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巍巍,松水汤汤,
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文化地标,
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
不仅镌刻着黑土地的沧桑与荣光,
更以文物为笔、以创新为墨,
在时代的画卷上书写博物馆的崭新篇章,
我们以文化之名相聚,
以未来之约共襄盛举,
共同庆祝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
活动一:院长致辞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吉林省博物院院长韩戾军致欢迎词,向所有以热忱浇灌文博热土的各界挚友致以最深挚的敬意和感谢。同时,韩院长表示,博物馆的未来,是文化的未来,也是人类的未来。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浪潮中,吉林省博物院愿与各界朋友同心同行,以文载道,以博致远,让文化传承的火炬在代际传递中生生不息,让文明的星火永续燎原!
活动剪影
活动二:共建基地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为增强博物馆的服务能力和文化供给,让更多公众走进、了解和关注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与长春市奋进强制隔离戒毒所、长春市儿童福利院、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北湖学校、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德正街道农大社区5家单位进行基地共建活动,现场,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院长韩戾军与各单位代表签署双方协议并授牌。
党建共建基地
长春市奋进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魏洪斌接受共建牌匾(右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长春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汤晓红接受共建牌匾(右一)
社会实践教学基地
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邱丹丹接受共建牌匾(右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长春北湖学校党委副书记于悦接受共建牌匾(右一)
党建共建基地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德正街道农大社区副书记赵丹接受共建牌匾(右一)
活动三:传承非遗之美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吉林省博物院联合吉林建筑大学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博物馆,与师生共同体验传统非遗项目,感悟吉林传统文化的传承之美。
非遗之面塑
非遗传承人李晶老师为学生们介绍了传统泥塑的制作过程:捏段、镶手、着衣、彩饰……这些普通的原材料,在传承人手中一点一点变得栩栩如生。
活动剪影
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南北及各地的面塑也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和风格流派。李老师为学生们分发了事先和好其他颜色的面团,用着专用的面塑工具,同学们制作出了颜色各异的玫瑰花,十分逼真。
活动剪影
非遗之剪纸
非遗传承人李修凤老师为师生们展示其创作并兼具自然灵韵与艺术巧思的剪纸作品。
活动剪影
剪纸艺术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李老师与大家分享如何选择一把适合剪纸的剪刀,同学们通过体验,感受着包罗万象的剪纸艺术,品鉴着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瑰宝。
活动剪影
活动四:博物馆教育课程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博物馆里藏着无数珍宝,其中发饰、耳饰、服饰配饰等尤为引人入胜。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古代的工艺与美学。从精美的玉佩到华丽的凤冠,从古老的扳指到精美的荷包,每一件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专场活动由讲解员王俊涵主讲,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些古老物件背后的文化魅力,感受岁月沉淀的美。
博物馆的力量
经过系统和详尽的介绍后,王俊涵带领青少年走进“风尚与变革”展厅,欣赏蓝色团花花鸟纹缎短袄、青色暗花绸绣牡丹蝴蝶纹裙、银镀金镶珠翠宝石如意形别针等文物在展厅中交相辉映。课程最后,大家体验了“螺钿镶嵌”工艺,为妈妈们献上自己制作的精美手链。
博物馆的力量
活动五:“吉聚一堂”公益讲解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讲解是将“文物”以一种全新的、活态的、时尚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吉林省博物院为公众提供了10场公益讲解,包括由韩戾军院长进行的“专家导览”,为公众提供的四场免费定时讲解,为学生团队提供的红色专题讲解,还有志愿讲解员们提供义务宣讲。
活动剪影
活动剪影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在技术迭代、文化交融、社会转型的浪潮中,博物馆作为承载文明基因的“种子库”——既以敬畏之心守护文明根系,更以先锋之姿播撒时代新芽。未来,我们愿以文化为舟、以科技为楫、以教育为帆,与诸君共绘博物馆发展的壮阔蓝图!
来源:吉林省博物院
校对:邢圆圆
初审:卜聪
复审:刘卓群
终审:王雪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