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探古论今人
编辑|探古论今人
中纪委,全称“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是专门用来负责维护党的章程,以及其他党内法规、方针的部门。
正因如此,按理来该部门,却应当是与外国人素不相干。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就在1981年的一天,中纪委常务书记王鹤寿竟一反常态地乘车来到北京饭店,与一位雍容富态的美籍华人进行会面。
王鹤寿
那么,此人有着怎样的身份?
又为何会引来王鹤寿这般中纪委的大佬?
卿本佳人
来到北京饭店,找到事先约好的房间,王鹤寿轻轻叩门,而门也随即打开。然后,这位当时供职于中纪委的大佬便看见了站在门口迎接他,但一身打扮尤其显得“贵气逼人”的古稀老妇。
“来了啊,快进来坐。”
两人见面,那位气态雍容的古稀老妇对着王鹤寿自然是好一番嘘寒问暖,然而也就在同时,王鹤寿看着这张脸一时勾起回忆数不清且不那么愉快的回忆——无他,只因此人是革命烈士秦茂轩的妹妹,“不牺牲必得元帅衔”的关向应的前妻。
秦曼云
这个老妇名为秦曼云,1908年出生于山东济南一个书香世家。
诚然,这个书香世家在当时中原离乱的背景下日趋没落,但家族的底子摆在那里,其家中又素来讲究“女子要富养”,所以,这位姑娘在幼时自然是没吃过半点儿苦头。
话说到这儿,按理来说,既然是个衣食无忧的大家闺秀,那么此人自然是理所应当缺乏革命意识,只不过阴差阳错之下,由于秦曼云的兄长秦茂轩率先毅然投身革命,秦曼云在其影响下,却也渐渐结识了许多进步人士。
秦茂轩像
在那个年代,学校毫无疑问是一个传播和讨论先进思想的重要地点,就在秦曼云重视子女教育的父母将其送入学校后,本就受自己兄长感染的她,很快就被济南女中里的进步氛围感染。
被兄长和济南女中的早期女共产党人所影响,这个内心阶级斗争思想并不够坚定的姑娘,还是半推半就地加入了当时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也随之开始跟着其他革命志士,在军阀的密切监视下展开革命活动。
当时,主政山东的军阀是奉系张作霖手下的张宗昌,就是那位著名写下“大炮开兮轰他娘”的著名“豪放派诗人”。当然,甭管张宗昌会不会写诗,反正镇压起学生运动来,这位老牌军阀简直不要太熟稔。
1925年5月的五卅惨案发生后,济南女中的学生响应全国各地的号召,同样走上街头,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反帝斗争,而秦曼云作为组织者之一,也因此很快就被张宗昌给盯上。
等时间来到8月底,暗中酝酿多日的张宗昌一朝发动,开始疯狂镇压爱国反帝运动,秦曼云也因此被迫离开校园,在党的指挥下改变斗争策略,转入地下活动。
张宗昌
转入地下后,秦曼云几次三番地逃出张宗昌的抓捕,也因为在革命运动中的出色表现,先后担任了山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等党组织要职。
而最终,当时间来到1927年初,根据党组织安排,秦曼云最终远去莫斯科中山大学进修,怎奈,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一件事情的发生终究动摇了这个姑娘内心本就不怎么坚定的信念。
人生转折
在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后,独在异乡的秦曼云,很快就结识了一众同样从国内前来学习或参加工作的国人,其中就有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王鹤寿。
