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为了寻访神仙,始皇帝嬴政是有多拼

人到了一定年纪,或许多少会有点怕死,成就越大者,恐惧感越强。这一点,古代的皇帝们多半深有体会。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功业赫赫的帝王,他们或跃马扬鞭、一统天下,或厚积薄发、开疆拓土,或忍辱负重、力挽狂澜,但当大限来临之际,眼瞅着锦绣河山和花花世界,没有一个不“好想再活五百年”。他们之中,有的不惜降尊纡贵,当面向道士讨教长生不老术;有的把各路高人请上朝堂、高官厚禄,为自己成仙保驾护航;有的甚至在宫殿里建丹房、起丹炉,亲自下场炼制仙丹,自产自销。至于结局嘛,不好说,不过至今没有听说哪位皇帝得道成仙。

说起来,那位自感“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的秦始皇,在寻仙问药这方面,似乎段位高出不少。

首先,始皇帝目标很明确:寻访仙人、学习长生不老术——最次也得请仙人赐给长生不老药。不得不说,比起那些向俗世的高僧高道们学习的皇帝来说,嬴政的眼界的确开阔很多:绕过中间批发商,直接从源头发货,有效避免货不对版。

其次,聘请专业团队。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寻仙嘛,还得依靠方士。方士者,遵崇谶纬思想而推奉方术之士,其出现不晚于周,并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方士集团,即所谓方仙道或神仙家。据说,活跃于始皇帝身边的方士有三百人之多,有名有姓者有五人,即韩众(终)、侯生卢生、石生和徐福(市)。

再次,团队之间相互竞争。始皇帝深谙“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原则,组建了路数不同的方士团队、背靠背独立运作,在大方向一致的基础上高度自主,只问结果、不问过程,一时之间,在赏格极高的激励机制作用下,方士们南来北往、上山下海、川流不息。

最后,不计投入成本。始皇帝明白高收入伴随着高风险,因此从不吝惜金银,对于方士们巧立名目的各种预算,也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予以绝对满足。有些开支,在今天的我们这些局外人看来,就像退休的大妈大爷们不顾一切冲到ATM前,拼死拼活要给骗子们打钱一样可笑。

就这样,在始皇帝的直接领导和推动下,寻仙访药风投项目如火如荼。这其中,徐福团队的工作颇值一提。

徐福,齐地琅琊郡(今连云港)人,相传是鬼谷子的关门弟子,业务能力特别强,精通医学、天文、航海,在沿海一带民望甚高。他告诉始皇帝,海中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仙山,住有神仙,公元前219年,出海项目正式启动,徐福亲率童男童女数千人,携带足够三年之用的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不过,在我们外行人眼里,这怎么看,都像是一场有计划的非法移民。果不其然,徐福率众出海数年,一无所获,却在“崂山”留下后代,改姓崂或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琅琊,亲自检查项目进度。徐福推托说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秦始皇应允,派遣射手射杀了一头大鱼。徐福再度率众出海,不过这次,再也没人看见过他返回,据推测很可能葬身鱼腹,但也相传他到达了“平原广泽”,自立为王。至于“平原广泽”,有人说是日本九州,有人说是台湾。巧合的是,《日本国史略》提到:“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据说到达日本后的徐福,再没有返回中国,又担心秦始皇追杀,要求同行男女各自改姓成为“秦”、“佃”、“福田”、“羽田”、“福台”、“福山”等姓氏。令人称奇的是,连云港市现有云台山脉,姓氏都与山有奇特渊源,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都还有姓秦的日本人,有些家门口楼上至今仍然刻着“秦”字,后世附会而建的徐福墓,在日本更非一座。

日本的一座徐福公园

不管事实如何,秦始皇终没能等到项目孵化成功的那一天。送别徐福后,嬴政在公元前210年的东巡途中,病逝于邢台沙丘,时年五十岁,他的那些帝王伟业和寻仙梦想,只有无奈交给后世继续开拓了……

日本的一座徐福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