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误打误撞,结果柳树成阴荫,开启站桩新世界

民国之前,站桩一直是传统武术中的不传之秘。现代社会之所以被普通的我们所接触学习,都因为一个误打误撞的故事。

民国初期,著名的意拳大成拳的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在七八岁的时候,得了很严重的哮喘,身体极度虚弱,这种病在当时可以说是医药无效。在无奈之下,他的父亲将他带到了他们的一个远房亲戚,著名的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先生家中,以希望能通过练武让他的身体变得强壮点。

郭老先是让其跑步、跳高,但是这种运动消耗太大了,王芗斋身体受不了。于是郭老就把形意拳中的不传之秘--站桩养生功传授给了他,王芗斋就通过这种方式,刻苦锻炼来调养身体。两三年下来,他不仅病完全好了,而且身上不知不觉有了很大的功夫了,甚至有一些修炼多年的老师兄在和他动手比武时也甘拜下风了。有人练武是三招五式一套一套地练,而王老先生先为治病养命,只是通过站桩练内功,不但哮喘治好,在武功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后来,王老就专心于站桩,并将其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王芗斋先生和部分弟子合影

王芗斋不光功夫高深,其武道的境界也超越了当时的传统观念,其传授弟子都是摒弃门户之见,真诚以待,倾囊相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站桩,王芗斋将站桩功的所有秘密整理成了《意拳正轨》和《拳道中枢》这两篇武学巨作。从此以后,站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用以养身,用以练功修炼。到如今,站桩已经遍地开花,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人人可以学习。

故事讲完啦,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王芗斋先生光只站桩,不仅身体好了,连功夫也提高了那么多,比练拳的师兄们都要强了呢?解释这个问题,我就再打一个比方。两辆车,一辆是高级汽车,一辆是拖拉机。拖拉机会“哒哒哒”、“轰隆隆”、全身冒着浓烟发着抖向前走,而且车身一会就发烫了。但是一辆高级汽车就不一样,全程没有什么杂音,发热也小,“嗖”的一下就出去了。运动其实就是一种能量的转化,拖拉机的很大一部分能量都转化为了震动、声响、发热,那么它载货和行驶所占的能量就会减少,也就是说能耗很高。就像空调,能效有一级、二级、三级之分,能效越低空调就越好。而高级汽车能够最大限度控制能量的损耗,将能量都用于行载中,能耗就很低了,自然结果就不一样了。

这个也类似于我们人类的运动。我们运动的目的,在于调畅气血,只有气血畅通了,才能身强体壮。一般的体育运动,比如跳远、跑步、器械之类的,在调畅气血的同时,也会让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最后汗流浃背,这就好比一台拖拉机在行驶的同时噪音震耳、大量发热,效率是不高的。而在站桩的过程中,两肩会发热、发沉,手心、脚心也会发热,继而全身气血都在涌动,可见其运动量也是很大的,这是静中的大动,肢体的运动缩减到最小,而气血的运动达到最大。站完之后是不会引起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的。这样,就等于把调畅气血之外的那些不必要的因素剔除掉了,好比一辆高级轿车,发动机没有声音,也不大量发热,能耗自然就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