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
1895年10月20日(阳历),发生于乙未战争期间日本侵台的关键阶段。
二、地点
台湾台南县佳里镇(旧称“萧垅村”),位于布袋嘴港通往台南城的战略要地,今属台南市佳里区。
三、遇难人数
约7000人:多数史料记载为藏身于萧垅村壕沟及树林的平民、义勇军及难民。
争议数据:部分来源称死亡人数达27000人,可能涵盖周边区域(如桃园三角涌、云林等地)或不同统计口径。
四、日军指挥官
贞爱亲王(明治天皇族弟),统率日军混成第四旅团,因急功近利下令无差别屠杀以震慑反抗。
五、日军参战部队番号
混成第四旅团(隶属日本陆军),兵力约1.56万人,由贞爱亲王直接指挥。
六、事件过程
1,导火索:1895年10月,一名台湾义勇军志士潜入日军营地,以镰刀刺杀贞爱亲王,引发日军报复。
2,包围与屠杀:日军次日包围萧垅村,村内聚集约7000人,包括2000余名义勇军、4000余名逃难百姓及本地村民。日军利用机枪、火炮对藏身于壕沟和树林的民众进行两小时无差别扫射,直至确认无人生还。
3,焚毁灭迹:屠杀后日军焚烧村庄以掩盖罪行,仅少数外出村民幸存,通过口述传承真相。
4,幸存者证言:
台南佳里镇人权律师许文彬的祖母曾亲述“半天7000多人被屠杀”的惨状。
日军内部史料及台湾《联合报》记者曾旺莱的30年调查均证实事件存在。
5,补充说明
历史掩盖:日本为维护“国际声誉”封锁消息,台湾光复后因政治因素未将事件纳入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