不过,王鹤寿虽然与秦曼云一样,都是在1927年被组织安排到苏联进行学习的骨干,但两人虽然熟识,却也并没能碰出什么火花儿来。至于与秦曼云这个大家闺秀碰出火花儿的倒是有另外两人,也就是她日后的前后两位夫君:关向应和盛忠亮了。
来到莫斯科,同样被党组织安排来学习的盛忠亮,很快就对这个名叫秦曼云的姑娘一见倾心,但是无奈,这位姑娘对他无感,反而对另一位对年长她六岁的“老男人”关向应爱意十足。
也或许是因为远离家乡,内心空虚的缘故,关向应很快回应了秦曼云那份似有若无的情愫。也仅在相遇半年后,两人就因为在异乡的相辅相携走到一起,虽未能结婚,但也正式确认了关系。
熟料,也就在远在异乡的二人郎情妾意的时候,一个消息从国内传来,霎时间便秦曼云悲痛欲绝,继而内心动摇起来。
关向应
原来,就在1928年初,秦曼云的兄长,常年在京津冀地区输出革命思想领导革命工作的秦茂轩,在一列进京的火车上,不慎遭到军阀张作霖的逮捕,并最终就义于北京安定门外。
毫无疑问,失去秦茂轩是党组织的一大损失,但是对于秦曼云来说,兄长的死带给她的不只是悲伤与痛苦,更有一丝深深的迷惘。
前面我们就提到,秦曼云的家境其实很好,走上革命道路也是因为其兄长秦茂轩在内的一众身边人影响的结果。从其本人的内心出发,尽管已经被党组织选为骨干,并且来到苏联学习,但她的内心实际上依旧缺乏革命的动力。
而现如今,将他“领进门”的兄长意外离世,秦曼云又缺少革命的决心,所以曾亲眼目睹了张宗昌对山东革命大力镇压场景的她,竟也因此唯恐自己无声无息地死在某地,继而恍惚动摇起来。
1929年春,已经在28年结婚的秦曼云、关向应二人奉命回国。其中,秦曼云先在团中央女工部工作,后来又跟随关向应,一道前往位于上海的中央军委秘书处,担任机要秘书。
在上海租界内担任机要秘书这段时间里,秦曼云再次体验到了昔年因被张宗昌追捕而东躲西逃时的经历,然而事情摆在这里,尽管畏缩,但她总归要继续办事。
1930年8月,秦曼云再度跟随关向应自上海赶赴武汉,怎奈她刚到武汉,也刚进入长江局秘书处工作,武汉的机关就又被当地反动派捣毁,他们也只好被迫撤回上海。
可接下来回到上海没多久,关向应就又遭到租界巡捕的逮捕。
当然,尽管在租界的监狱中遭遇了严刑拷打,但关向应咬紧牙关,没有暴露身份。而后,在陈赓等中央特科同志的协助下,其人最终因为证据不足,被租界释放。
回到家中,关向应看到了哭泣的秦曼云,一时间自然是心生怜惜。然而他不知道,秦曼云之所以哭泣,固然有着担心他步了秦茂轩后尘的意思,但与此同时,却也同样夹杂有她对自己“前途无亮”的悲观……
关向应 与 秦曼云
是夜,两人共枕而眠,可当她触碰到关向应身上的伤痕,这个当时也才二十多岁的姑娘内心几乎已经崩溃,至于学生时代养出的满腔热血,在此刻却是早已经被她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就这样,当时间来到1932年,关向应奉命前往湘鄂西苏区与贺龙共同战斗,秦曼云则因自己的工作无人替代为由未与之随行,两人就此分别。也正是在这之后,两人再未见面,其中一个走上了他的大道,另一个却因心中懦弱,渐渐堕入歧途……
背叛革命
1934年6月26日晚,中共上海中央局书记李竹声被逮捕,与他一起被捕的还有当时办公处的工作人员秦曼云、仇爱贞等人。
这时,秦曼云已经与关向应结束了夫妻关系,而伴随着自己被捕,内心本就不剩半点儿志气的她,在被拷上手铐,塞进肮脏的监狱,并且时刻都能耳闻目睹反动派的残毒手段之后,“毅然决然”地于被捕后选择了背叛革命,随后更是半点儿都不曾保留地将她知道的所有消息告诉了国民党反动派。
秦曼云
那么她做了什么呢?
