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顾等不迷糊
编辑丨顾等不迷糊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安葬众多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的地方,每一个墓地背后都有着感人的故事,其中,81号墓和一处无名墓碑备受瞩目,这两处墓地为谁而设呢?谁又是被祭扫的最多?
八宝山公墓由来
八宝山自古以来就被视作风水宝地,历经封建王朝的终结后,它担负起了新的重要使命。
先是作为忠烈祠所在地,后来又成为了国家公墓陵园,这里风景秀丽,交通便利,而且不占用农田,因此成为了理想的墓地选址。
在兴建这座公墓的过程中,许多志士和学者倾注了大量心血,林徽因就算在生病期间,她也亲自下场,完成了著名的“莲花”设计。
八宝山公墓包括骨灰堂和墓区两个部分,而墓区则被划分为三个地区,第一墓区是安葬政治级别最高的干部和民主党派领导人的地方,其中埋葬着诸如任弼时、彭真和李先念等知名人物。
第二和第三墓区的政治级别略低,安葬着县团级以上干部和知名学者,比如徐悲鸿、林徽因以及中国人民最忠实的朋友史沫特莱等人。
进入骨灰堂的骨灰也将按规定次序进行排放,而想在这个红色公墓葬身的人并不容易,由于其地位和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每逢清明时节都吸引大批国民前来祭奠。
多座特殊的公墓更是备受瞩目,其背后更有着令人感慨的故事。
绝世才女林徽因
作为修建这座红色文化资源的墓地的修建者,林徽因,她的墓穴自然而然的也成为了这座墓地被全国各地游客祭祀最多的地方。
人们经过这个地方时,常常会驻足一会,向杰出的建筑师兼作家林微因献上一束鲜花。
林微因以她的美丽外貌和才华出众而闻名,每当提起她,脑海里想到的就是,一位穿着旗袍的年轻女子,在民国时期的巷子里漫步,散发着诗人的气质。
除了她在文学领域引起轰动的作品外,她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建筑师,她留下的建筑设计手稿令人赞叹不已,在建筑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904年,林微因诞生于浙江杭州,她的父亲受过良好的教育,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通晓多种外语,且擅长诗文、书画等各种文化领域,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
林微因的家庭并不和睦,她的父亲一直都不喜欢她的母亲何雪媛,由于何雪媛的脾气暴躁,作为一个只知享乐的大小姐,所有的家务都不会做。
在家庭中,林微因的童年并不愉快,母亲经常抱怨父亲的冷淡,而父亲也因此纳了妾,小妾生下了四个孩子。
尽管林微因年幼,但她对母亲和父亲之间的争吵和忽视感到厌恶,她的童年并不幸福,这也让她养成了敏感多愁善感的性格。
林微因与母亲住在较为冷清的小院里,她却常常听到父亲与小妾的孩子们在前院的欢声笑语。
她也从未向父亲发过脾气或抱怨,而是在家中承担起管理家务的责任,父亲也因此特别喜欢这个懂事的女儿,并在外出工作时让她负责家庭琐事。
由于跟随父亲的耳濡目染,林微因自小就展现出多方面的才能,她涉猎各种书籍,自幼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文学天赋,同时能够流利地说英文。
在16岁时,林微因随父前往英国深造,正是在那里,她对异国风格的高大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这让她深受吸引。
在英国期间,林微因穿梭于大街小巷,探寻每座建筑物、每座桥梁以及每条街道的特色,她惊讶地发现,这些在当地人看来司空见惯的建筑物内涵丰富,蕴含着巨大的魅力,这一发现激发了她对建筑领域的浓厚兴趣。
回到国内,林微与正在清华大学就读的梁思成相遇,他们发现彼此在建筑领域拥有着相似的兴趣和看法。
林微因告诉梁思成她对建筑充满了热情,并最终得到了一个学习建筑的机会,于是,他们一起前往美国深造,共同踏上了建筑学习的旅程。
在转往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的时候,林微因却受到性别的限制,被告知该校不接收女学生,因为学校担心女生熬夜画图会出现安全问题。
尽管遭遇了学校的拒绝,林微因的学习热情却没有受到阻挡,她别无选择,只能主修美术,辅修建筑,因为良好的绘画技巧是进行建筑绘稿的基础。
林微因并不是一个天才级的绘画者,她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坚持每天不断练习,最终她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完成了四年的舞台美术设计课程,她在辅修的建筑学课程上也表现出色,受到教授们的赏识。
林微因在与梁思成一起考察古代建筑后创作了一幅手稿图,她的线条笔直而精确,令人惊叹,尤其在科技较为落后的时代,她的优秀线条成为她作品的一大亮点。
林微因的绘画技巧为她成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奠定了基础,她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与国徽的设计。
在这一过程中,她巧妙地利用了民间传统的景泰蓝工艺,并将它运用在纪念碑的图案中,除此之外,她还为东北大学设计了校徽,并在其中融入了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
