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2019年08月07日09:52:07 历史 1289
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

木斯塘

在喜马拉雅山脉10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雪山中,其中有两座名叫安纳布尔纳和道拉吉里。也许你没有听说过,也许你曾经在照片里看到过,但是却没有人知道,这两座雪山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存在了近600年神秘王国,直到2008年最后一个国王去世后,才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它叫做——木斯塘,古称洛域。

木斯塘位于尼泊尔北部和中国西藏接壤的地区,这里属于尼泊尔,但是当地却保持着藏族的生活习俗。

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

Mustang

木斯塘历史上曾经是西藏的一部分。在18世纪末,这个神秘小国就被尼泊尔的廓尔喀部落征服,成为尼泊尔王国的一部分,一直到现在。

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

木斯塘被外界称为“静寂之地”,在木斯塘境内,便可看到远处连绵不断的雪山,附近山坡上的植被变得稀少,藏式平房、寺庙散布在公路两旁。

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

20世纪70年代木斯塘开放旅游只针对尼泊尔的国民,这里曾经长时间不允许外国人进入。

木斯塘藏在喜马拉雅山的深处,加上当地一直闭关锁国,所以如今保存这几百年前的风俗景观。

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

木斯塘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人口约1.5万人。

600年来,木斯塘的首府洛曼堂一直保留着刚建城时的轮廓。城墙依然合围,只是城门不再在夜间关闭。

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

清晨,太阳的金光涂抹在王城背后的大山上,城外碧绿的青稞田和寺院赭红色的高墙都变得柔和起来。

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

除去有城墙环绕的首府洛曼堂,木斯塘的大部分地区难觅人烟,偶尔有赶着牦牛的商队出没。

不久前,一名木斯塘放牧人现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佛教笔画,曾经让木斯塘名声大噪。这个佛教壁画位于木斯塘东部,是世界上保留最完好的藏传佛教岩洞壁画。

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

这个洞穴寺庙叫做“塔史卡布”,几年前才向公众开放。洞穴中央是巨大的白色神龛,墙上和洞顶绘有多彩的图案。

在木斯塘,你能感受到这里古老与现代的融合。目前依然有村民居住在崖壁上的洞穴里。穴居似乎是村民从远古人类那里学习和继承来的生活方式,僧人们更是愿意在离群索居的洞穴里闭关冥修。

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

最近市场上似乎对于所谓来自木斯塘地区的艺术品特别感兴趣,也让这个隐藏在喜马拉雅山背风侧的山中小国受到了更多喜好喜马拉雅艺术的人士的瞩目。曾经作为尼泊尔治下一个半独立的小王国,一个在印度教为主的尼泊尔文化圈里的西藏文化飞地,其遗世独立的封闭地域,长期地限制拜访参访人数,与其独树一帜的宗教文化,使其在世人的眼里似乎一直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之下。

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

木斯塘位于尼泊尔中西部,卡利甘达基河上游地区,处在西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的交界边缘。木斯塘这个名字其实乃得名于尼瓦尔语,而在藏语语境中称这块区域为洛域(Lo),其首都为曼塘(Manthang 或是Lo Manthang),而其首都及其周边卡利甘达基河谷地区则构成了木斯塘的主要部分,也是当今旅游限制的管制区域。而广义的木斯塘地区还包括了所谓的下木斯塘地区,即现在这个区域主要的行政地区江森,以及附近的玛尔法、卡贝尼与穆提那等各具特色的村落。

木斯塘的首都罗曼塘,路边这座巨大的Sumda佛塔,木斯塘地区最大最漂亮的佛塔之一。

木斯塘 村子南边的大佛塔,往北眺望村庄和田野。

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

卢里洞穴寺庙外观

(Tibetan Buddhist Wall Paintings of Mustang,NEPAl)

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

作为极少数完全贯穿喜马拉雅山脉的河流,自古以来,卡利甘达基河谷即作为沟通西藏高原与南亚次大陆的重要交通孔道。商队、旅人、僧侣、朝圣客络绎不绝地沿着奔腾的河谷穿越了由道拉吉利峰与安纳普纳峰所构成的世界最深峡谷,从富饶的恒河平原流域到了苍茫雪域。他们带来了贸易与财富,传播了新的教法与知识,从而促进了文化与艺术的交流,也因而在此地留下丰富而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迹。一般在谈论木斯塘艺术时,多数讨论的焦点会放在十五世纪阿马颇所建立的木斯塘王国时期,因其王室对萨迦派的大力支持,而在其首府曼松所建立的一系列大型皇家寺庙壁画以及其后因之而生的塑像。然而,近年来在木斯塘一些偏远山谷中的洞穴寺庙壁画做的考古研究,逐步地揭露了这个地方早期的艺术发展轨迹,其中,正如本文要介绍给大家的卢里洞穴寺庙,在西藏艺术史的发展源流中更是占有一定的重要性。

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木斯塘:一个比西藏还西藏的地方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 天天要闻

为什么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讲究

与今天我们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时,名是名,字是字。《颜氏家训》有言: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就是说“名”是用来区别彼此的,“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在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之后便有父亲给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陈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陈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谷嘉先生,于2025年5月14日上午8时逝世,享年91岁。陈谷嘉陈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于湖南宁乡,1959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并执教于湖南大学。1959年11月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师从著名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嗣后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 天天要闻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诗,结果被一首诗怼得下不来台

曹操死后,他大儿子曹丕当了皇帝。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顺眼,为啥呢?因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欢他,差点让他接班。现在曹丕当了皇帝,越想越气:这小子留着迟早是个祸害!这天上朝,有个大臣打小报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写诗发牢骚,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 天天要闻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14日公开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8604部队和8609部队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东京,日本细菌战研究专家、滋贺医科大学名誉教授西山胜夫召开说明会。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5月14日,在位于日本东京的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工作人员展示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1644部队的留守名簿。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民国人物张宗昌 - 天天要闻

民国人物张宗昌

给了我们所知道的很多负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残暴冷血,镇压劳工,,扼杀新闻自由、横征暴敛等等。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 天天要闻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何要坚持“第二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原创性贡献。其中“第二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筑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伟力,更为我们党以彻底自我...