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邓公住进301医院南楼,医生问:您出院后怎么领导我们干

领导人的治国理念虽然包括许多的内容,但是有时候向人表达起来,仅仅用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够让人心领神会。

在改革开放之前,一向平易近人的邓小平同志在一次和医生的聊天中,医生向他问道:“首长,出院后您打算带着我们怎么干?”

很明显这句话是想问,接下来邓公打算如何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

面对医生的提问,邓公面带着微笑爽朗地回答道:“我还是那一套。”

那么,“那一套”究竟指的是什么呢?邓公当时为何会住院呢?邓公所说的“那一套”后来做得如何呢?

301医院的特殊患者

1976年12月,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突然到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医院南楼的一位主任医师刘炎唐正在家里休息,突然接到医院的紧急电话,命令他马上前往医院待命。

到医院后刘炎唐发现,来就诊的竟然是身为中央首长的邓小平同志。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也被称为301医院,是解放军队伍中医疗水平最顶尖的医院,不仅承载着为解放军队伍救死扶伤的使命,而且承担着保障中央领导人身体健康的重要人物。

当时的邓公来到医院时,虽然疾病在身,但是精神很好,从下车到走向门诊室,全程都是在医生和家人的陪同下步行过去,虽然面容上显现出几分痛楚,和身边的人说话并不多,但是全程都保持着作为一个老革命家的沉着与平静。

经过医生的一番仔细检查之后,医生刘炎唐和其他几位专家商量之后确定了邓小平的病情。

因为常年忙于工作,经常久坐阅读文件,邓公的前列腺出现了不小的炎症,这种疾病要想彻底根治,只有做手术是最好的治疗办法,这也是医院给邓公的最好的治疗建议。

医生向邓公说明诊断报告后,邓公毫不犹豫地说道:“那就做手术吧,该怎样治就怎样治,你们不要有什么顾虑。”

邓公给予了医院和医生完全的信任,在上报中央并得到批准之后,医院开始着手准备为邓公做手术。

在手术之前,夫人卓琳出于对丈夫的担心,向医生询问会不会有什么危险,以及手术后会不会出现什么其他问题?

医生还没有来得及回答,邓公首先摆摆手开口向卓琳说道:“我们要相信医生,你不要多问了。”

因为是给邓公这样的中央首长做手术,所以医生和护士本来都有着不小的心理压力。

邓公很是理解医生和护士们的心理状况,不但自己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安的状况,而且尽量帮助医生和护士们平复紧张的心情。

他向医生和护士表示,无条件相信大家,让大家尽管放心手术,就算手术出现什么问题,也不会责怪他们。

在场的医生和护士都很是感动,他们所遇到的众多患者中,很少有患者对他们说这些话。

手术由主任医师刘炎唐主刀,其他相关科室富有经验的主任在一旁辅助,这两位主任都是刘炎唐的老师,对刘炎唐的手术水平十分有信心。

手术室里每个人都打起十分的精神,生怕出现一丁点的错误,在准备手术时,整个手术室里只有各种医疗器具发出的声音,气氛显得有些肃穆紧张。

手术开始前医生又专门询问邓公是否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邓公精神气很足,平静地向大家说道:“我没事,你们尽管放心做手术。”

邓公的话犹如一颗定心丸,让所有人的心放轻松了不少,整个手术室的氛围也不再那么紧张。

按照邓公的要求,麻醉师只做了局部麻醉,邓公也不想在手术中睡觉,于是也没有吃安眠药,邓公依然保持着革命年代保留下来的习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尽可能保持清醒。

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士以轻松的心态,密切配合,行动流畅自如,手术中医生多次询问邓公是否有不舒适的地方,邓公每次都平静地回答道:“我没事,你们放心手术。”

医生刘炎唐后来回忆起来颇为感慨地说道:

“邓公自己已经因为疾病而承担着不小的痛苦,但是在检查和做手术的时候,他还是能够想着我们,替我们着想。”

“他知道我们在面对他这样的中央首长的时候多少会有些紧张,所以他总是用语言来安抚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放宽心。”

“每当听到邓公的安慰,我们本来紧张的心情就会放松下来,因此也总能拿出最佳水平来做检查和做手术。”

手术非常成功,邓公在病房里安心静养,手术后遗症时而会引发疼痛,医生知道这些疼痛有时候会非常剧烈,令病人非常难受。

但是邓公却从来不会因为疼痛而面露苦涩,更不会哀嚎和呻吟,疼痛来袭的时候他只是默默地忍耐,他作为革命家的坚毅令医护人员感到深为佩服。

手术后邓公的身体恢复得很顺利,在医生和护士的努力和邓公的配合下,疾病得以痊愈,没有出现任何新的问题。

“您打算带着我们怎么干?”

在邓公住院恢复的过程中,刘炎唐有时候在治疗过程中为了帮助邓公尽可能放松下来,会和他聊天,这同时也能为邓公打发接受治疗时的时间。

当时中央已经在进行讨论,推选邓公作为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核心干部,邓公出院后就即将开始着手领导中央工作,刘炎唐在聊天时向邓公问道:“首长,以后您出院了怎么领导我们干?”