由于生活在抗战时期,林微因在校徽中将长白山与熊、狼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象征着中国面对列强的威胁,鼓励学生们铭记国耻,振兴中华。
林微因与丈夫梁思成一起为中国建筑界做出了许多贡献,参与了八宝山公墓的设计,并致力于保护民国时期的中国文物建筑。
1955年4月,林微因在同仁医院病逝,随后安葬在八宝山公墓,她的墓碑上刻着“建筑师林微因”,永远铭记着她对建筑事业的贡献。
81号公墓
81号公墓里面安葬的就是贺龙,中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一位传奇人物,年轻时,因为受到地主恶霸的欺凌,他毅然反抗,甚至在一次冲突中砍伤了恶霸之子,由于这次事件,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开始了他的革命道路。
一开始,贺龙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步伐,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在这一时期,他多次被捕,并遭受敌人的折磨,但他从未屈服,反而磨砺出坚韧的革命意志。
后来,贺龙决定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进行革命斗争,凭借着两把菜刀,开创了一条惊人的道路。
就连毛主席也曾说:“贺龙能用两把菜刀起家,组建一支军队,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害怕干不成呢?”
在北伐时期,贺龙已经成为一支军队的领袖,既拥有财富又拥有权力,甚至蒋介石也得设法争取他的支持。
但是贺龙并不满足于腐败和独裁,认识到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背离了革命初衷,于是他选择继续跟随共产党进行革命。
贺龙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发动了一次重要的起义,这次起义不仅在历史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组建军队,更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与蒋介石武装之间的斗争正式拉开序幕。
作为南昌起义的主力和重要领导人,贺龙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了革命事业,贺龙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即便面对蒋介石威胁他家人的行径,贺龙和他的家人从未屈服,甚至在屠刀面前仍然保持了坚定的姿态。
不仅如此,为了参与革命,贺龙的生活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南昌起义之前,他是哥老会的元老和20军的军长,每当出门都要坐轿子。
起义之后,贺龙亲自烧掉了自己的轿子,并三次让出军队指挥权,从而开创了人民军队的历史。
贺龙的胸怀和气度,展现出老一辈革命者无私奉献、为人民公仆的精神光辉,毛主席、周总理等对贺龙也深表赞赏和钦佩。
虽然贺龙后来迁葬回老家,但81号公墓仍然保留着他的墓地,以纪念他在建军事业中的贡献,至今,仍有众多人前来缅怀。
无名墓碑
这无名墓地埋葬着阎又文同志,一个名字不为人熟知的地下党员,尽管他没有将军或高级领导人的身份,但他在我国革命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他能葬在八宝山公墓的原因。
阎又文是一位杰出的人才,毕业于山西大学,虽然他在国民政府工作,但他实际上是我党优秀的地下工作者。
由于他有机会接触大量机密文件,甚至了解傅作义等人的想法和计划,他向党提供了宝贵的情报,帮助顺利解放了北平。
然而阎又文为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很少有人知道,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功绩也没有被公开,直到1993年,他的家人才了解到他过去的身份,但这时候的阎又文已经去世了31年。
这个无名墓地背后的故事应该得到更多人的了解,阎又文的贡献应该被铭记,当然他只是众多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地下工作者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片无名墓地属于每一个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结语
八宝山革命公墓象征着革命英烈的永恒光荣,它不仅是英雄们的长眠之地,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之地。
类似的公墓在国外也屡见不鲜,承载着国家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纪念功能,八宝山革命公墓积极拓展国际视野,将以更加丰富的方式,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精神启迪和文化滋养。
相信在未来,它将发挥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永远铭记和珍爱那些为了正义与公平英勇付出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