候,你告诉孩子可以。
3、对孩子说另一半的坏话,或者说些嘲笑另一半的话。
4、跟孩子同睡,而不是跟另一半同睡。
5、忽视另一半的教育方式,并常常推翻Ta制定的规则。告诉孩子,“你别听你妈/你爸的!Ta懂什么!”
6、当另一半不在时,你和孩子不遵守Ta制定的规则,等Ta回来,你们又假装做到了。
7、常用另一半来威胁孩子(比如,再不听话,等你爸/你妈回来收拾你!)“如果你妈/你爸知道了,你就惨了。”
8、跟孩子说:这件事千万别告诉你你妈/你爸哦。
9、当另一半在处罚孩子的时候,你跑出去解救,即便Ta的处罚是正确的,你就是心疼,非要帮孩子减轻处罚。
10、和孩子联合起来,对抗另一半的权威。
11、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教育孩子方式的对错。
12、不管孩子发生了什么,都懒得跟另一半讲。
13、不允许你的另一半为孩子做事,因为你不放心。
14、跟你的孩子说(或者当着孩子的面和伴侣说),你想离婚。
15、孩子犯错了,你替他打掩护,或者把错误揽到自己身上。
16、跟朋友抱怨老公/老婆或婆婆,而你的孩子还在场。
王宝强的离婚事件,对我们吃瓜群众的意义,也在于让我们反思,如果婚姻不能继续,该如何处理好二“要”,三“不要”——
父母离异要照顾孩子的情绪
许多夫妻为了争夺孩子会互相诋毁。
娱乐圈离婚事件非常多,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黄奕和她前夫,当时双方抢孩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孩子是无辜的,但如果离婚肯定是需要长辈们的照顾,任何一方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孩子。
我有一个朋友和前妻离婚了,受奶奶的影响,孩子经常会直呼妈妈“红杏出墙”、“没良心”。如果真的到了离婚哪一步,不管多大的仇恨,都应该学着化解,因为我们的生活选择和孩子没有关系,就算父母不能够生活在一起,但我们也都是最爱他的那个人。如果真的离婚也要告知孩子身边亲近的人,比如奶奶爷爷,姥姥姥爷,还有学校的老师,请他们帮忙多观察孩子的情绪,照顾好孩子的感受改变。
父母离异也要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当然,夫妻长时间处于冷漠,紧张,毫无沟通时,那还不如选择离婚来解脱。
离婚并不是多可怕的一件事,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会支持和理解父母离婚的决定。父母一定要双方合力,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将豁达、真诚和智慧传递给孩子,而不是抱怨,冷漠,诋毁。最好双方一起告知孩子离婚这件事,别和孩子说太多负面的东西,心平气和得告诉他:”哪怕爸爸妈妈分开住不在一起生活了,但我们也依然会是你的父母,和以前一样爱你。“尽量把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保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也要提醒孩子,离婚是大人的事,和孩子无关。
父母离异不要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有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不被影响,坚持伪装成和谐夫妻的模样。其实孩子是敏感的,他并不是傻子。既然婚姻已经破碎,那么尽可能做到和平离婚。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害怕失去孩子而不断做一些伤害孩子的行为。万事皆有因果,一段婚姻走到尽头难免会有些极端的情绪难以平复。谁都无法接受曾经那般坦诚不公的人如今会如此生疏不忠。可夫妻在相互厮杀的时候,请别忘了忽略孩子的需求。对夫妻来说这是一段不幸的婚姻,而对孩子来说这代表一个家面临着解体。他也害怕选择,害怕失去任何一方。关键是父母有没有处理得恰当,有没有很好的了解好孩子的需求,呵护好孩子的成长,给予他足够的安全感。
父母离异不要让孩子有压力感
父母的情绪会影响着孩子,离婚这事也会对孩子产生心里压迫感。有的孩子得知父母要离婚时会沉默寡言,抑制自己,不爱和外界交流。
有许多家庭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完整的婚姻。其实孩子需要的不只是婚姻的形式,如果只是了保护孩子不受伤,将孩子囚禁在一个没有爱,充满冰冷和无情的环境里反而不利于他的成长。
我们千万别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孩子对生活的理解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小温馨虽然才三岁,可发现只要我一和爸爸生气她都会很敏感。出去玩都会一手牵着我一手拉着爸爸。对孩子来说,一家人就包含着爸爸妈妈和自己。他们特别渴望一个和谐完整的家,而父母一旦离婚,就意味着原生态家庭的分裂,意味着对“家”的理解将要重新定义。
父母离异不要把仇恨投放在孩子身上
如果夫妻双方决定离婚了,就不要在物质上太过计较。不能为了钱去吵吵闹闹伤了感情。面对骨肉分离,孩子肯定会出现焦虑,不适感。尽可能多保持孩子的常规生活,不要去剥夺另外一方的探视权。多点陪伴和沟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适当引导,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依然存在。在孩子面前也不要出言不逊,数落对方的不是。有的家长会强迫孩子站在其立场,质问他到底是想要跟爸爸还算跟妈妈?这样的问题千万别问孩子,更不能把对前任的仇恨投放在孩子身上。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蜗牛旅行课】(ID:snailfamilytour)。
【蜗牛旅行课】(ID:snailfamilytour),以亲子旅行为载体,传播亲子教育理念。
我们专注于亲子出行定制,专注于传统课堂教育的补充,专注于一个家庭的成长。
欢迎搜索微信公众号【蜗牛旅行课】(ID:snailfamilytour),订阅更多优质内容。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尊重版权。如疑侵权,
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蜗牛旅行课(ID:snailfamilytour)
作者:头条号 / 蜗牛亲子
链接:http://toutiao.com/i6319343961576047106/
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