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初,卡塔尔并不算一个引人注意的地方。这个位于阿拉伯半岛向波斯湾的突出部,面积狭小, 土地荒芜,人口稀少, 除了海盗和渔民,鲜有人势力光顾这里。
今天的卡塔尔酋长国,已然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头顶一块布, 天下我最富”,卡塔尔的的石油储量排在世界第十三名, 天然气储量排在世界第三名, 仅次于俄罗斯和伊朗, 而前两者的国土面积分别是卡塔尔的1484倍和143倍。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是阿拉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而这次世界杯,卡塔尔豪掷2200亿美元投资,是前7届世界杯的总支出的5倍多!
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 这样一个小国家是怎样在大国环伺的海湾地区走向独立并保持独立的。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卡塔尔的前世今生。
先熟悉下卡塔尔周围的情况
和附近的几个邻居一样, 在阿拉伯帝国建立以后, 这里成为阿拉伯帝国长期控制下的版图, 来自伊斯兰的统治将整个阿拉伯半岛彻底阿拉伯化。直到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 郭靖的拜把子兄弟拖雷的第六个儿子旭烈兀西征,灭掉了阿拉伯的阿巴斯王朝,阿拉伯帝国就此灭亡。尽管很快来自突厥人的一个分支奥斯曼人最终发迹并在西亚建立了强大的奥斯曼帝国, 但直到十九世纪, 卡塔尔地区由于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以及狭小的空间,并没有得到奥斯曼帝国有效的控制。
时间线可以直接快进到十九世纪,因为在此之前, 这里主要是一群从阿拉伯各部落分离出来的游牧部落迁移至此, 以一种非常小规模的方式定居,其主要维持生计的方式就是在海湾地区采集珍珠,然后卖给周边的地区。
珍珠贸易是卡塔尔地区最早的维系生存的经济模式, 因为这里是在太穷了, 除此以外, 人们几乎在这里找不到定居的必要。尽管如此, 在沿海依靠采集珍珠生存的人口也不过是在几百到几千之间。
1517年,葡萄牙人入侵了这里。但仅仅三十八年之后, 在奥斯曼帝国的打击下, 葡萄牙人就放弃了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转而继续向东方的印度去殖民。
总之一句话, 早期的卡塔尔能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权力真空, 就是因为穷,阿拉伯半岛遍地沙漠 ,人迹罕至, 像卡塔尔这样的类型比比皆是。
和卡塔尔隔海相望的巴林就完全相反, 尽管巴林面积还不到卡塔尔的十分之一, 但由于其绿洲遍布, 土地肥沃, 很早就被来自半岛内部的哈利法部落控制, 并建立了一个小规模的酋长国。
哈利法家族至今仍然是巴林国的王室家族。
在这里顺便跟大家科普一下阿拉伯人的姓氏特点,以现任卡塔尔国王塔米姆·本·哈马德·阿勒萨尼,其实他的全称是塔米姆·本·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注意这几个词, 第一个塔米姆,是国王本人的名字, 中间的哈马德是他父亲的名字, 哈利法是爷爷的名字, 最后的阿勒萨尼是家族名称,“本”是指这个字前边的名字是后边名字的儿子, 有时候也会写作”伊本“,所以一个阿拉伯人的名字全称, 是可以看出祖宗三代人的名字以及家族的名的。简称的时候, 人们习惯去掉爷爷的名字, 只在名字后边加上父亲的名字和家族名。阿拉伯人的重名率非常高,如果不加上父亲的名字,你会发现阿拉伯人一大堆默罕默德艾哈迈德什么的,完全无法分清楚。
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我们接下来的阅读。
