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变得更加健康的代价是,我不再是众人口碑中的好人!

2022年06月30日08:28:07 热门 1854

心理变得更加健康的代价是,我不再是众人口碑中的好人! - 天天要闻

周末晚上窝在家里刷了杨采妮首次执导的大荧幕作品《圣诞玫瑰》,对其中的一个场景印象特别深刻。

在审理性侵案的法庭现场,作为被告律师的薛肇文(夏雨饰)问被告的太太茗俊(秦海璐饰):“周太太,请问周先生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人?”茗俊没有丝毫犹豫地回答:“是个好人,百分百的好人。在工作上他很有责任感,也很顾家,很知道疼惜我和女儿。”

电影放到这里时,我还没有办法分辨出周文暄(张震饰)是不是无辜的,但内心偏向残疾钢琴女教师李静(桂纶镁饰)才是受害者。

我在想,为什么我会觉得李静才是受害者呢?因为她身患残疾而同情她吗?老实讲我不是那种爱心泛滥的人。因为在性侵案里,女人总是受害方的习惯性思维吗?好像这也不能完全说服自己。

之后躺在床上,我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直到我把答案锁定在了“好人”“百分百的好人”上,我才终于知道为什么我会偏向李静。我总是对“好人”保持了很高的警惕,特别是“百分百的好人”,更让我觉得是一件很吓人的事情。

坚定地说着自己先生是“百分百的好人”的茗俊,其实也是动摇的吧?她也在挣扎,是该相信自己一直以来的感受,还是法庭上的对白与证据。

当我们在说“好人”“坏人”时,我们真正想说的究竟是什么呢?

所谓的好人与坏人是如何区分的呢?尺度与标准是什么呢?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是好是坏时,是依据一个时期、阶段内的所做所为,还是以整个生命为长度来评价更合适呢?大概没有人会突然问自己,我到底算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也一样,因为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合适。

调侃地问朋友L,你觉得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呢?他说他小时候偷过父母的钱,闯过红灯,乱丢过垃圾,破坏过公物,打过架;也抓过小偷,做过义工,捐过钱——他不知道这样是算好人还是坏人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就会发现真的没有办法用“好人”“坏人”如此简单的字词去评价一个人。

我试着去想,当我们在说“好人”“坏人”时,我们真正想说的究竟是什么呢?当我们开始问自己是“好人”“坏人”时,我们真正想做的又是什么呢?我唯有从自己身上去找答案,大概才能说服自己吧。

我是一个坏小孩?比起偷钱,我更害怕的是别人看待我的眼光、评价我的用语!

小学时,我偷过奶奶两百元钱,毫无疑问这当然是一笔巨款,那时候两块钱都够我们花上好几天了。爸爸知道后,用细细的电线抽我,手上都打起血泡,我当时没有哭,不是因为我有多坚强,而是我觉得自己没有做错,哪怕是现在回忆起来,那股倔强劲仍旧让我觉得自己没有做错。

从那时候开始,我被当成了“坏小孩”。父母正常地与别人交流时,我都会胡思乱想,陷入恐惧,我害怕他们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害怕更多的人来责备我是“坏小孩”,嘲讽我,诋毁我。比起偷钱,我更害怕的是别人看待我的眼光、评价我的用语。

奶奶去世的时候,家里人发现奶奶存的那几千元“小金库”不在了,我是知道的,奶奶晚年时,叔叔伯伯们已经把奶奶的钱忽悠得差不多了,根本没有钱了。

像是多年的委屈终于得以伸冤,我痛痛快快地在奶奶的坟前哭了。我想起码奶奶至少有用过两百元的,而不是存了一辈子钱,至死也没舍得用。

至少我曾经偷了奶奶两百元,每天放学就去超市买了很多好吃的,带回去和奶奶、姐姐一起吃。我最爱买奶奶喜欢的绿豆糕,那时候我们吃得可开心了。

虽然在因为偷钱而挨打时,奶奶极力地保护了我,可那时候我还是恨她。难道奶奶会以为,我一个小孩子,会自己挣钱买东西给她吃吗?吃得时候为什么她从来没有问过我钱从哪里来的呢?如果我是“坏小孩”,那大人们呢?

