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碑文:揭示玄武门之变更多细节,难怪李世民能干掉李建成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小墨

编辑| 小墨

玄武门之变

626年夏天,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上演了一出血腥剧,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老爸李渊把太子位置让给他,这事在唐朝历史上留下了不小的污点。尽管后来李世民搞出了“贞观之治”的辉煌,这段家族惨剧的阴影还是挥之不去。

实力对比上,李世民和他哥哥弟弟其实是有差距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手下的兵力加起来有4000多人,而李世民那边只有800精兵。虽然李世民身边有几个厉害的将领,但李建成那边的实力也不弱。

那李世民怎么就那么轻松地干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还让老爸把太子的位子给了他,自己又怎么防住了东宫和齐王府的反扑呢?历史记载对此细节不多,只说李世民带人埋伏然后成功行刺。

直到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让西方探险家拿走了很多文献,其中就有《常何墓志》这份碑文拓片,提供了关于常何这位不太出名的人的信息。尽管大家对常何知之甚少,这份碑文却帮助解开了他的身份之谜。

瓦岗军里的隐形高手常何

唐朝一开局,瓦岗军出身的英雄不少,魏征啊、秦叔宝啊、程咬金这些名字谁都知道,甚至还被画进了凌烟阁,成了后人瞻仰的对象。但你知道常何吗?这哥们儿也是瓦岗军出身,只不过太低调了,连《隋唐演义》这种历史小说都没给他个角色。

常何这人来头不小,河内温县出身,祖上在北齐时期就是大官,家里在当地也是数得着的豪门。常何从小就喜欢武艺和交朋友,他的家人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一代豪杰。

隋末天下大乱时,常何不仅豪爽大方,还聚集了一帮子汉子,在自家山庄里养兵自重。后来,他带着手下的兵马加入了李密翟让的瓦岗军,成了秦琼等人的同事,还参与了打败隋将的战斗,因此在瓦岗军里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李密在洛阳败给王世充后,局势一度混乱。这时,常何站出来,提出了让李密归降唐朝的建议。这份碑文显示,常何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智谋超群,能和历史上的智囊如张良陈平相媲美,精于审时度势。简直就是瓦岗军中的隐形高手,低调中隐藏着不凡的才华。

李密叛唐的见证者

常何在李密考虑叛唐时,极力劝阻,眼泪汪汪地说别闹了,可李密就是不听,结果被唐朝干掉了。李密挂了后,常何继续在唐军里干,虽然没达到祖母预言的萧相国那般地位,但也相当给力,不管是打王世充、窦建德还是刘黑闼,他都有份。

更牛的是,常何不仅跟李建成混过,还跟李世民打过仗,特别是在虎牢关之战,他立功不少,李世民亲自赏给他不少好东西。

统一天下后,常何因为一直忠于大唐,深得唐廷信任,甚至被赋予皇庭宿卫的职责。李渊对他也是格外看重。

到了玄武门之变那天,常何负责北门的防守。就在这关键时刻,常何似乎对李世民带兵上门的异常行为视而不见,而秦王府的800精兵也神通广大地进入了玄武门,这基本上就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后来,东宫和齐王府的反扑如约而至,冯立薛万彻等人为了报主仇,狠狠地攻打玄武门。这一系列事件背后,常何的角色和行动暗示了他可能是玄武门之变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玄武门背后的黑手

在李密心血来潮想叛唐的时候,常何是那个极力劝阻的人。后来,当局势逆转,常何在唐朝军中大显身手,虽然没能成为祖母口中的萧相国,但也算是功成名就。特别是在对抗王世充、窦建德和刘黑闼时,常何都有立功。

而在李世民计划玄武门之变时,常何的角色尤为关键。历史学家陈寅恪都怀疑,没有内应,宿卫军怎会助李世民为虎作伥。就在变故那天,常何不仅放李世民一行人进入玄武门,还让秦王府的800精兵悄悄加入战斗。

最终,在东宫和齐王府的反扑中,常何与宿卫军并肩作战,直到尉迟恭带来李渊的诏令,东宫齐王府的兵马才灰溜溜地散去。

结语

通过常何的故事,玄武门之变不再是个简单的冒险故事,而是一个深谋远虑、准备充分的计划。关键之处,就是李世民如何将玄武门的宿卫兵拉拢到自己这边,而常何无疑是这其中的枢纽。这背后,是人情操作还是其他,历史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