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历史
今天来聊聊
不走寻常路的商朝帝王
太甲
看看他是如何从叛逆少年
”成长为一代明君
太甲,那可是商汤的长孙,商朝第四位帝王,本该是继承祖父遗愿、开创盛世的君王,但没想到,一登基就放飞自我、暴虐百姓,简直是商朝的“问题少年”,但他也有表现好的地方。
壹 庙号的由来
太甲有个被世人传颂的庙号“太宗”,面对太甲的放肆,四朝元老伊尹又急又气,多次苦口婆心劝说无果后,做出了大胆的决定,放逐到成汤墓旁的桐宫,让其面壁思过。
在桐宫期间,对太甲来说是一次重生,反思自己的过错,痛改前非,仿佛脱胎换骨。三年后,伊尹见其真心悔改,将其接回都城,还政于他。太甲复位后一心扑在治理国家上,推行德政,让商朝从之前的混乱中恢复过来,百姓安居乐业,因为他的贡献,后世子孙给他追封了个庙号叫“太宗”。
贰 主要的功绩
政治稳定与法治重申
太甲重新当上君主后,重拾商汤的仁政,废除残酷的法令,减轻刑罚,老百姓的日子逐渐好转,社会矛盾也逐渐减少。同时,注重讲道德、做表率,这种“靠德行治国”的理念后来被儒家学派大肆宣扬,把他捧成了古代明君的榜样。
经济与民生恢复
太甲将农业视为国家根基,面对商朝因内乱导致的社会凋敝,采取农业激励与技术推广。
一是鼓励垦荒。通过分配无主荒地、减免新垦土地的赋税,吸引百姓开垦农田,扩大耕地面积。二是改良农具与耕作。推广青铜农具(如耒、耜)的使用,提高耕作效率。三是组织人力疏浚河道,改善灌溉条件,减少旱涝灾害的影响。四是重视历法指导。沿用夏代《夏小正》的农事历法,按季节安排播种、收割,避免农时混乱。
减轻负担与秩序整顿
太甲在位期间,洞察民间疾苦,心系社稷安稳,为实现国民富强、社会和谐,推行了极具成效的改革措施:
一是将部分贵族占有的公田分给平民耕种,减少贵族对农民的压榨,同时降低赋税缩短劳役周期,调动农民耕种积极性。二是严惩强占土地、奴役农民的贵族,打击豪强兼并,重新分配土地资源,缓解阶级矛盾。三是规范商品交换,打击囤积居奇的商人,稳定粮价,重建市场秩序,保障民生基本需求。
叁 后世的影响
根据史记记载,太甲在位的具体年数存在不同说法,他一生经历了从昏庸到明君的转变,为商朝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也被后世传颂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佳话。
策划:区委宣传部出版发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