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泽东在香山
齐赫文,一个简单的中文名字,却是由一个16字原名的“缩写”。 谢尔盖·列奥尼多维奇·齐赫文斯基,1918年9月出生于彼得格勒。1939至1940年他担任苏联驻乌鲁木齐副领事时,将他的名字精简极约为:齐赫文。
在1946至1949年,齐赫文任苏联驻北平总领事。正是这个身份和他所拥有汉学家的头衔,使他有机会在1949年6月17日,被邀请到北平香山双清别墅与毛泽东主席共进午餐。
在双清别墅,有满脑子问题并急需得到解答的齐赫文,首先向毛泽东主席请教了一个哲学问题,即如何看待康有为和他的哲学观点以及19世纪末中国改良派的活动。
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其渊博的知识和对中国文化的坚定自信,不仅回答了齐赫文所提问题,还向齐赫文阐明了汉字拉丁化问题。
1949年齐赫文(右)在北平
汉字拉丁化是汉字拼音化的一种具体形式。汉字拉丁化设想以拉丁字母代替汉字,最终废除汉字。
经历新文化运动、经历五四运动大潮的毛泽东,深知写白话文、说普通话的重要意义。他对汉语在整个社会和历史进步上,有着极为清醒和敏感的认识,成为率先引领汉字受之广众的举旗人。1919 年 7月14日,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号上,发表白话文创刊宣言,其中有:“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开篇就写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用一般民众都听得懂的大白话, 提出的问题了极为重要的问题,表现的气魄最宏大、理论分析最深刻。
毛泽东是五四先哲、五四新文化的最杰出继承者、发展者,所以深耕中华民族文化沃土,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承继传统又创新。他为他的生母写下56句的四言诗《祭母文》、代表中共中央写下96句的四言诗《祭黄帝陵》,古朴典雅,极具《诗经》遗风,表现了毛泽东古诗文根底极其深厚,所以民主人士柳亚子称毛泽东是“看千古词人共折腰”。古朴上创新,1936年9月22日写的《给蔡元培的信》用的是浅近文言文;但他写革命理论文章、作报告等等,统统都是白话文。这正是,毛泽东对汉字娴熟,对语言的彻悟,按毛泽东自已所说,就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1949年2月1日,已经来到解放区的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一共56人,在听到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后,以极兴奋的心情,联名致电毛泽东和朱德祝贺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我人民解放大军,乃人民之武力,革命之前锋。作战以来,已二年有余矣。诸先生指挥若定,劳苦功高,诸战士俯仰如神,鞠躬尽瘁,旌旗所指,箪食壶浆,同人等已先后进入解放区叠奉捷音,不胜振奋。窃愿竭力追随,加紧团结,为中国之建设奋斗到底。”这56人的贺电,是咬文嚼字,字字珠玑的真情实感。
毛泽东收到电报后,再显文字功底,他与与朱德总司令联名复电:二月一日来电读悉,极感盛意。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百余年来,前仆后继。无数先烈的鲜血,洒遍了锦绣山河;亿兆后起的人民,表现了英雄气概。此次人民解放战争之所以胜利,是由于全国人民不畏强御,团结奋斗,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一致奋起,相与协力,从而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各方面的援助,使人民的敌人完全陷于孤立,胜负之数,因以判明。现在残敌尚存,诡谋时作。求喘息谓为求和平,待外援名曰谈判。口诵八条,手庇战犯,眼望美国,脚向广州。欲求人民解放斗争获得最后胜利,必须全国一切民主力量同德同心,再接再厉,为真正民主的和平而奋斗。诸先生长期为民主事业而努力,现在到达解放区,必能使建设新中国的共同事业获得迅速的成功。特电布复,敬表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齐赫文在天安门前留影
从来往的电文,我们更深知,先贤们对中国文化的特别了解和爱戴。所以在北平香山,在“中国通”文赫文,向毛泽东讨教汉字时,毛泽东对齐赫文说: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成熟的文字之一。它不仅忠实地记录了有史以来汉语的而貌,保存了中华民族灿烂丰富的文化,而且正出色地、也必将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终其一点,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任何字母也代替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