坐在病床上的邓公听到刘炎唐的这一问题之后,爽朗地回答道:“我还是那一套。”

邓公所说的“那一套”主要指的是改革。

邓公在1972年被从江西调回北京之后,于1975年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开始全面领导中央工作。

邓公提出进行经济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目标,受到了中央众多干部和全国人民的赞同。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邓公于第二年春天又不得不辞去了中央领导职务,在天安门附近的一处庭院里居住。

同年10月国家又迎来了崭新的政治局面,不少人赞同请邓公重新回到中央领导核心,党中央开始对此事展开讨论,邓公重新主持中央工作有望在即。

而在这个时候,邓公于1976年年末的12月出现了前列腺的问题住进了301医院。

从301医院出院后,邓公在几个月之后就又重新恢复了中央领导职位,担负起了建设国家的重任,开始用他所说的“那一套”来为国家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先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线,然后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

1978年年末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田开始包产到户,改革之路开始起步,1979年中央决定在广东汕头、珠海和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引进的外资外商纷纷涌入经济特区并流进全中国,给全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春风迅速吹遍华夏大地,邓小平用他所说的“那一套”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新的腾飞。

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下变得日新月异的过程中,邓公从1977年到1989年,在领导人的职务上又为国操劳了12年。

虽然身体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因为年迈而无法再担负繁重的领导职务,于1989年退休。

20年后再次住进301医院

退休后的邓公没有向组织提出什么要求,只是低调地住在北京景山后街的一处院子里,在家人的陪伴下过着晚年生活,依然保持着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

每天按时吃早饭按时睡觉,上午都会散步,其他时间则是在书房里读书看报,或者接受医生的体检。

还有些时候邓公会游泳、打桥牌,这两种运动是他保持了很多年的爱好,也是他用来衡量自己的健康状况的两个标准。

他曾对人说:

“只要我还能打桥牌,就表示我的头脑还清醒,只要我还能游泳,就表示我的身体还足够健康。”

因为良好的生活习惯,退休后的邓公没有出现许多老年人所出现的各种病痛,但唯有无法根治的帕金森综合征愈发困扰着老人家。

帕金森病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神经系统疾病,轻则出现手抖等肢体失控状况,重则会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情况。

随着邓公的年龄越来越大,帕金森病对他的困扰也越来越重,起初只是偶尔发作对生活造成一点影响,到后来游泳时经常会出现体力不济的情况,再到后来打桥牌时拿牌也愈发费力。

为了邓公的身体健康,医生劝他戒掉烟和酒,邓小平多年以来一直有抽烟的习惯。

对于一般人来说,抽烟多年之后很难轻易戒掉,但是邓小平自从决定戒烟之后,基本没有花费什么精力,说不抽就不抽了,很快就戒掉了烟,令家人和医护人员都感到惊讶且敬佩。

当游泳和打桥牌都无法再做时,邓公也依然对生活保持着乐观,为了尽可能保持身体健康,他每天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健身操,并坚持散步,医生定期为邓公做身体检查。

可是这一切没能阻止帕金森综合征在邓公身上变得越来越严重,直到1996年年末。

1996年12月12日,这天早上邓公像往常一样按时起床并走向洗漱间准备洗漱,突然他感觉到呼吸困难,家人和医护人员马上用车将邓公送往医院。

这段十公里的路程,当时马路上汽车不多,护送邓公的车一路畅通无阻,行驶时间并不长,可是对于当时的卓琳来说,一路上都让她心急如焚。

邓公再次住进了301医院的南病房楼,这次和上次的情况有所不同。

医生经过仔细的检查之后发现,邓公除了受到已经存在了十几年的帕金森综合征的困扰以外,身体没有其他什么问题,前列腺经过上次手术治疗之后,没有再出现任何问题,老年人常有的糖尿病也没有在邓公身上出现。

因为帕金森病复发的频率越来越高,邓公多次出现呼吸困难的状况,每次医生和护士都会经过一番激烈的抢救来稳定住病情,但是邓公的身体不可避免也变得愈发虚弱。

1997年的大年初一,外面鞭炮声此起彼伏,医院病房楼里却处于一片寂静之中,虽然在邓公病房里有家人守护,病房外也有警卫员和医护人员,但是大家都默不作声。

一方面是避免影响邓公休息,一方面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期盼着,邓公能够挺过这个冬天,和大家一起迎来新一年的春天。

令所有人感到痛心的是,邓公在又坚持了12天之后,还是于正月十三时离开了人世,享年93岁。

按照邓公的遗愿,中央没有为他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夫人卓琳将他的眼角膜捐献后,乘坐飞机将他的骨灰撒入大海,秘书将他的衣物都拿到锅炉房烧掉。

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生前除了为人民造就了无法估量的福祉,以及为世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外,没有给自己和个人留存一点可供享受的物质资产。

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者邓小平同志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