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4岁担任国务院副总理,长子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女儿是人大委员

这位干部是我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务院副总理,刚接到党中央任命的时候正是不惑之年。任期内,他协助周总理兢兢业业的统筹全国行政事务,恢复工农业产值,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摆脱了贫穷的困扰,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名字叫陈云。

陈云是上海人,1905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户家,幼年时双亲先后去世,舅舅就看他可怜,便将他接到身边来抚养。1919年,他在上完高等小学之后,便辍学去打工,期间受工友引导,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1925年加入党组织,1930年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34年,红军长征的时候,党中央决定委派陈云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去后卫部队红5军团工作,临出发前,毛爷爷与朱老总特地和他见了一面,叮嘱他在危急时刻,可代行军政大权,决定红5军团的去向。红5军团的处境是比较艰难的,一方面,他们要奉博古的命令,搬家式的带着各种沉重的机械,行军速度很慢,根本无法摆脱敌人的追击;另一方面,敌人追兵的数量远胜于我方,红5军团的作战压力非常大,每次战役的伤亡都不小。

这使得红5军团的官兵们有些不满,时常会发牢骚。陈云察觉到这一情况后,便下到基层部队去,与大家面对面谈心,排解战士们的负面情绪,鼓舞他们的士气,稳定军心,将大家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

湘江之战开始后,红5军团的13师因为要阻击敌人,远远落在大部队后面,眼看就要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了。危急时刻,陈云动用了特别权力,命令13师火速与敌人脱离接触,渡过湘江与军团部会合,13师前脚刚渡江,敌人便将沿江的渡口全部封死,他们险险逃过一劫。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陈云力排众议,与彭老总、朱老总等同志一起,呼吁毛爷爷出山主理军政大权,并暂停博古、李德等人的职务,使革命重新走上正轨。当年下旬,他秘密离开红军,转而东进上海,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活动,想方设法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通报了红军目前的状态与未来的计划。

1937年初,他又前往新疆,与滕代远同志一起接应西路军残部。抗战时,他一直留在延安负责组织部的工作。1945年,陈云远赴东北,与林帅搭档领导东野,同时兼任地方行政工作。东北全面解放后,他又肩负起战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功勋卓著。1949年,人民政权建立后,他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彼时他才44岁,是我国最年轻的副总理。

1953年,高岗等人枉顾党性与纪律,居然与党中央对抗,并四处拉拢旧部,要搞山头主义。高曾来找过陈云,向他抛橄榄枝。但陈云始终坚守底线,拒绝与这类人沆瀣一气,他后来与邓公一起向党中央揭发了高,粉碎了一场牵涉极广的阴谋。

时间来到60年代,陈云在基层调研的时候,发现“生产队”已经开始阻碍生产力发展,因此他向党中央建议再次实行土改,将土地分回给个人,以提振农民们的积极性,改变农业趋向僵化的局面。这一观点随后被认定为“右派思想”,遭到了很多批评,陈云也一时受到许多非议,迫于压力,他只能绝口不再提此事。

动荡时期,他受到了猛烈的冲击,被暂停一切职务,前往江西某机械厂改造。直到1971年,在周总理的极力斡旋之下,他方才回到中央,在国务院充任对外经济研究员。在此期间,陈云积累了大量的经济学知识,对非公经济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动荡结束后,他积极配合邓公开展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陈云的后代和他一样优秀,长子陈元曾在金融领域耕耘多年,成就不凡,后来进入全国政协任副主席,享受副国级待遇,三女陈伟兰也在体制内工作,后来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陈云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班子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忠诚、淳朴,始终心向共产主义,怀抱着民族富强的伟大理想。改革全面施展开后,他在一线努力奋斗,与邓公联手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让新中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体,让老百姓摆脱温饱线的束缚,迈进小康生活。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优秀干部,是永远值得信赖的好同志,让我们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