在默罕默德·本·萨尼来到卡塔尔之前, 这里的现状是北部和巴林相邻的沿海地区被巴林的哈利法部落控制。 其东部沿海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从内地游离过来的小部落。随着十九世纪英国对印度的殖民, 这里成为印度孟买——巴格达贸易航线的必经之地, 因此沿海居民非常乐意从事海盗职业, 通过袭击过往的英国商船获利。
此时的萨尼家族在卡塔尔默默无闻, 族长默罕默德·萨尼带着族人艰难的生存在卡塔尔半岛的小镇贝达(今天的多哈)。
在1820年之前的一段时间, 由于拿破仑对埃及的占领, 孟买到巴格达的贸易航线地位更加重要, 但是一团散沙的卡塔尔海盗很让英国人头疼,这些人不仅抢劫英国商船, 还多次和北方巴林的哈利法部落发生战争。而战乱导致的秩序混乱更加影响了英国的贸易稳定。
在1820年, 英国人以坚船利炮做后盾, 和卡塔尔的分散的各个部落签署了一项被称为《全面和平条约》的文件, 条约第一条规定:“作为本条约的签约方,阿拉伯人将永久停止陆上和海上的劫掠行为。”第四条有些像家长管制小孩一样规定,“签约的部落…,不得彼此攻击。”为了保险起见, 英国人甚至要求巴林和卡塔尔的船只挂上白色和红色的旗帜来表达自己的友好态度。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卡塔尔王国和巴林王国的国旗是很相似的。
F擅长搞均势外交的英国人马上出面,将所有的争议交给驻守巴林的英国政治驻扎官解决(英国是巴林的保护国), 压制了双方的进一步行动。同时为了补偿萨尼家族,英国人在1868年9月18日, 将卡塔尔上的主要部落的酋长召集到英国军舰“警惕号”上, 在所有人的见证下, 和默罕默德·本·萨尼签署了一份新的声明。这份声明意义重大,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将, 声明承认了卡塔尔是独立的,而非属于巴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 这份 声明是当着卡塔尔大部分酋长的面签署,而 默罕默德·本·萨尼就无形中成为了大家的代言人,也就是形式上的领导者。英国人有意无意的在其他部落心里灌输了一种默罕默德·本·萨尼是卡塔尔话事人的理念。声明由默罕默德·本·萨尼和英国在波斯湾的政治驻扎官佩利中校共同签署。内容主要是默罕默德·本·萨尼的口吻承诺,内容比较多,我节选几条给大家看:
1. 我承诺返回多哈并和平地居住在该港口。(穆罕默德·本·萨尼此前从多哈迁徙到卡塔尔北部的豪尔哈桑,以指挥针对巴林总督的作战。)
2. 我承诺,在任何时候,不以任何借口在海上进行有敌意的活动;当发生争议或者误解时,将寻求政治驻扎官帮助解决。
3. 我承诺绝不会帮助穆罕默德·本·哈利法,或者以任何方式与其建立联系。
4. 如果穆罕默德·本·哈利法落入我的手中,我准备把他交给政治驻扎官。
5. 我承诺与巴林酋长谢赫阿里·本·哈利法维持之前存在的所有关系,当对于任何问题存在异议时,无论是货币支付还是其他问题,都应该交由政治驻扎官处理。
这份声明让1868年以后的卡塔尔不仅获得了名义上的独立(从此和巴林出于平等地位),英国人将声明传示卡塔尔各部落,也让萨尼家族成为卡塔尔名义上的首领, 尽管这种统治仅限于名义上的,但他让默罕默德·本·萨尼获得来自英国人保障的权威,任何对这一声明的破坏将视为对英国人的挑战。
所以我们可以将卡塔尔是在1868年开始独立。不能说是正式独立是因为背后还有个大佬没有点头同意。
没错, 说的就是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虽然被称为“西亚病夫”,但是它依然坚决维护自己治下的属地。英国人在波斯湾的行动引起了奥斯曼帝国的警惕, 当卡塔尔与英国掐定了1868年的协定以后, 奥斯曼帝国也有了干预卡塔尔的理由。1869年,奥斯曼在巴格达新任命的总督艾哈迈德·沙菲克帕夏开始介入卡塔尔事务,试图将英国人的势力从这一地区排挤出去。
萨尼家族的准二代族长贾西姆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信息, 之所以说是准二代族长, 是因为此时他爹默罕默德还在。贾西姆利用奥斯曼帝国的介入,在1872年年, 接受土耳其人的任命, 出任卡塔尔地区的总督, 尽管他这个总督不需要向奥斯曼帝国纳税, 也无需从后者领取薪水。但这种巧妙的政治投机, 一方面换来了奥斯曼帝国对卡塔尔的让步, 毕竟这意味着卡塔尔从属于奥斯曼帝国, 同时也不会太刺激英国人。
