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病重说不了话,敲击床头三下无人能懂,张玉凤最终道出答案

毛主席一辈子都在为了祖国走上富强民主的道路,为了百姓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而劳心劳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到了晚年的时候,毛主席的身体情况每况愈下。由于战争年代,妻儿的相继离世,本来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毛主席,日子过得是十分孤独,经常陪在他身边的就是秘书张玉凤。

因为陪伴在毛主席身边比较久了,张玉凤总是能够非常准确猜测出主席的意图,比如在主席病重的时候,当他连续敲了三下床头后,只有张玉凤能立即猜测主席到底要做什么。

一、晚年深受病痛折磨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就频频亮起了红灯,各种大小毛病总是不断,加上那时候主席已经是一位将近八十岁高龄的老人,身边的医生总是不断提醒他,不要熬夜,一定要规律饮食和作息。

年轻的时候,主席一遇到大事儿,经常就是几天几夜不合眼,早已经养成了熬夜习惯,一时半刻这个习惯根本改不了。因为身体原因,主席晚年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外出,甚至有时候都连见家人一面的精力都没有。

尤其是一到秋冬换季的时候,主席抵抗力非常差,总是会大病一场。一次,因为感染了肺炎,整日的咳嗽,把主席折磨得够呛,几乎每时每刻都不能躺下睡觉,因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身体也就更不容易痊愈。

1972年1月,主席因为感染了寒,开始发起了高烧,而且当时情况非常危机,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才熬过了这次身体危机。

毛主席晚年的时候,做事认真、细心的张玉凤承担起了照顾主席日常起居的一切工作。有时候,看着毛主席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样,张玉凤则是十分心疼。

为了能够帮助主席缓解身体上的病痛,张玉凤想尽各种办法,还特意去学了按摩,希望在毛主席难受的时候,帮他尽量减轻痛苦。

那时候毛主席不会轻易相信别人,但是对于张玉凤则不同,他甚至愿意把很多重要的东西都交给张玉凤保管,由此可见她在主席心目中的地位。

二、病重时敲了三下床头

1976年,是举国悲痛的一年。周总理的离世,让毛主席备受打击,然而不好的事情还没有结束,紧接着唐山大地震的出现,一夜之间几十万人因此而丧生,让毛主席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不止一次留下了伤心的泪水。

此后,朱老总的离开,则是让毛主席更加难过,再一次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面对并将作战的老友们相继离开,主席的心情也十分消沉,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了,而且还经历了好几次抢救。

1976年9月8日,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毛主席,嘴里只能发出微弱的声音,很多时候他根本都说不出自己想表达的话和意思。

身边的工作中人员在没有办法确定主席的意图的时候,便赶快拿过来笔和纸。可是,主席的手根本不听使唤,一直在不停地颤抖,最后他十分费力在纸上写了三个横杠,然后就没有力气再写任何东西了。

这时候,大家都面面相觑,根本搞不懂主席想表达什么意思。见大家不能领会自己的想法后,毛主席便十分着急,思考了片刻以后,主席缓慢抬起了手,然后连续在床头上敲了三下,希望身边有人能明白。

然而,依旧还是没有一个人能明白主席到底要干什么,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将张玉凤请到了主席的身边,希望她来帮忙解决眼前这个“难题”。

三、张玉凤说出背后的原因

张玉凤在听了刚才在场的人描述以后,心中便有了答案,然后轻轻走到了毛主席的身边,问毛主席是否要看三木武夫的资料,紧接着主席默默点了点头。工作人员很快将相关资料找了出来,然后一字一句读给了主席听。

三木武夫到底是谁?毛主席在病重的时候为什么要看他的资料?想要知道这些答案,还要从那个时期的中日关系讲起。

1972年,中日两国虽然已经建交,但是因为受到了世界局势的影响,两国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合作。然而在1976年的时候,日本正值换届大选,三木武夫也在积极参与首相的竞选。

三木武夫作为日本一位非常出名的政治家,在很多观点上与毛主席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中国的友好态度,而且还打算继续推进中日两国之间的合作。

如果三木武夫能当选日本下一任首相的话,那么对于中日关系进一步推进则会非常有力,这样的结果正是毛主席一直想要看到的。

结语

众人在了解了背后的原因后,不仅落下了感动的泪水,毛主席在病重的时候依旧关心着国家大事,为了国家未来的发展而忧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爱戴和敬佩。毛主席这种时刻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