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傅作义坦白:我还藏有武器和电台,毛主席笑道:你留着用吧

  • 【前言】

1949年,傅作义在北平率部起义,我军不费一兵一卒就解放了北平。

和平解放北平一事上,傅作义功不可没。毛主席并没有因为傅作义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而对他有偏见,相反,更是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担任了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长。

傅作义没想到毛主席竟会对他如此信任,在对毛主席心服口服的同时,他心中也有些愧疚与不安,因为他还有一个错误没交代。若是说出来,恐怕会引来猜忌;若是不说,傅作义又觉得对不起毛主席对自己的信任。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他最终还是决定告诉毛主席,甚至做好了被处罚的准备。可当傅作义鼓起勇气说出这个“错误”后,毛主席只是一笑置之,还风趣地说:你留着用吧。

那么,傅作义所说的“错误”究竟是什么?毛主席又为何一笑了之呢?


  • 【傅作义与水利的缘分】

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进驻北平,蒋介石彻底没有了反攻的可能。

当时,镇守北平的傅作义完成北平的交接工作之后,又奔赴绥远,促成了绥远和平解放。之后他就回到北平,等着党中央安排他这个起义将领。

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傅作义以新中国领导人的身份,出席了典礼。

10月19日,傅作义被任命为水利部部长,该部后来改为了水利电力部,而他之所以会担任这个职务,其实是他自己的愿望,这个职务也早在2月份时就已经定了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

来,先将时间拉回到1948年。

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军进驻西柏坡。彼时,傅作义的态度还是针锋相对,直到后来毛泽东同志的一封封电报让他慢慢改变了态度,最终决定接受和平解放北平的结果。

1949年2月,傅作义得了一个机会前往西柏坡见毛泽东同志,一见面,傅作义便向毛泽东请罪。毛泽东亲切地握住傅作义的手,告诉他,如今他是有功之臣,他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即便是有过,如今也是功大于过,何来请罪一说?

傅作义深受感动,并问自己是留在西柏坡,还是回北平。毛泽东对傅作义给予了厚望,自然十分愿意傅作义回北平发展,并问傅作义愿意做什么工作?傅作义为了避嫌,也为了表示自己愿意服从党的忠心,说自己不适合再去军队,请求去黄河一带干水利方面的工作。

毛泽东一听他对水利有兴趣,便觉得傅作义只管黄河太屈才,将来要给他搞个水利部长才行。等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便真的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让傅作义担任了水利部长。

那么,傅作义为何别的不选,偏偏要选水利呢?

这其实和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傅作义出生于山西省荣河县(今临猗县)安昌村,村子旁边就是黄河,他小时候就喜欢去黄河里游泳,在他的童年里,黄河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同样,他也见证了黄河吞噬了太多人的性命,所以后来当他有能力的时候,他便想去治水患,为民造福。

除了有童年的经历,傅作义早些年也在水利方面有所建树。

1939年,傅作义被蒋介石任命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率军前往绥西后套。这里虽然面积广阔,但是人烟稀少,大量的土地都被荒废了,导致军队的后勤有些跟不上。

为了解决这个大难题,傅作义提出了“治军与治水并举”的思想,并开始着手兴修水利,可谓“大兴水利,大办屯垦”。不过,当时傅作义治水还没有那么成熟,后来他主持绥远地区的行政事务后,为了有更加有效地推动水利事业,就专门在军中成立了一个水利指挥部。

傅作义很看重水利方面的发展,还派了一名自己的副官去统管辖区的民工。有时候傅作义也会亲自去现场,和群众们一起兴修水利。

就这样,傅作义在一点点的摸索中,逐渐成为了半个水利专家。

1943年春天,为了改善五原、晏江两地的引水设施,傅作义决定让军队与民工配合,开挖复兴渠。这个渠如果完成了,将会扩大浇水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对于人民来说意义非凡。

于是,军中的将士在长官们的带领下,夜以继日地挖沟造渠,傅作义也经常亲临现场查看。那时条件十分艰苦,环境也很恶劣,但是将士们不畏困苦,他们肩上扛着的是民生与希望。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复兴渠成功建成!

据史料记载,从1941年到1945年间,傅作义带领部队在黄河后套的水利方面有了很大成就,他们挖得宽15米以上的干区,足足有1700多里,宽3米以上的支渠也已经超过了一万里。

这些渠水为百姓滋润了农田,为鸿雁鸳鸯提供了栖息之地,沟渠中饲养的鱼虾也保障了海鲜市场的供应,这些纵横交错的沟渠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后套也被人民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

在傅作义的带领下,绥西地区的生产发展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经济也繁荣了起来。

傅作义对水利建设方面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些年的治水经验,也为他建国后去建设黄河水利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 【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部长】

在傅作义还是国民党将领的时候,其实他也曾去黄河考察过,也想过治理黄河水患,但是当时刚好赶上了内战,这个计划才被搁置了。直到新中国成立,才重新有了机会。

傅作义刚担任水利部长的时候,还有不少人觉得不服气,觉得他曾经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难以担此重任。毛主席听说了众人对傅作义的异议之后,语重心长地对众人说道:

“你们哪一个人有本事,能把北平20万守军调出北平城,听从我们发落,使我们人民解放军不费一兵一炮解决了北平城,保护古都不受任何损失啊!”