心理变得更加健康的代价是,我不再是众人口碑中的好人! - 天天要闻

我是一个坏孩子?要认命,人这一辈子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只能仰望,无法超越!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说我妈“你好虚荣啊”,我并不知道这句话对她的伤害会有多大,我也不在乎,直到五月休假在家的某一天,面对一些争论,我妈说我特虚伪。

之后的一个月,我在任何时候都会想起“虚伪”,导致我开始怀疑自己,难道我真的很虚伪吗?那可是我亲妈说的啊,她应该不会只是对我“虚荣”的报复吧。

持续的自我怀疑,让我觉得十分不安,也学会反思,我对妈妈说的那句“你好虚荣啊”对她的伤害也是很大吧。或者,在妈妈眼里,我是一个“坏孩子”,所以才会用这能刺痛我的词形容我。又或者,妈妈其实看到了那个懦弱,总在试图逃避,试图掩饰,不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

我曾经用了很多残忍的话语伤害妈妈。她给我爱时,我说缺钱;她给我钱时,我说她除了给钱什么也不关心我。可平心而论,妈妈还要怎样做才算对我好呢?

我成绩不好,她从来没有责备过我、放弃过我;我早恋,她不会专横地阻止我,而是让我学会保护自己,教我怎样对别人好,告诉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爸爸住院,她便扛起家里所有的负担,不要姐姐和我有任何的经济压力,还安慰我们,减少我们的精神压力;我说想要买房,她就把家里的存款打给我,不管别人告诉她不要给女儿那么多钱,早晚得嫁出去,多存点钱防老的劝告——我做的任何决定,她都鼓励我、支持我。

这样想来,我一直都不是一个正统意义上的“好孩子”,更多的像是个不乖又任性的“坏孩子”。作为圣母性格的妈妈,总让我照见自己的自私、狭隘、丑陋不堪,“虚荣”是我唯一可以诋毁她的词语。

很多时候我在想,这辈子遇到我妈,大概是老天为了告诉我:要认命,人这一辈子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只能仰望,无法超越。而我先前所有对妈妈的抗争,都是因为我还不愿意那么早承认自己的无能与无力罢了。

我是一个坏人?我的心理变得更加健康,代价是,我不再是众人口碑中的好人!

去年,读武志红的《巨婴国》时看到一句话,说:心理健康,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一个常见的代价是——我不再是众人口碑中的好人。

我有着怕麻烦的性格,不希望给别人制造麻烦的同时,内心其实也不希望别人过多地麻烦自己(虽然别人的求助也会尽力帮助)。

想必会有一些人认为我绝情、冷酷吧。这虽然谈不上是“坏人”的表现(毕竟我也没有刻意想要去害谁),但我也绝不会是他们口中的“好人”吧。坦白讲,我没有那么豁达,做不到完全不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我也曾找一些答案想要安抚自己,告诉别人我没有做错。

“集体主义的真相是,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太低,导致大多数人的里子是破碎的,必须千人一面,用共生的方式,追求和他人的融合,以此将个体镶嵌进一个集体性自我中。”我告诉自己,我就是这样的性格,没有必要为了迎合谁、融进什么集体,而委屈了自己,这样我会不快乐的。

周国平不是说过吗?自爱者才能爱人,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他带着对自己的怨恨到别人那里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会在他的每一件善行里显露出来。

还有啊,每个人都应该自立。心中的自我还须明白:有些痛苦是无法分担的。别人的关爱至多只能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痛苦的实质。甚至在一场共同承受的苦难中,每人也必须独自承担自己的那一份痛苦,这痛苦并不因为有一个难友而有所减轻。

虽然糊涂比清醒让人少去许多多思的痛苦,但我还是愿意清醒地活着,就算被误解也无所谓了。

当我们问自己是“好人”“坏人”时,不过是反思自己的人生罢了

作为正常人的我们,哪会面对那么多的大是大非,哪会有那么多机会直面人生高度的考验?当我们在思考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时,不过是终于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了,开始明白自己的局限在哪里了。

有一天我在《传习录》上看到了一句话,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开始原谅作为“坏小孩”“坏孩子”“坏人”的自己。算是与自己和解了吧。

心理变得更加健康的代价是,我不再是众人口碑中的好人! - 天天要闻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