有趣的是, 贾西姆在他的住所升起奥斯曼国旗的时候, 他的老爹并不赞同, 但两个人一个亲英一个亲奥,反而为卡塔尔赢得了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们前边说过,英国人的目的只需要维持卡塔尔的稳定,来保证他们的贸易稳定,我翻了很多历史资料, 在石油被发现之前, 英国人压根就没有要控制卡塔尔的想法。毕竟这里没有原材料也没有市场, 要论起驻军,英国人更青睐于旁边那个巴林。
祖巴拉地区一直是巴林王国的盟友
卡塔尔就这样保持着某种模糊的政治独立性。
不得不说, 萨尼家族太擅长政治投机了, 我们今天看到的卡塔尔在国际上的各种操作,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搞定英国和奥斯曼帝国以后, 贾西姆开始着手加强对卡塔尔的控制, 当时的卡塔尔北部, 是被另一个纳伊姆家族所控制, 这个家族始终在卡塔尔和巴林之间摇摆, 多次充当巴林的盟友。借助巴林的力量, 纳伊姆家族以祖巴拉为据点, 不断在北方拓展力量。
1878年, 默罕默德去世, 贾西姆正是结果萨尼家族第二代首领的旗帜, 同样在这一年, 纳伊姆家族在海上袭击了萨尼家族的船只,双方爆发战争。此时的萨尼家族有奥斯曼帝国作为盟友, 而纳伊姆家族有巴林作为盟友。搞笑的是, 奥斯曼帝国认为这是卡塔尔内部事务, 不予干涉, 而英国人深怕巴林的介入影响波斯湾的海上秩序, 因此压下了巴林的介入。于是纳伊姆人和萨尼人四处观望,忽然发现战场上只剩下彼此两个家族,双方请的帮手一个都没来。
伊本·沙特在阿拉伯半岛四处征战的时候, 其影响力一度威胁到卡塔尔地区, 萨尼家族的贾西姆同志为了避免卡塔尔沦为伊本沙特野心的牺牲品, 主动向沙特表达了尊敬, 并在1902年正式皈依沙特信奉伊斯兰教瓦哈比派,为卡塔尔赢得了暂时的安全。
等到1913年,伊本·沙特领导的沙特家族已经基本站稳脚跟, 并对卡塔尔这一代提出新的领土主张,这就已经影响到卡塔尔的生存了, 在这种情况下, 贾西姆的儿子——萨尼家族的第三代首领阿卜杜拉·本·贾西姆经过两权相害取其轻的选择,最终在1916年和英国签署正式条约,这标志着英国正式成为卡塔尔的保护国。而扩张中的沙特实际上是法国的势力范围, 因此这种选择避免了两者之间的冲突。
从历史结果去看, 英国真的是卡塔尔实至名归的保护者。
现在来看, 萨尼家族能够在卡塔尔成功建立自己的王朝, 并非是一种偶然。毕竟萨尼家族的崛起之路阻碍重重, 但每一次困境都被萨尼家族成功化解。萨尼家族先后化解了来自英国、当地部落、巴林哈利法部落、奥斯曼帝国、沙特的威胁,并反复跳反,利用英国和奥斯曼帝国的矛盾, 这里边第二代首领贾西姆的贡献功不可没,我们可以这么总结,第一代家族首领默罕默德构建了卡塔尔的画像, 而第二代家族首领贾西姆将卡塔尔变成现实。
所以卡塔尔人选择贾西姆作为卡塔尔的国父, 并将他的生日作为卡塔尔的国庆日, 其实也是通过宣传纪念贾西姆, 来加强巩固卡塔尔人的国家认同感。
萨尼家族的成功总结下来就是以下几点:
第一,两代萨尼家族领袖的漫长统治,第一代家族领袖默罕默德在1848年率领族人来到多哈,从1848年到1913年的65年间, 萨尼家族在默罕默德和贾西姆父子俩人的长期经营下,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凝聚力和对外政策的连贯性。家族的稳定为其在卡塔尔的统一提供了可靠的后盾。
第二,稳定的定居点,阿拉伯人其实是非常喜欢迁徙的,就像萨尼家族从内陆来到卡塔尔一样,但自从来到贝达(多哈)以后, 萨尼家族一直稳定的居住在贝达这一带, 这就让萨尼家族在这里的统治权变得非常传统和可靠。有争议的对手要么被打败了,要么迁徙走了。
第三, 就是卡塔尔的权力真空,在没有发现石油之前, 不论是半道上的各个小部落 ,还是来自外部的西方列强, 对没有对这片土地产生太多的欲望。来到这里的居民, 要么为了采集珍珠,要么为了打劫海上商船。因此为萨尼家族的崛起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四, 英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干预。萨尼家族通过两面交好英国和奥斯曼帝国,向双方寻求保护 来抵消双方对卡塔尔的干涉, 从而巩固自己在卡塔尔的地位。萨尼家族的这一政策至今仍然是卡塔尔的对外政策传统。向更强大的外国靠拢,以保护自己弱小的地位, 是卡塔尔也是还晚这一地区历史悠久并屡试不爽的的政策传统。
