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抗战老区,沧州青县

  青县位于天津市南、沧州市北,是冀中东部的较大县城。东邻黄骅,西接河间、大城,南近沧县,北交静海。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京福公路和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县南北。

  1937年9月12日,日军侵占青县,随即全县城乡沦陷。1938年春至夏,中共冀中区第一、第三地委多次派人来青县,组织抗日武装,成立了青县各界抗日救国会,组建了青县抗日游击大队。1938年秋末,青县西南部地区抗日救亡运动逐渐高涨起来。随之,青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城县西张吉村开明士绅、国民党员崔宝居任县长(青县第一任县长),青县抗日的社会秩序初步建立,并发展了泗庄村的董树桥、李树臻、刘树贵等3名党员。1939年初,在该村建立了青县第一个基层支部——泗庄村党支部。1939年春,日军和汉奸疯狂“扫荡”子牙河以东、黑龙港河以西地区,青县抗日民主政府被冲垮。3月,中共冀中区一地委派工作团重返青县做开辟工作,在河间、大城、青县交界地区组织战地工作委员会。5月,再度组成青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二届),共产党员芦金堂为县长。第二届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青县的抗日局面重新恢复和发展起来,尤其是党组织得到很大发展。12月,中共冀中区三地委派刘书亭任青县县委书记,并组成中共青县委员会。至此,青县的抗日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青县县委建立后,首先加强了全县武装力量的建设,提高县大队的战斗力。1940年百团大战时期,青县县大队和各区区小队配合主力部队频频出击,给敌人以狠狠打击。到1941年春,青县的党组织已在青县西南部各区建立了游击区。不久,八地委又调建国七区区长金铎任青县县长,并从建国县抽调陈月乔、王汝河等七名骨干来青县工作,加强青县各区领导力量。1941年夏季以后的3年多时间内,青县人民的抗日斗争处于严重艰难困苦时期。为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中共青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人几经调整,行政区划几次变更。

  1942年夏,中共冀中区八地委和八专署决定撤销青县建制,原青县辖区划归大城县和建国特区管辖,金铎改做青(县)、沧(县)、交(河)地区的敌工工作,抗日斗争转入隐蔽活动阶段。青县建制撤销后,青县各地党员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按着“区不离区、县不离县,坚持敌后抗战,积蓄革命力量,迎接抗日高潮的到来”的原则,重新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斗争。他们注重在艰苦的斗争中发展新党员,党员人数由30人增至1944年夏的388人,党的基层组织由原来的几个发展到30多个。

  1944年7月,抗日斗争形势好转后,八地委决定建立中共青县工作委员会和青县抗日民主政府。1944年初冬,冀中八地委决定建立青(县)、沧(县)、交(河)工作委员会,撤销建国县特区建制。从此,青县南部地区党的组织和抗日武装接受青(县)、沧(县)、交(河)县工委领导。1945年夏,运东地区划归渤海一军分区领导。1945年6月,冀中抗日斗争形势全面好转后,青县工委撤销,青县县委重新建立,霍亚夫为县委书记,张昌为县长。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共青县县委下辖9个区,共有党员134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