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廉(伯益的后人)的后人也被称为“秦人”,这个“秦”字是从何而来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秦王室一族其正确的姓氏应该是嬴姓赵氏,但在对嬴姓赵氏的称呼中,“秦”字出现的频率远比“赵”还多,这是为什么?商末,纣王的保镖恶来是飞廉的儿子,恶来有个后裔叫做大骆,这个大骆有个小儿子叫做非子,非子和他的祖辈造父一样擅长养马。当时非子住在犬丘,附近的人都知道非子畜养马匹的能力,于是就有人将他推荐给了周孝王。周孝王听闻非子很有名,便召见了他,在这次面试中,非子面对周孝王的提问,举止得体,对答如流,周孝王十分欣赏他,便让非子在渭水一带为周王室养马。
非子得到这个工作后,也满心欢喜的为周王室效命,工作兢兢业业。在非子精心养殖下,周王室的马匹一天比一天强壮,而且繁殖甚多。周孝王看着这些骏马奔驰在大地之上,心中十分喜悦,仿佛自己也正驰骋在周王朝的大地上,巡视着这块土地上的百姓们,这种成就感让他十分快乐,因此周孝王对非子也非常有好感,便有了立他为大骆继承人的念头。
但问题是非子是大骆的小儿子,没有正当理由不能随意废长立庶。周孝王的这个念头就受到了大骆长子成的外祖父申侯的反对,于是周孝王就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既然非子不能继承家业,那对他另外进行封赏就好了,最后周孝王将秦地封给了非子,约公元前900年前后,非子在秦地建立了一座叫做秦亭(今甘肃清水秦亭镇)的城邑,成为了周朝的附庸国。
周孝王很喜欢非子,对他的奖赏不仅是这些,到非子这里嬴姓已经历千年,早已失祀,周孝王就让非子重新祭祀嬴姓,非子也因此得到了嬴姓宗主的地位。当时有嬴姓十四氏,他们对非子承祀嬴姓宗主还是有很大意见的,但有周孝王的支持,非子也总算顶住了压力,也是到了这个时候,“秦”和“嬴”正式结合,因此非子也被称为“秦赢”。
所以真正能列入秦国君王的第一个人应该还是非子,因为“秦”是因他而生,而秦亭这座城邑的建立,也是日后秦人开始扩张土地的基础,所以真正的“秦”正是始于此处,而未来秦国的奠基者也正是非子。后人有诗记载:大陇西来万岭横,秦亭何处觅荒荆。非子考牧方分土,陇右山川尽姓赢。
商周时期,有以封地为氏的习惯,这么看非子这一支当为秦氏,但因为非子生于犬丘赵氏,所以从非子到后来的秦王室均以“赵”为姓。而且因其属地为秦,故秦也成了非子这一支的象征,等到了秦朝灭亡后,其王族子孙为了纪念这个朝代,这才以“秦”为氏,这也是陕西秦氏的来源,和赵氏一样,秦氏的源头也是嬴姓。#秦朝##历史##历史回眸#
图为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