毛主席这番话,平息了大家心中的质疑,不再多言。

对于这种情况,傅作义选择用行动证明自己,因为他也知道自己曾经的身份有些特殊,难免会有人对他有意见,但如今毛主席愿意给他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他便只管勤勤恳恳工作,全心全意为党为国,做好本职工作,其他的他也不愿再生枝节。

一日,毛主席与傅作义在天坛花园交谈,寒暄一番之后,毛主席就问傅作义:“是不是有人怠慢你?”傅作义连忙道:“哪里那里,您不治我的罪,我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之后,傅作义十分诚恳地告诉毛主席,自己在水利方面是个“门外汉”,恐怕难当大任。对此,毛主席笑着劝他,若是不会就去学,深入群众,行家都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

傅作义听后郑重地点了点头。

其实,傅作义后来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也是因为周总理无微不至的关怀。

周总理一共去过傅作义家三次,每一次都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当时傅作义住在北京小酱坊胡同,一日,周总理受邀到傅作义家中做客。可周总理刚来,就敏锐地发现胡同里全是戒备森严的部队,于是他当即命秘书将部队全部撤走,给予傅作义充分的信任。这是周总理第一次来傅作义的住宅处。

周总理第二次来时,发现途中有一段路被堆放的建材堵住了,只能下车步行后来。在从段清文那里得知傅作义每天得绕大路去上班后,周总理赶忙便叫人把路上的杂物全清了,还将马路修到了傅作义家门口。

周总理第三次来时,傅作义已经搬了家,周总理看到他的住所附近有些简陋,路也不好走,便下令重新修整了一番。

而这些,傅作义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知道毛主席与周总理对自己十分重视且关心,所以他也明白,只有好好工作,为党为国为人民谋利益,少计较个人得失,才对得起毛主席与周总理的这番苦心。

傅作义也明白毛主席信任他,尤其是他担任水利部长之后,毛主席在各方面给他的支持,都让他倍感温暖,只是他心中一直有一个过不去的坎,那就是他还有一个秘密没有告诉毛主席。

1950年的一天,傅作义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找毛主席谈一谈。

傅作义见到毛主席后,便说要坦白一件事,毛主席见他神情有些奇怪,便问他什么事。傅作义先是请了罪,说愿意接受处罚,毛主席一听觉得可能不是小事,还没等继续问,傅作义便主动说:“主席,其实,我还私藏了大量的电台和武器,在此之前,我没有和任何人提起...现在请求上缴。”

毛主席听罢,立即打断了他的话,表示自己拿着也没用,既然在他那儿,那他就留着用吧。

说完,毛主席哈哈大笑,其意思不言而喻。

毛主席如此宽宏大量,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傅作义十分感动。此举让傅作义看到了毛主席的胸怀与格局,之后他便只为共产党,再也没有过二心。

要知道以他的身份,私藏电台与武器,极有可能会对共产党做出不利的事情,但是毛主席对他表现出了充分的信任,这也让傅作义有了新的人生目标和革命信念。


  • 【在一个部任职最长的部长】

傅作义在水利部谦虚谨慎,注重实践调查。他告诉身边的同事,要想干好这个工作,光在办公室坐着可不行,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向群众学习,才能有进步。

之后,傅作义更是说到做到。

工作期间,傅作义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外出差,但每次出差,他都只带只带一小部分人,因为他不喜欢那么多人跟着。而且按规定,他本可以乘坐火车公务车,但他却从不肯,坚持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的待遇,还说没有软卧就坐硬座,这样还可以和群众加深联系。

傅作义的简朴令人敬佩,其治水能力更是令人交口称赞。

出差期间,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他都进行过实地考察。他十分重视一些大江大河的治水规划以及方针政策,每次参加全国水利会议的时候,都会做报告、提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

当毛主席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时,傅作义会格外注意淮河问题,北京的治淮会议更是准时参加并加以指导。为了更好地治淮,他还全面勘察过淮河的干流,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此外,傅作义在工作中不仅会听取下级的意见,也会积极和群众够沟通。有一次,傅作义去新疆出差,不仅问地方领导的意见,还征求了部分少数民族的意见。

得知有问题后,他便会积极去解决。

正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新中国的干部中,对黄河最了解的莫过于傅作义了。

1957年,傅作义在山西视察工作的时候,因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周总理得知后,立刻从北京派医生乘坐专机前往太原医治,因为抢救及时,傅作义才平安无事。

1962年,中央考虑到傅作义身体欠佳,就让他去广东休养。傅作义却坚持要去工作中央无奈只好同意。此后,他每去一处地方都要提前备好预防心脏病的药,敬业精神令人折服。

此后,傅作义拖着病体又在岗位上工作了近十年,直到1972年,他才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辞去水利部部长的职位。

算下来,他在这个岗位上整整干了23年,也成了在一个部任职最长的部长。

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傅作义曾将自己的财产尽数上缴国库,虽然周总理几番推诿,但傅作义都依旧持要上缴,后来毛主席决定暂时替他保管,并于1971年还给了他。

1974年,傅作义病重,周总理抱病前去探望他,傅作义再次请求上交1971年国家还给他的40万元,这件事也得到了傅作义妻子刘芸生的大力支持。

周总理见傅作义态度坚决,言辞恳切,便收下了这笔钱,交给了国家。

同年4月,傅作义病重,周总理不顾自己伤病前去看望傅作义,傅作义十分感动。周总理见到他之后,告诉他,毛主席称他在北平解放中立了大功,再一次肯定了傅作义的功绩。

傅作义听后,眼泛泪花,脸上挂着慰藉的笑容......

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于北京病逝。

这位对新中国的水利电事业有重大贡献的功臣,走完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