不论是1868年在“警惕号”上签署的条约还是在1916年和英国人签署的保护协议,签约方都是萨尼家族和英国, 而不是卡塔尔和英国, 这就给出了一个极大的暗示意义,即萨尼家族就是卡塔尔,两者是一体的,这种暗示是给萨尼家族的专制统治创造了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法律基础。
在石油发现之前的卡塔尔, 主要依靠珍珠采集业和渔业来维持生计,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 来自遥远的东方的日本, 出现了人工养殖珍珠的操作模式, 这种方式成本更低,而且人工养殖的珍珠和自然采集的基本毫无差别,因此国际珍珠价格暴跌,卡塔尔这种传统的珍珠采集业受到巨大的冲击。
从二十年代到二战后这一段时间, 尽管英国人已经开始在卡塔尔开采石油, 但大部分的利润被英国人垄断, 和本地人无关。 萨尼家族的第三代首领阿卜杜拉原本拒绝给英国石油公司签署石油特许权, 但经济的恶化已经严重威胁到阿卜杜拉的生存能力, 在1935年, 这位卡塔尔酋长甚至不得不为了得到1.7万卢比的贷款而去质押自己的房子。再这么搞下去, 要么萨尼家族被淘汰, 要么萨尼家族淘汰阿卜杜拉。
正是在1935年,阿卜杜拉放弃了自己的立场, 他收取了英国人40万卢比, 是他抵押房子得来的钱的二十倍,六年后,数额增加到每年七十万卢比。阿卜杜拉满血复活。
但我们还需要知道另一个角度的卡塔尔,珍珠价格的暴跌, 加上随之而来的二战的影响, 让本就不富裕的卡塔尔经济雪上加霜,尽管这一时期海湾地区的兄弟们都过得很差, 但是卡塔尔要远比他们更加的落后。1940年的卡塔尔人口减少到只剩下1.6万人,整个多哈沦为一个散落在海岸边的小渔村,房屋破落不堪,苍蝇乱飞, 尘土飞扬,当地人喝水要到两三英里以外的地方去打水。
跟今天卡塔尔人的富裕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到1944年,卡塔尔的渔民从二十年前的6万多人降到6000人左右,生存环境的恶化让很多人离开卡塔尔重复起祖先的迁徙习惯。
从1925年到1949年, 卡塔尔进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期, 被称为“饥荒年份”,大量的家庭和部落迁徙了出去, 采珠人和收购商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萨尼家族和留下来的部落管理者一个没有多少人口的卡塔尔。
不得不承认跟的一点好处是, 部落外迁让萨尼家族面对的统治阻力大大减轻, 也让未来萨尼家族在卡塔尔的统治更加的强大。
在1949年之后,随着二战后重建经济的需要,石油的需求开始逐渐增多, 大量的石油收入涌入卡塔尔, 尽管卡塔尔人获得的仅仅是石油产业链最低端的收益, 但对于不2万人的卡塔尔来说, 活下去已经不是问题了。
1948年,处于“饥荒年份”的卡塔尔还发生了一件事情, 对卡塔尔未来的政局产生了一个深远的影响。
这一年, 第三代萨尼家族首领阿卜杜拉的王储,他的爱子哈马德病死。77岁的阿卜杜拉不得不重新考虑继承人的问题,最终另外一个儿子阿里·本·阿卜杜拉被立为新王储, 由于阿卜杜拉要求从石油贸易中分享更多的利润, 因此在英国人的支持下, 1949年,新王储阿里发动政变, 迫使这位老爷子提前退位。但是作为协议的一部分, 阿里也被迫同意, 未来将由自己去世的那位王储兄弟哈马德的儿子哈利法,继承自己儿子艾哈迈德的酋长位置。
萨尼家族的世系
阿里的算盘是, 反正还有两代人的经营, 未来侄子哈利法未必有能力去继承亲儿子艾哈迈德的位置。但很不幸的是, 哈利法是个令人敬畏的人物, 而1960年艾哈迈德即位以后,反而喜欢周游列国,长年在欧洲居住, 而国内的各种事情都委托给了自己的堂弟, 也就是王储哈利法。
哈利法已经成为实际上没有头衔的卡塔尔国王。
