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38个儿女送国外,临终告诫说:不准为中国效力,一女臭名昭著

前有鸦片战争,后有辛亥革命,封建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人民群众对自由的追求日益强烈,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共和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但是在当时,有很多人不愿意睁眼看清现实,不愿意顺应时代的潮流,他们想“复辟大清”。而爱新觉罗·善耆家族就是典型人物。

自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那一刻,国家的历史就将翻开崭新的一页。摇摇欲坠的清政府不堪一击,最终还是没落了。

清朝覆灭后,肃亲王善耆拒绝接受江山倒覆的现实,也可以说,他拒绝接受自己权利被收回的现实,对于他来说,大清的基业是不可能就这样被白白断送的。

他站在残旧的王府庭院里,望着已经褪色的龙旗,眼中燃烧着不甘的火焰,他要想尽一切办法重塑“大清”政权。

然而,惨痛的现实给了他一个又一个耳光——大厦已倾,曾经的清朝贵族已是“孤家寡人”,没有权力也没有势力,根本就无法掀起大风大浪,他们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

可是善耆偏偏要做那“白日梦”。那个时候的善耆只不过是个清朝残党,他根本入不了帝国主义的“发眼”。正当他“壮志难酬”时,一个日本的出现给他带来了“曙光”。这个日本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川岛浪速

川岛浪速是日本松本藩土川岛良显的长子,他出生在日本武士家庭里,从小接受了“武士道”精神的熏陶。

川岛家很注重对川岛浪速的培养,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把他送到松本开智小学念书了。后来,川岛浪速跟着父亲来到东京,转入东京一家小学继续念书。

青年时期,川岛浪速受到副岛向外侵略影响,在17岁时,他便考入日本军国主义为培养对外扩张特务所设的外国语学校学习中文。

1886年,川岛浪速带着福岛的介绍信来到中国,在上海结识了日本海军大尉新纳新介,并协同他侦察窃取中国海防情报,到处进行特务活动。最后,逐渐把着眼点放在了中国东北

身为日本眼线的川岛浪速对满蒙地区有了觊觎之心,为了能实现他的“满洲国”计划,他开始在清廷上层寻找可靠人选。不久后,川岛浪速把目光放在当时任清廷民政部尚书的肃亲王善耆身上。

川岛浪速开始接近善耆,想利用他的身份和影响力,为日本在满蒙地区的渗透和侵略创造条件。川岛浪速还真找对人了,善耆在统治阶层有话语权,而且掌握着军事、经济等机密信息,如果川岛浪速能得到善耆的信任,那他真的可以得到这些有用信息。

在双方交往的过程中,川岛浪速也渐渐发现善耆一直想“拯救”清王朝,这不正合川岛浪速的心意吗!

1912年1月26日,原清廷禁卫军统领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这一事件直接成了善耆要“复辟大清”的导火索。见善耆动了这个心思,川岛浪速凭借自己的口才,进一步说服善耆,让他接受中国与日本合作建立一个“满洲国”的计划。

善耆还真的没有让川岛浪速失望,他赞成对方的提议,还主动购买了大量军火装备,然后把这批装备送到了内蒙古,显然,他这是彻底放弃了自己的中国人身份。

一个满心幻想着借用外势再造“大清乾坤”,另一个则妄图利用晚清宗贵实施“满蒙独立运动”,这可真是臭味相投啊。

然而时代大势浩浩荡荡,善耆想通过川岛搭线借力日本复辟的幻想终究还是破灭掉了。一次失败就能让善耆认清现实吗?对于一个被蒙蔽双眼的人来说,一次打击自然不会让他就此罢休。

四年后,国家因袁世凯的“称帝”而变得混乱在这时候,善耆又打起了主意,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还向日本财阀借了100万元,只可惜这个时期的日本并不想和中国发起冲突,就没有如善耆所愿,善耆的计划就破灭了。

俗话说得好,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两次失败后,善耆并没有就此打住,他相信不久的未来还有机会在等着他。

