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1300多年,诞生900多状元,青史留名的有几个?

皇榜中状元,自当锦衣归故里。

吴县书生陈初哲状元及第后,回乡路上,经过甜水铺,路遇一位绝色佳人,倚门斜立,手拿柳条把玩,令人神魂颠倒。

陈状元看呆了。

好半天才信心满满上去搭讪,佳人淡定看了他一眼,叫出了自己的母亲。

陈状元瞬间来劲,殷勤亮出状元身份,心想“这不得立刻把女儿许配给我?”

没想到对方好奇:“状元是什么东西?”

陈状元愣住,对方的疑惑不像假的,于是回道:“就是皇帝出卷考出来的第一名。”

对方“哦”了一声又问,“那状元几年出一个呢?”

“三年。”

一旁的美人先笑了,“还以为是千古一人呢,原来每三年就有一个。”

(拿刘亦菲给绝世佳人打个样)


这则故事出自清朝李调元的《淡墨录》。

科举一千三百多年,点了状元八九百个,他们中有惊才绝艳如王维、青史留名如文天祥,但更多的,似乎在传胪唱名、打马游街那一刻,就抵达了人生巅峰,于后世籍籍无名。

所以状元到底是什么东西?

又有什么魔力?

大家为什么会对状元这么上头?

带着甜水铺大美女她母亲的同款疑惑,我们来聊聊。


首先,状元要才能怎么考上?

在古代,成为状元,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十年寒窗只是起步。

科举考试要闯很多关,单就流程来说,不比咱从青铜上王者简单。

首先要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三场考成秀才;

然后通过乡试成为举人(范进就是在这关疯掉的);

通过会试成为进士

最后一场是殿试,会确定进士的名次,从而诞生状元。

其实会试考上,就已经有进士身份了,单看后面殿试是一甲二甲还是三甲。

因为科举是为了选拔官员,所以,其实殿试就是科举时代的公务员现场笔试+面试。

面试官通常就是他们以后的大老板,皇帝。

这一套流程下来,运气好,能在二十几岁走完;运气差一点,比如唐朝诗人孟郊,五十岁上岸。还好那个时候不限年龄,否则按现在35岁周岁的门槛,他别想“一日看尽长安花”了。

(梦华录里,十八岁中进士的顾千帆已经很苏了)


一个人殿试第一名,就是状元吗?

不一定,科举取士,才华当然是第一标准。通常殿试第一名,不出意外就是状元。

那可能会出哪些意外呢?


颜值

一个残酷的现实,不管什么时候,人类都是看脸的。尤其状元是什么身份?

三年选一个,要打马游街的,代表朝廷颜面,如果长得太抱歉,皇帝也会觉得没面子好吗?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开科取士,殿试第一名郭翀就因为长得丑,与状元失之交臂。

有其爷必有其孙,建文帝主持殿试时,对策第一的进士叫做王艮,因为长相原因屈居榜眼,建文帝另点了一个叫胡广的进士做状元。

很有意思的是,靖难之役,状元胡广贪生怕死从了朱棣,而榜眼王艮殉难尽终。

(图文无联系,主要看颜值)

名字

名字起得好,状元当得早。

明永乐年间,就有一个冤种进士,叫孙曰恭,本是第一名,但却没有成为状元,为啥?

古代人写字竖着写,“曰恭”竖着看像“暴”。永乐帝朱棣抢侄子皇位时手段残酷,在朝臣眼里本就是暴君,可不能留这个话头,于是把孙曰恭刷了。

有人因为名字丢状元,就有人因为名字得状元。

清朝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据说是慈禧亲手选的。

殿试第一名原是广东的朱汝珍,这犯了慈禧的三个忌讳:

首先,朱是明朝国姓

其次,珍让她想起被抛井的珍妃

最后,这人来自广东,有一群“闹腾”的同乡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洪秀全

而第二名,刘春霖,不仅写一手娟秀小楷,更重要的是来自直隶肃宁,“肃宁”、“春霖”听着就国泰民安,慈禧当即点了他当状元。

(晚清状元刘春霖和他的字)


家乡

江南自古繁华,也很出状元。清朝几百年114个状元,其中69个来自江浙,60%的状元比率,其他省就很有情绪。

所以江南学子,就比较吃闷亏。

比如乾隆年间赵翼,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作者。

他殿试考了第一名,乾隆一看,怎么又双叒叕是江苏人?话说陕西这个地方,上一个状元还是明朝的吧?于是点了个陕西的,把赵翼换成探花。

但话又说回来,点状元这件事也是看皇帝心情,心情好家乡在哪都不是问题。

还是乾隆,七十九岁那年的科举殿试,有个江苏人叫胡长龄,原只是第十名,但乾隆一看,胡长龄,胡不长龄?

