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刘少奇第3任夫人,走完长征的巾帼女杰,离婚后成为法学家

土地革命时期,参加长征的数万红军战士中有30名女战士,她们作为红军战士的一员,在敌人飞机大炮的围剿下,在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中艰难地走完二万五千里。

凭借不屈的革命意志,心怀崇高的革命理想、经历九死一生完成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伟大的战略撤退。

这30名革命女英雄中,有一个叫谢飞的姑娘,当时仅有21岁,是女同志里年龄最小的一批,她拖着伤病的身体爬雪山、过草地、越过泸定桥,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矢志不移的决心胜利走完长征,堪称人杰。

谢飞曾是刘少奇的妻子,新中国成立后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老师,教授、校长,开辟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先河,为我国政法系统培养一代代优秀的政法干部的法学教育家。

1913年,谢飞出生于海南文昌县一户贫困的渔民家庭,父母为她取名琼香,希望谢琼香长大成才,如琼香弥漫九重,独立芬芳。

家里条件不好,父母省吃俭用仍坚持让孩子上学,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谢飞在兄姐父母的悉心教养下,正义又有同理心,聪明懂事认真好学的她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东师范学校读书。

此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革命的熊熊之火已成燎原,北伐战争正如火如荼势如破竹,在革命的中心,谢飞开始接触新民主主义思想。

哥哥参加革命早,现在已经是共产党员,在家人的影响下,谢飞积极投身革命,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新时代女性,她领导妇女运动开展妇女平权,主张妇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回到家乡兴办女子学堂,主导了文昌当地的革命宣传工作。

14岁的谢飞已经是一名优秀的革命活动家和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了。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对革命战友背信弃义,在全国范围内清剿中共党员。

谢飞心怀正义,不畏反动派的利剑,于此危难之际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为了躲避反动武装的屠刀,谢飞离开家乡来到革命圣地——中华苏维埃的“首都”瑞金,投身红军,成为一名革命宣传战线上的红军战士。

当时的党中央在“左倾”的战略思想下,路线一错再错,一败再败的红军战士在军阀地主反动武装的联合围剿之下,陷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

轰轰烈烈的长征开始了,长征路上的谢飞发着烧,仍坚持在一线救死扶伤、开展革命动员、进行革命宣传,保障沿途物资的供给,为我党红军走完长征完成胜利会师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这期间,围剿结识了刘少奇,由于工作上的交集,二人从陌生到熟悉。

谢飞钦慕刘少奇的才干和学识,刘少奇亦欣赏谢飞的坚强和独立,作为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二人很快走到了一起组成家庭。

天下未定,人民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短暂的甜蜜过后,二人又奔赴各自的革命事业,二人天各一方又彼此挂怀,他们短暂的婚姻生涯里,总是聚少离多。

刘少奇受命去华东主持全面工作,谢飞主动请缨来到鄂豫皖边区在敌后组织抗日武装,为抗战积攒抵抗力量。

天不遂人愿,在一次传递情报的返程途中,谢飞受困于日伪的严密封锁,自此与江北的丈夫断了音讯。

一时的受挫并没有让谢飞灰心丧气,在敌占区的谢飞发挥特长以笔为枪,宣发报纸刊物统战了苏南地区社会各个阶级,铺天盖地的抗日宣传笼络一批爱国革命同志组成抗日武装。

这支英勇的革命队伍,在谢飞的带领下走街串巷、宣传革命团结人民群众、她有勇有谋运筹帷幄,在敌后掀起一场场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后匿去行踪,是让日伪份子恨得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的“谢团长”。

1949年,我党率领人民解放军基本解放中国全境,新民主主义革命迎来胜利。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谢飞一腔热情风风火火地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大潮中。

法学教育是新中国的处女地,在当时还是一片空白,新中国初立,正是缺乏法学人才的时候,博闻强识的谢飞不惑之年重新捧起书本从人大法学系研究生毕业,成为中国法学教育第一人。

受到党中央和周总理的重视,谢飞在中央政法干校履职副校长,几十年来在法学教育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一批批政法毕业的学生进入公检法党政机关,在实践中他们成长为中国司法系统的骨干,看着自己的学生一个个长为参天大树,桃李天下的谢老师,对我国政法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功不可没。

十年动荡时期,因刘少奇的缘故,谢飞亦遭受迫害,被"反动派"烙上了“反革命份子”的印记,即使如此,谢飞咬紧牙关,不攀扯不抱怨,不仅仅是出于和刘少奇的夫妻情谊,更是对正义公理的坚持。

谢飞的坚守等来正义的黎明,平反后,返回岗位继续教书育人,经历黑暗和苦难,她不改初心,坚持公理和正义,教学生行正道立正心。

退休后,谢飞作为中国法学会的顾问为中国法学的进步和发展发挥着余热。直到2013年,百岁高龄的谢飞溘然长逝,此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