“心怀大志”的善耆忘记了一个现实问题,他已经50多岁了,根本没有力气再继续折腾。一段时间后,善耆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他开始慌乱起来,想着要将自己的宏大幻想托付给自己的38个儿女。

善耆首先是把这38个儿女全部都送到了国外,一部分去了蒙古国,一部分去了日本。接着,善耆为了加深同川岛浪速的交情,他拿出了十足的诚心,把自己最疼爱的一个女儿送给了川岛浪速。

善耆之所以将孩子送出,源于他对川岛浪速境况的考量。彼时,川岛浪速并无亲生子女承欢膝下,更面临着无人养老送终的现实困境。出于这层考量,善耆作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 —— 将年仅 6岁的女儿爱新觉罗・显玗送到川岛浪速身边,让她以养女的身份陪伴其左右。

这一送养之举,看似是对友人处境的关照,却在无形中改变了显玗的人生轨迹。一个本该在宗室府邸中度过童年的贵族少女,就此踏入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关于这部分,我们放在后面慢慢讲。

安排完这一系列事情后,善耆的病情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临终前,善耆用尽所有力气告诫孩子们:“坚决不准做中国的官,也不能为中国效力。”

这些孩子们倒也“懂事”,他们把善耆的临终遗言铭记于心,尤其是爱新觉罗·显玗。她也凭一己之力让自己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当然,是臭名昭著的那种“名人”。

爱新觉罗·显玗过继给川岛浪速后,就被他带到了日本抚养。显玗生得漂亮,活泼机灵,深得川岛浪速的喜欢,他把她当成亲生女儿对待,还重新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川岛芳子

川岛浪速很注重对她的教育,先是送她在丰岛师范读小学,然后又送她去松本高等女子师范读书。说来也挺奇怪的,川岛芳子长得很秀气,很漂亮,她给人感觉是很柔弱的,很温和的,但是她恰恰颠覆了人们对她的印象。她不喜欢女红,只喜欢武术、击剑、射击这种男孩子喜欢的东西。

在川岛浪速的多年培养下,她成了日本在满洲的最坚定的“秘密特务”。1927年,川岛芳子从日本回国,取名为金碧辉,她拿着生父善耆留下的遗产,走上了“复辟”之路。

为了实现父辈和自己的梦想,川岛芳子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婚姻。1927年的一天,川岛芳子突然对哥哥宪立说:“我想和蒙古小王爷甘珠尔扎布结婚。”

宪立听后非常惊讶,他知道芳子小时候在川岛浪速家里时,年幼的甘珠尔扎布和他的哥哥也在川岛浪速家住过一阵子。他们从小就认识,但彼此之间没有感情,顶多是说得上话的朋友,而且据宪立所知,芳子并不喜欢这个在外名声不好的王爷。

但芳子决心已定,宪立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祝愿妹妹新婚快乐。3年后,芳子突然从蒙古回来了,说承受不了丈夫的坏脾气,就离婚了。其实他们结婚根本就没有正式办仪式,要说是离婚,不如说是分手。

其实,芳子跟他结婚无非是想借助蒙古人的力量,就像当年他父亲借助日本的力量一样,而在蒙古的3年,她想明白了,想要实现“满蒙独立”还是得有日本的帮助才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她以金碧辉的名义成立“安国军”,召集原先满清王朝的旧部,投靠日本人,与抗日同胞作战。她自称自己是安国军司令,挂大将军衔,骑着高头大马,在城市内肆意妄为,杀害了很多老百姓。

一个清朝的格格,现在为了所谓的“大业”而变成站在人民对立面的汉奸,这也难怪她后来臭名昭著,这一切都是她本人咎由自取。

1945年抗战胜利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川岛芳子彻底失去了靠山。不久后,她就在北京被抓起来了,最后是被枪决了。随着枪声的响起,川岛芳子那想“复辟”的不切实际的梦想也就随风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