在被捕之前,秦曼云主要负责上海党组织与党中央,以及与苏联共产党秘密联系的事宜。所以在她被捕后,党在上海的组织网络几乎瘫痪,中共与苏联的联系也因此中断。
而在叛变后,此人先劝说他的上级李竹声,促使李竹声变节。随后,又前后供述出如:中央红军的兵力和作战计划,以及上海中央局的电台位置等关键信息,一度使得党组织在上海的大小机关被全部摧毁。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提一嘴盛忠亮。
盛忠亮,字伐樵,湖南人,正是前文中提到那位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对秦曼云一见钟情的“骨干”。在秦曼云与关向应渐渐断绝的夫妻关系后,尚未婚娶的盛忠亮就像“附骨之疽”一般重新粘了上来。
而这一次,秦曼云接受了盛忠亮的追求,成了盛忠亮的情人。
秦曼云叛变时,正在上海中央局担任宣传部长的盛忠亮因为被自己这位情人出卖,很快也被反动派逮捕。
说起来,盛忠亮此人在党内素来有着“最革命”“左得出奇”等评价,所以在被捕后,尽管反动派对他严加审讯,但此人就是一言不发,大有一副坚贞不屈的架子。以此为背景,国民党特务为了从盛忠亮此人口中撬出更多的有用信息,只得请教“功劳卓著”的大叛徒顾顺章。
顾顺章
你还别说,顾顺章早就是个破罐子破摔的人渣,处置起盛忠亮也就手到擒来。他让国民党特务按他吩咐直接把他心爱的情人秦曼云拉到他的面前,让秦曼云这个叛徒来劝说盛忠亮。
结果,盛忠亮一见秦曼云叛变就破了防,竟是异常爽快地把自己搬到了秦曼云的立场上,成了叛徒。
归国纪实
成了叛徒之后,秦曼云和盛忠亮结为夫妻,或许是“皈依者狂热”心理的影响,两人对待共产党的态度异常凶狠,尤其是盛忠亮,在担任国民党与苏联方面联络的官员后,此人甚至还趁着苏联“大清洗”的时机,参与对中国被捕同学的逼供。
面对秦曼云与盛忠亮两人如此大献殷勤的举动,蒋介石当然十分满意。因此,就在南京政府一路向南溃逃的时候,蒋介石竟然也没有忘记这两个“大功臣”,不仅将他们一起带到了宝岛之上,还给盛忠亮安排了一个所谓的“台湾外交部亚西司司长”职务。
60年代,在台任职结束后,秦曼云夫妻俩带着自己的三男两女移居美国,继而凭着手里丰厚的资本,以及盛忠亮为官时结下的“善缘”,在美国混得风生水起,秦曼云也因此渐渐蜕变为一个富家太太的模样。
如此境遇,在一众叛徒中有此境遇的倒也少见。
上世纪美国
话说回来,中国有句老话,叫:人离乡贱。
尽管在美国生活滋润,但在海外生活多年后,这位曾经的背叛者秦曼云终究怀念起自己的家乡来。
巧的是,就在她的内心因思乡之情而愈加煎熬之时,中美关系却在忽然间实现了正常化。以此为背景,再加上当时中国改革开放,逐步引进外资的进行,秦曼云终于找到了归国的方法。
两个词——认错、投资。
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
就这样,在秦曼云的一再努力与坚持下,国家最终答应了此人前往中国探望故人的请求,而与这位“叛徒”沟通交流的任务也就被交到了当年秦曼筠的同学王鹤寿头上。
毫无疑问,对王鹤寿来说,他并不愿意接待这个如今风风光光、锦衣还乡的女人。而在他眼里,不管这个女人再如何道歉、投资,她也永远只是一个背叛者。
毕竟,和秦曼云不同,王鹤寿在革命历程中一度6次被捕。然而,尽管他在狱中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残毒手段,他却能始终坚守着自己内心的气节。如此一来,两人尽管曾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各自为人却已然高下立判。
王鹤寿
当然,尽管内心有一万个不情愿,但组织上分配的任务,王鹤寿身为一名老革命,也只能答应下来,就这样,才有了文章最开头的一幕。
尾声:
听到秦曼云的招呼声,王鹤寿虽说心头不喜,却也耐着性子与对方一番客套,坐到了房间中的椅子上。
就这样,两人先是借着打听昔年同学的由头寒暄了几句,可是秦曼云看到王鹤寿神色渐渐不爽,便也只好吞吞吐吐地陈述自己当年被捕的经过,费尽心机地想要将“背叛者”的名头从自己脑门儿上甩掉。
后来,她却又转而“真诚”地关心起关向应逝世的经过,还说只要“祖国”有需要,她可以以华侨的身份去台湾促成国家统一……
最后,或许是被话语勾动了心思,秦曼云竟是以一种同情的口吻表示:
“前面那些年,听说你受了不少苦啊……”
不料,王鹤寿闻言却只是轻蔑一笑,坦坦荡荡地告诉秦曼云:
“这是我们党内自己的事情,算不了什么!”
王鹤寿
当然,这般反应换种说法那就是:
你一个背叛者,一个美国人,又哪有资格称呼中国为祖国,又哪来的立场问着问那,乃至于嘘寒问暖?
一句话,她只不过是注定要被钉死在民族耻辱柱上的一介叛贼罢了!
一时间,秦曼云却也只能哑口无言,继而“唾面自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