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地震的摇晃中降生

玩耍的孩子们正一个个散去,胡同里不时传出几声狗叫,偶尔有妈妈喊着自家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掺杂其中。

劳碌的一天即将结束,初春的夜晚正在降临,整个村庄逐渐安静下来。

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村北头李四媳妇儿生下一个男婴。

李四端来一盆热水让胖三姑洗手,嘴里不停的说着感谢的话语:

“今天三姑真是受累了,一会儿您在家里吃了捞面再走”。

胖三姑的手突然从盆里抽出,惊慌的指着吊在屋顶,悬挂在半空的灯泡儿,惊慌的喊道:“快看!地震了,赶紧跑!”。

话音未落,胖三姑转过肥胖的身躯,掀开门帘儿就蹿了出去,迅雷不及掩耳。

堂屋里传来扑通,哎呦的一声。

李四探出头,看到胖三姑正连滚带爬的起来,踉踉跄跄的冲出了屋外,像一颗在轨道上滑行的保龄球。

李四抬头瞅了一眼还在摇晃的灯泡儿,他向前一个箭步,来到炕上,慌乱的帮媳妇儿找着衣服。

他上炕的时候,盆架儿被他踢倒,半盆热水洒落一地,砖头和砖头之间的缝隙冒出一个个浑浊的气泡儿,整个地面弥漫着一层水汽。

一着急说话就口吃的李四对媳妇儿喊着:“穿~穿~穿上衣服,咱~咱也跑!”。

他一边说,一边把衣服甩到媳妇儿的身上。

李四媳妇儿慌乱的穿上李四扔过来的棉袄,棉裤,又用小棉被儿包裹起刚刚出生的婴儿。

李四说:“现在抱~抱孩子出去肯定会被~被冻死,先~先放屋里吧,咱出去看~看看再说”。

李四媳妇儿犹豫了一下,把婴儿放在了炕头儿。

李四抄起一床棉被夹在腋窝下,另一只手搀扶着媳妇儿逃出了屋子。

跑到院子里的夫妻俩,回头看了一眼晃动的房子,一块块墙皮从墙面上脱落。

村北的池塘边已经聚集了很多村民,大家纷纷议论着。

徐奶奶嘴里不停的嘟囔着:“这是什么破年头啊,去年邢台地震就死了那么多人,这才不到一年又地震,大冷天儿的,可怎么办啊?”

邻居二驴的媳妇儿怀里抱着三岁的女儿,一脸的惊慌,孩子在她怀里不停的哭闹着:

“妈妈,我饿,呜呜呜”,孩子一边哭一边抹眼泪。

二驴媳妇儿摇晃着女儿,二驴也在一旁不停的哄着:“丫头,咱不哭,等一会儿不震了,爸爸回家给你拿吃的”。

李四的爸爸从远处跑了过来,他焦急的问李四:“老四,生了个啥?”

“生个带~带把儿的”。

“孩子呢?”他瞅了一眼李四,又看了一下站在李四身边的儿媳妇儿。

“爸,孩子刚出生就地震了,我们担心孩子抱出来会被冻死,就把他留在屋里了”李四媳妇儿解释着。

李四爸爸一听,怒目圆睁。

“混账东西!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你赶紧把孩子给我抱出来,快去!”他一边骂一边抬手扇李四。

没等巴掌落在脸上,李四转身就冲了出去。

不一会儿,李四抱着刚出生的婴儿回到了池塘边,李四媳妇儿迎了上去。

“到草垛这边来,把孩子放地上”

李四抱着孩子,李四爸爸和儿媳妇从草垛上揪出一些细软的干草,在地上摊开,扶平,把棉被铺在上面。

李四把孩子放在棉被上,包裹的严严实实,他害怕有漏风的地方,用手不停的在被子周围,这捅一下,那按一下。

李四的爸爸蹲了下来,打量着孙子露出的小脸儿,刚才还满脸的怒气瞬间消失不见。

村民们在春寒料峭的寒风中熬过了一晚。

地震的强度不大,房屋没有倒塌,但偶尔的余震还是让村民们不敢掉以轻心。

天一亮,村民们便就地取材,各显神通,开始搭起一个个形状各异的帐篷。

有的支起几个木棍,用塑料布或者棉被在四周一围,上面一盖,就搭好了一个临时帐篷。

有人把竹竿劈开,用竹片支起一个拱形的窝棚。

李四把院子里的小推车架子搬了出来,上面铺上干草,用几根木棍绑在车架子上,把家里所有能用的棉被,塑料布,帆布,凡是能够使用,能遮风挡雨的,全部缠盖在了架子上。

李四一家人在这个简易又拥挤的帐篷里,熬了两个礼拜的时间,才敢搬回屋里。

这个在地震中降生的男婴就是我,爷爷给我起名叫: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