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曾诞生了不少出色的政治家、改革家,譬如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人,但他们的下场无一不都是一个“惨”字收尾。
张居正身为明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身揽朝政大权。不仅如此,他还是天子老师,时常对小皇帝耳提面命。官场之上,皇宫之内,他都尊贵非凡。张居正任职期间,分析时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使政治呈现一派清明景象。
此时国库充实,实为天下大治,他以一人之力,挽回了明朝晚期的国家颓势,甚至为明朝续命了数十年。但世人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张居正即使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曾为了儿子们做官,走过后门。
张居正小时候被人称为神童,打小就有读书的天赋。当他参加乡试的时候,湖广巡抚顾璘亲自去见他,对他寄予厚望,曾对别人说“此子将相才也”。
还把象征自己品级的腰带,解下来送给张居正,说他日后定会比自己走得还要远。
供养一个读书人,从古至今都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在生活条件差的古代,考取功名,更是对很多来说,难如登天。但是张居正祖上曾跟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打仗,被封了个世袭小官。
因此家里供养的起张居正读书,再者,张居正从小就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天赋奇才,就更没有不让他读书的道理了。
蒲松龄考试到了七十多岁,才做了一个岁贡的小官儿,可张居正二十三岁就做了大官预备役——庶吉士。庶吉士出身是很重要的,庶吉士作为翰林院的后备官员,迎合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院,非翰林官不入内阁”的规矩。
因此考中进士而做了庶吉士的,都有可能是日后内阁成员,在人们眼中是香饽饽。
张居正入朝的时候赶上严嵩当政,朝政昏暗,这是社会的弊病,同时也是张居正的机会。扳倒严嵩的徐阶一眼相中了张居正,认为张居正坚毅而有才能。徐阶升任首辅之后,对张居正悉心栽培,张居正升职侍读学士,掌管翰林院。
嘉靖驾崩后,隆庆皇帝即位,徐阶仍然是朝中的第一首辅,而张居正则继续高升,做了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大事的决策。
《明史·卷二百一十三·张居正传》:世宗崩,阶草遗诏,引与共谋。寻迁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月余,与裕邸故讲官陈以勤俱入合,而居正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张居正要才干有才干,要能力有能力,长得也挺帅气,还被当朝首辅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这人生不可谓不顺利。而这一切都是他自己凭真本事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谁能想到,后来为天下黎民而改革的强者张居正,竟然为了儿子的做官路,变得毫无下限。
张居正联合司礼监大太监冯保,幼年皇帝生母李贵妃组成了一个强悍的政治同盟,虽然明面上显现不出来,但在暗地里,三个人都是通着气儿的。
于是内外都有人支撑,张居正自己则坐到了百官之首的位置——首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张居正年轻时有一腔热血,他在家乡看到了受官吏盘剥的底层人民,又看到屡屡在府中饮酒作乐的达官贵人。他看着这天差地别的阶级关系,他从内心深处感触,自己有责任变革这个吃人的社会!
因此张居正颁布一条鞭法并清丈土地,徭役和赋税一起收,并且都折换成白银。这样一来,地方官可以克扣的地方大大减少,地方豪强隐瞒不交的赋税,也都一一被收齐。
虽然严重的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但是惠及了百姓,还提高了政府收税的效率,天下大治。在改革一事上,张居正刚正不阿,就算是老师徐阶在家乡兼并土地,张居正也丝毫不留情。
但,是人便有私心,张居正也不例外。
当他的大儿子要考试做官的时候,张居正就坐不住了。一怒之下命令停止“馆选”,这一任性的行为,让那一批举子都失去了做官的机会。
大儿子不争气,其他几个儿子也好不到哪里去。科考的时候,张居正有意想让自己的儿子考取进士,便特意任命下属张四维做主考官。又仗着太后、皇帝的信任和纵容,挑选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陪考。当得知汤显祖很有名望,便以宰相之威势,威逼利诱。
谁料汤显祖不畏强权,洁身自好,丝毫不为所动。最终汤显祖名落孙山,并且在张居正任首辅的期间,汤显祖永远落第。
不得不说,张居正这样偏袒孩子,就是溺爱,会溺死孩子,也败坏了自己的人品。
张居正一向在万历皇帝面前勤恳教育,特意编书给皇帝看,皇帝做什么他都要管。刚开始可能不会有什么反感的,但是一直严厉对待小皇帝,可不是个获得好感度的方式,甚至引起了万历皇帝的反感。
没过多久,张居正便被人弹劾,官员们都揣摩圣意,知晓是皇帝要对付他,便对他假意奉承,不闻不问。
他的大儿子张敬修面对步步紧逼,以及皇帝不动声色的推波助澜,留下悲愤的呐喊后,自尽而死。这下子震惊了当时首辅,也是张居正的学生申时行,他立即上奏皇帝提及此事,碍于颜面,皇帝只好准奏。
张居正为儿子做官是煞费苦心,可儿子始终不是那块料,没有延续父亲的聪慧。
张居正当国十年,总揽大权,和神宗成为对立面,虽然他对国事尽职尽责,但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以下犯上、目中无主的表现。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生前所举荐的礼部尚书潘晟遭人弹劾,还没来得及上任便被罢免。而潘晟被弹劾,也标志着张居正的失宠。朝中大臣将眼光瞄向了已故的张居正,包括生前为儿子做官的一些“暗箱操作”,都被人扒了出来。
明神宗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还差点被开棺鞭尸。家人被连累的死的死,遭流放的流放。
张居正一生算是无愧于心,不辜负自己出众的才华,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但毕竟人无完人,张居正可能做官行,但做人不行。没有处理好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最终被抄家,长子自尽,次子充军。
世事难料,但正值此时的时候,还是要大胆去做。张居正尽管为儿子开后门,但儿子毕竟比不过老子,毫无建树。这也提醒我们要把公私分清,万不可为了家人的小利,违背了自己做官的初衷。
参考资料:《明史·卷二百一十三·张居正传》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