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秦帝国的那些事(五)秦襄公其人其事
作者‖梁超
据史料记载:秦襄公(?—公元前766年),嬴姓,赵氏,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西周王朝正式册封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其父秦庄公是秦仲的长子,当秦仲在征战戎狄时突然病死于沙场,秦庄公现场继位后与五个兄弟发誓要为父亲报仇,继续率秦人征战戎狄。
他们的决定当时也得到周宣王的肯定,于是在政策上也予以支持,并委任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并拨给五千军马,让他们专门负责征讨西戎事宜。
秦庄公得到朝廷支持后,厉兵秣马,一举夺回已被西戎夺走的犬丘等地,重新扩大了秦的领土。
此后,秦庄公与西戎争斗了一辈子,除了互有胜负之外,留给其后人的就只有西垂大夫这一爵位,以及包括犬丘、秦亭等方圆不过数百余里的土地。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含恨死去,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长子世父,一个是次子赢开,其长子世父英勇无比,天生是带兵打仗的好手;而次子赢开,却性格沉稳内敛,不善言辞。
这在当时的老秦人眼里简直就是个软弱的懦夫,而软弱和懦夫,在崇尚血勇的老秦人眼里绝对不被看好的。
于是秦庄公死前决定,将经营了数十年的秦国交给长子世父继承,并让他继承西垂大夫的爵位,以便继续完成征讨西戎事业。
可面对父亲的选择,英勇无比的长子世父居然意外地拒绝了。
据史料上讲,长子世父当时长跪在父亲面前发誓道:戎狄杀我大父仲,我不报此仇,杀了戎王,绝不回城。
说完这句话,就毅然决然的将爵位让给了懦弱的弟弟赢开,然后毅然决然的带着兵马离开秦亭,到最前沿的犬丘抗击西戎去了。
其实,长兄世父也深知其弟赢开素有雄心壮志,将来定有作为,于是将太子之位让给了弟弟一一赢开。
公元前778年,赢开继位,史称为一一秦襄公。
当长兄世父将爵位让给秦襄公时,血勇的老秦人很不理解他的做法,并为他的选择深深地叹息,然而就在老秦人都没有想通的时候,一件更令他们意想不到,并深感耻辱的事情发生了。
就是秦襄公在继位伊始,隐忍了先祖的仇恨,一改抗击西戎之策,极力主张和亲。
就要把秦国的姑娘嫁给西戎,以求与西戎达成和解。在当时来看,这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怪事,于是秦廷上下反对声音一片,但秦襄公还是力排众议,坚持执行自己的计划。
当时,西周王朝已处于周幽王未期,周幽王因宠信褒姒,致使朝局混乱不堪,天下乱源四起,而这个变化,就是秦发展壮大的最好时机“有道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而秦要发展,必须要先稳定后方,更何况此时大秦国力弱小,几代争斗下来,秦人早已疲惫不堪,如今若在继续与西戎争斗的政策,以目前自己的实力,必将导致秦人亡国的命运。
不如先安抚好西戎,再借天下有变的时机发展起来,等到自己强大了,再解决西戎问题不迟。
于是,秦襄公在千挑万选之后,终于将其妹缪嬴嫁给了当时在西戎拥有强大实力的西戎丰王。
而就在和亲刚刚尘埃落定的时候,即公元前777年,英勇的长兄世父却贸然向西戎发动进攻,结果非但没报了仇,自己也全军覆没,兵败被俘。
世父被俘,这是大秦的一桩耻辱,眼见世父就要走上秦仲老路的时候,大秦的第一位外族女婿一一西戎丰王便亲自出面斡旋,终于劝说戎王将秦长兄世父放了回来,应该说,被西戎抓去还能放回来,这在大秦历史上的确还是头一遭。
而心高气傲的长兄世父蒙受了这样的耻辱后,从此就深居简出,再也不过问政事。而秦襄公便又借着这件事继续跟西戎搞好关系,并暂时稳定了后方局势。
在西戎方向安定以后,秦襄公随即确定了秦稳而向东们发展战略,即立足陇西,东进关中。先占据了素有“关中锁钥”之称的汧(念“千”)邑,即如今陕西陇县,并定都于此,然后据守关中。
公元前776年,秦襄公随机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并开始了逐步向东发展,进逼中原的战略发展。
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镐京,西周因此灭亡,秦襄公得到消息后迅速发兵救驾,平定犬戎之乱后 ,还主动出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至洛阳。
秦襄公的这一步走得很及时,也很正确。当周平王洛阳安定下来后,随即将秦襄公由大夫晋爵为公爵,并将岐山以西的土地全部封赏给他。
大秦至此,才真正成为被周承认的,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秦襄公,也就成了大秦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君主了。
至此,秦从附庸提升到公国,并在名义上得到岐山以西的土地。
秦从此由百里小国发展成千里大国,并且也有了跟中原诸国并驾齐驱的资格。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讨伐西戎的途中去世,葬于故地西陲(今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见下图九),后其子秦文公继位。
历史地讲,秦襄公在大秦帝的前期,特别是在定都礼县时期,为秦后来的发展壮大贡献是巨大的,更为后来秦人东进关中奠定了基础,此举堪比秦穆公、秦孝公及秦慧王、秦昭王和秦始皇,这是后话。(下篇更精彩,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