那会儿他马上要满八十,看这个名字,嚯,吉利!于是麻溜利索点了状元。

非常感情用事,跟之前不让赵翼当状元的样子判若两人。

运气

大诗人陆游考进士那年,有个家室强劲的对手,秦桧的孙子秦埙,所以陆游明明是第一名,却并没有状元及第。当然陆放翁在意的,从来都不是这些,毕竟他临死之前都在牵挂家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成为状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在古代,状元其实蛮稀罕的。

话本子里,经常有状元郎被榜下捉婿的情节,比如史诗级渣男陈世美为尚公主,找人追杀妻儿手动丧偶。


难道,状元就会被皇帝逮起当驸马吗?

考完试,就被国家分配对象,皇帝非要把女儿或者妹妹嫁给状元,这种情节,都属书生意淫。

科举一千三百多年里,就出了一个状元驸马。

毕竟,皇家割韭菜也挑剔好吗?

唯一被捉的是唐朝一位状元,叫郑颢,他出身五姓七望荥阳郑氏,未婚妻是范阳卢氏的一位千金,计划是考完试就成亲,没想到这小子,考上了状元。

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出身世家大族,年少又有才,长得也不错,就决定是你了,状元驸马!

但这个驸马其实自个儿也不太乐意,他似乎更喜欢卢家小姐。

而且当驸马也不是啥好事儿,为防止外戚专权,当驸马的状元郎几乎就与仕途无缘了。

寒窗十几年,最后得了一个表面光鲜的驸马身份,但凡有点抱负,都会不得劲吧?

当然,状元驸马出现几率极小,主要是因为古代都早婚。

不像咱们现在,智者不入爱河,寡王一路硕博。古代读书考进士光耀门楣,固然是第一要紧事,但传宗接代也十分重要。

所以读书人二十岁不到就有孩子了,五十岁不到子孙满堂了。

平均年龄三十往上的状元,很少有可能成为驸马。

皇家公主毕竟也是金枝玉叶,没有必要非得嫁个中年二婚男人吧,图啥?


一些状元逸事

01皇帝状元——西夏李遵顼(xū)

这位是科举史上石破天惊第一人,乍一看我以为他是自己封自己做状元,心想这谁要不要脸?细扒才发现,李遵顼是考上状元后,开始当官,当着当着脾气上来了,诶,傻逼老板你懂不懂治国啊?

皇帝估计也冒火,你行你上?李遵顼于是便夺了他的天下:什么皇位,换我来坐坐。


02 史上唯一女状元——傅善祥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女驸马大家都会哼吧!

冯素珍是女扮男装考上状元,但其实历史上有一个货真价实的女状元,就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傅善祥。

这位的人生经历堪称离奇,好多大女主言情都不敢这么编:8岁父母双亡,13岁成为童养媳,18岁丈夫去世成为寡妇,20岁参加天平天国女科考中女状元,后来还成为昙花一现的天平天国王朝的女丞相。


03 厚脸皮讨来的状元——裴思谦

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己讨来的状元。那会儿唐朝宦官当权,裴思谦于是费劲巴拉讨好当时的权宦仇士良,拿着举荐信去找主考官:“让我当状元,懂?”

主考官敢露不敢言,又怕被报复,只好答应。

说在最后

唐朝一百多号状元,千百年过去,我们还能认出来的也不过二三。

我们知道柳公权是因为他的书法,知道王维是因为他的诗句,知道裴思谦是因为我前面说了他不要脸。

但哪怕是王维柳公权这俩状元,也只有在我们专门研究这些细节时,才会惊喜发现,啊,原来他还是状元?

就像我们发现一个事业上非常之牛逼的人,高考恰好是他们省的第一名一样。

如今高考成绩也快要出来,网上很多人问“高考是人生的关键吗?”

诚然,高考是一场恶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放到漫漫人生中来看,也不过就是十八岁那年的一次考试。

只是人生的一个步骤,即便成为状元,也只是表示在一场大型考试里面,发挥超常。

关汉卿、吴承恩、罗贯中蒲松龄曹雪芹,他们都不是状元,有的甚至不是进士。

重要的不是某一场战役,而是朝着既定的方向,持续努力。


如果喜欢请转给你的朋友

如有指正请在评论里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