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在当今这个时代真的是什么事都能看见,明明已经在战场上输得一塌糊涂,可是这个国家愣是把一场败仗靠着红口白牙说成了大胜,而且还是史无前例的胜利!
果然“精神胜利法”是世界上最无敌的“武器”,一旦一个国家从上至下都接受了这种思想,那么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就都是自己的,无论多么强大的对手都是不堪一击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击败配备有这样思想的民族。
我所说的这个国家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是哪一个!
除了“莫迪老仙”领导的印度,还有谁会有如此大的“心脏”;
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我们嘲笑了乌克兰三年多,每当泽连斯基把小胜描绘为大捷的时候列位都在嗤之以鼻,但现在看来泽连斯基还是相当保守的国家领导人;跟莫迪比起来,泽连斯基“演员”的身份根本不值一提,在真正的“表演大师”面前,斯基就是一位刚从艺校毕业的学生,可以说毫无演技可言。
就在印巴宣布停火的第三天,莫迪所领导的人民党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名为“tiranga yatra”(译为三色朝圣)的庆祝活动,以庆祝“辛杜尔行动”取得伟大的胜利。该庆祝活动据说会持续11天,在庆祝胜利的同时,印度人民党成员、退伍军人和部分社会工作者还要在全国范围大力宣传“辛杜尔行动”,其中政府要求这些人必须着重向民众介绍印度是如何摧毁巴基斯坦恐怖分子的,以及印度军队在这次冲突中取得的成就。
在庆祝活动开始前,人民党发言人普雷姆·舒客拉表示:此次活动是印度人民党向公众宣传莫迪政府坚定领导力和武装部队英勇精神的一部分,而且活动没有任何的政治动机,只是单纯的庆祝印度战胜了巴基斯坦。
更为夸张的是,人民党会动员超过一亿名党员参与活动,诸如维诺德·塔德、桑比特·帕特拉和塔伦·丘格等人民党高级领导人和莫迪政府的绝大多数联邦部长都会亲自下场协调这次伟大的庆祝活动,并且政府还承诺会把这个胜利的消息送到印度最为偏远的地区,此举旨在强调“辛杜尔行动”的成功,因为该行动已经被誉为是全球反恐斗争的里程碑...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印度正在举国狂欢,庆祝战胜了巴基斯坦,庆祝自己在反恐战争中的胜利。
面对一群如此兴奋的印度人,不知道那几位驾驶战斗机参战并被击落的驾驶员在此时此刻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那些亲自参与了“辛杜尔行动”的印军士兵现在在想什么?因为此战阵亡士兵的家属又该如何面对这场庆祝活动呢?
反观巴基斯坦方面,尽管他们也在庆祝胜利,可是该国总理却在第一时间先行参加了在冲突中牺牲的飞行员葬礼,并为这些英雄们默哀,这才是一个国家在经历了战争之后应该有的正常行为;
印度的行为怎么评价呢?
网络上说这是“丧事喜办”,虽然话说的有点糙,但好像真就是这么个理儿。
其实在印度不仅政界人物、底层民众不愿意相信自己在对巴基斯坦的战争中失败了,就连有一定辨别舆情真伪能力的精英分子们也都在用一种另类的精神胜利法来为军队在战场的表现进行开脱,比如:
印度《欧亚时报》以一篇名为“阵风争议:美国在1991年损失了63架战机,但赢得了海湾战争”为题对西方国家评判战争胜负的标准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
该媒体认为,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损失装备的多少不应该成为判断胜负的标准。
因为如果按照这个标准进行评判,巴基斯坦在辛杜尔行动中的确是胜利了,在这场冲突中我们损失了至少六架战斗机、并有多个空军基地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评:该文章一开头似乎就隐晦的暗示了印度已经承认自己损失了六架战斗机,只是不愿意在公开场合承认罢了。
然后文章指出,西方只是为了迎合巴基斯坦才会如此造谣,尤其是美国称印度损失了多达四架战斗机,包括法国的阵风战斗机,这种论点是在没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得出的,简直荒谬至极,美国人的文章就像精心策划的宣传,以迎合中、巴两国科技优势的舆论。
说到这里我们倒想问一下,是谁先拿起的电话,与同行进行沟通,最后停止了空战,答案显而易见,无需赘述...
说完这些之后,《欧亚时报》又将话题扯回到了到底应不应该用损失装备的多少来评判一场战争的胜利呢?为此它还列举了很多的实例,说实话要不是因为印度这次的冲突,我还真的不知道在历次战争中,战胜一方损失装备的具体数量呢,该说不说印度人在“精神胜利法”这方面是真的下了很多的功夫,以下是文章列举的实例:
第一:根据现已解散的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记录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单单是美国就至少有10万架飞机被摧毁,尤其是在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期间,美国在战斗、训练和其他事件中损失了65164架飞机 ,而摧毁敌人战机的数量仅为40259架;
此役美国损失的飞机比摧毁的敌人飞机还多,但最终,胜利者是美国人,而不是美国的敌人。
第二: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在战斗中损失了28架固定翼飞机,在非战斗中损失了12架。此外,美国还损失了23架直升机,其中5架在战斗中损失,18架在非战斗中损失。
第三:1999年在塞尔维亚上空,美军和北约部队损失了两架战斗机。一架是美国空军的f-16c战斗机,另一架是先进的f-117 “夜鹰”隐形攻击机,两架飞机均被塞尔维亚防空系统击落。
第四:自911事件以来,美国空军在长达十年的打击“全球恐怖主义”战斗中,因事故和作战行动损失了160多架飞机。截至2009年12月,共有103名空军人员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斗中牺牲,其中超过一半死于地面。
第五:在过去10年间,美国战斗机在中东地区损失了数架,包括过去六个月内至少损失了三架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美国无人机(包括mq-1“捕食者”无人机、“扫描鹰”无人机和rq-21无人机)也多次在也门被胡塞武装击落。
我们是否应该按照西方记者在“辛多尔行动”中引用的标准,说美国在反恐斗争中失败了呢?
第六:1982年马岛战争期间英国损失了九架飞机,其中包括两架海鹞和三架“鹞”gr.3。战争期间英国共有255人牺牲,其中皇家海军86人,陆军124人,皇家海军陆战队27人,商船队6人,皇家舰队辅助队4人,以及其他兵种士兵8人,此外,还有七艘舰船在敌军行动中损失。
鉴于以上数据,我们能说英国输了,阿根廷赢了吗?
最后文章引用了美国国家威慑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米特·古普塔教授的话:
印度在这次印巴冲突后没有提及空战损失是正确的,指望军事行动中不损失任何飞机是不现实的,军队必须接受战争必然会有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的事实。
文章总结:如果(这里着重强调一下,是很大的一个如果)在辛杜尔行动中印度损失了一些战斗机,那就随他去吧,不用在意。
通篇下来,我就看到了一个核心思想,那就是印度媒体认为就算损失了战斗机那又怎么样,回顾历史哪一场战争中胜利者没有损失过大量装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取得了胜利。
这里不得不佩服印度人的脑洞,以上例子的数据不知道他们花了多长时间搜集的,数字倒是不假,可是战争的背景他们是一点都不提啊,这纯粹是为证明而证明,只选取了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那么一丢丢事实来解释自己的胜利,牛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