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窝,红西路军在此与马步芳部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红西路军翻越祁连山

1937年3月14日晚,由李先念、李卓然率领的西行支队1000余名将士, 从石窝山出发,由裕固族青年尔尕木作向导,沿祁连山过夹尔沟到长干河、大岔牧场,翻过东岔大坂,进入青海省野牛沟,经过八字墩川鲁布藏等地阻击敌人。


红西路军在祁连山中

余部行至大岔青湾时,召开工委会议,将200余名干部组成干部支队,安抚伤员、收集失散负伤战士、就地坚持游击。先后在肃南地区的黄鞑子峡谷、白泉门、老虎沟、观山河口一带多次与搜山马敌遭遇,激战中部分将士被俘或失散。

裕固族牧民屈大成抢救伤员

9军军长孙玉清在祁丰观山河口被俘后,被马敌押送至青海西宁,坚贞不屈,惨遭杀害。

4月16日,支队经青海省海北州的托勒牧场、乌兰大坂、托勒南山等地到达野马河谷,900余名将士终于从肃北县境内的大公岔山口走出祁连山,经过攻打安西城等战斗后,只剩400余名将士。

负伤的政治部副主任徐一新被裕固族牧民救护下来

1937年5月1日, 抵达甘新交界的星星峡被转送到达新疆(迪化)“新兵营”学习军事知识,后分批返回延安,奔赴抗日最前线。

肃南牧民屈大成与徐一新夫妇和王定国合影

红西路军余部将士自3月12日进入祁连山区至4月16日走出祁连山,历时40余天。期间,不但同严寒、缺氧、饥饿进行了艰难的抗争,而且还在深山密林中与国民党马步芳部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一行将徐帅骨灰撒入祁连山中

广大指战员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济苦爱民,以严明的纪律、高尚的品质、顽强的意志,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给肃南地区各族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祁连山区谱写了壮丽的英雄篇章,永远根植于肃南县各族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