于是在1972年, 哈利法趁着自己的堂兄在伊朗打猎,发动政变, 自己即位成为卡塔尔国王。这个操作给后世开了个先例,23年后, 哈利法被自己的亲儿子, 也就是王储哈马德·本·哈利法发动政变赶下台。王储造反国王,而且上台以后政策还是老一套,我对此感到非常的匪夷所思。搞不好是因为担心老爹太长寿, 迫不及待提前即位。
所幸这种政变都是不流血的, 新国王上台, 老国王去国外养老, 搞不好 年纪大了还能回国度过晚年。所以对国家倒也没有太大影响。
2013年,萨尼家族第七代首领,当然也是卡塔尔第七代国王哈马德,主动退休, 将国家埃米尔让给了自己儿子塔米姆, 也就是现在的卡塔尔国王塔米姆·本·哈马德·阿勒萨尼。
1971年前后,随着印巴分治以及埃及脱离英国控制, 海湾地区在英国人的防务中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早在1968年, 英国人就宣布在未来三年内放弃对海湾国家的控制,当然仅限于政治控制而非经济,随后卡塔尔和巴林一起加入了其他七个酋长国组成的大联盟,由于国内部落的反对,卡塔尔最终退出了这个联盟, 后者最终演变成现在的阿联酋。然后在1971年, 英国放弃对卡塔尔的政治控制, 9月1日,卡塔尔举行开国典礼, 正是成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实际上如果没有石油经济, 英国人实在是懒得对卡塔尔投入太多精力。)
卡塔尔独立以后, 马上开启了石油国有化进程, 但是受限于国力问题, 这种国有化进行相当缓慢。直到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给卡塔尔石油国有化带来了契机。
1973年十月,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叫赎罪日战争)爆发, 为了打击以色列和其支持者(具体是谁我就不点名了),愤怒的阿拉伯国家发起了对西方国家的石油禁运,并将原油价格从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而国家油价在随后的五个月内翻了四倍,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的全球经济危机。
西方石油巨头们突然发现自己面对的不再是任何一个国家,而是一群手握石油生死牌的阿拉伯联盟。在这次危机中, 海湾地区的石油国家靠着联盟的支持,基本全部将石油公司收归国有!
随后卡塔尔开始了快速的石油工业发展阶段,利用石油收入(九十年代天然气收入后来居上),卡塔尔实现了产业更新换代, 过去的小茅屋被摩天大厦取代, 各种基础设施被建设起来, 随着卡塔尔的繁荣, 卡塔尔人享受免费的医疗、教育条件,一大批国外劳工也慕名而入涌入卡塔尔(不知道三四十年前迁徙走的那批人什么感受)。
根据最新数据, 现在总人口265.8万的卡塔尔,拥有卡塔尔公民权的卡塔尔人仅占15%,为39.87万人。绝大部分的卡塔尔人不需要工作, 因为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有外国劳工在处理。卡塔尔在1960年颁布法律, 将公民权仅授予在1930年之前居住在卡塔尔得人以及其后代。而在1964年颁布规定,所有在卡塔尔的行业和企业必须至少被卡塔尔人占有51%的股份,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卡塔尔被国外劳工稀释控制。
多哈夜景
而新时期的卡塔尔继续延续祖先的对外政策, 一方面在地区事务中保持中立政策, 和中东各派势力都保持着联系, 多哈是唯一可以被以色列、法塔赫、哈马斯甚至塔利班的客人光临的地方, 卡塔尔在地区事务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 卡塔尔则坚持当年一代目穆罕默德抱英国大腿的外交政策 ,在国际上紧靠美国, 依靠美国的保护来施展自己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
由于本文主要讲述卡塔尔的崛起道路, 因此对于当下卡塔尔的政治形势分析不做过多讨论。总之我们知道, 西方需要卡塔尔, 卡塔尔也需要西方, 但卡塔尔更属于阿拉伯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