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直辖之前,曾经考虑过成立“川东省”,为何最后又放弃了呢?

重庆直辖,是许多川渝两地人民都很熟悉的一段历史。

至于为什么重庆当初要设立为一个市,而不是一个省。这个问题许多文章都有过解读:比如避免三峡省流产的教训,同时减少行政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等等。

而据《百万三峡移民》一书透露,当年,国家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让重庆直辖,也曾经考虑是否设川东省的问题,这样可以从四川多划出一些地区和人口。

不过,因为重庆成为省会后,矛盾和问题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庆负担太重。最初,四川曾经考虑将南充、达县、广安等城市一并划入重庆,这样四川就只管川西、三州和川南了。而新重庆的人口就接近5000万了,相当于半个四川的体量。但当时的川东北地区城市都比较穷,而重庆还面临着三峡移民的艰巨任务,会极大地增加负担。

二:不利于发挥重庆的作用。一旦建省,重庆就得作为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就得取消,这样就会限制重庆作用的发挥。重庆市已成为长江上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影响并带动着万县、涪陵黔江等地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设立重庆直辖市,进一步提升其地位,将有利于重庆带领这些地区尽快改变落后的面貌。

三:不利于安定团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省曾分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个行署区和重庆市,还有一个西康省。如果设川东省,那么四川省怎么办呢?是否应该更名为川西省呢?加之曾经的西康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可能会引发某些历史问题,造成社会的不安定。

相反,重庆作为我国的特大城市之一,设立直辖市则已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因此,最终没有成立川东省,而是成为了我国第四个直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